【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复习资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06143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第 1 页 共 9 页【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第一章 鲁迅一、鲁迅的思想鲁迅是在亲身经历的个人家庭的衰败和困顿、时代社会的腐败和无望从而产生的困惑、挫折和失败中,经过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和精神探索,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并走向文学道路的。鲁迅的思想重心放在“立人、立心”的“文化-精神”改造观念上。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病方面,他猛烈抨击历代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治心”手段对人心的残害,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衰落的根由;同时赞扬那些历史上敢于反抗现实,特立独行的“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在借鉴、吸收外来的思想态度和实践上,他看重西方 19 世纪以来具有独立人格和反抗现实精神的思想

2、家和文学家,翻译介绍跳动着“真实的心”的文学作品,以期达到通过文学进行心灵交流,使中国融入世界文学和世界思想的目的。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上,他也坚持不从理论、条条框框来衡量作品,而是看作品是否体现了人的本心;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样真实地表白内心,甚至“抉心自食” ,以至达到了思想内容的无比深刻。鲁迅以坚韧的“精神战士”形象,努力克服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虚无态度和绝望情绪,执着于自己经历的人生和现实,在文学创作、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等方面,为 20 世纪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发展作了具有经典性的杰出贡献。二、小说创作1918 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用现

3、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鲜明的现代小说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之后鲁迅在 1918 年至 1925 年连续创作了 26 篇小说,结成呐喊 彷徨两部小说。(一)题材开掘的深刻性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鲁迅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以浙东市镇为主要活动场所的乡土世界。他通过故乡 、 药 、 阿 Q 正传 , 祝福 、 离婚 、 明天等小说描述了一些农民形象。在描述下层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时,正面描写了他们精神上的愚昧和在封建权势压迫下的不幸人生。作为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暗示出旧的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溃败、昏暗、了无生气的时代背景。而在

4、这一时代背景下,这些人物形象则在不同层面代表了中国民众苦难的生存状态和麻木不觉醒的心理状态。通过一农民题材的广泛展现,鲁迅描绘出了旧中国这个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物。鲁迅描绘的另一主要题材是知识分子。鲁迅主要讽刺传统文人的迂腐、 “无行”和“无文” 。鲁迅又刻画了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知识分子即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处理这两大类人物题材上,鲁迅的眼光是独特的。A、没有用过多笔触去展示他们的现实生活状况和图景,或直接写实地描摹具体的人与事,而是把笔触直指人物的内心状态和精神世界。B、对知识分子的描绘重心在于他们作为孤独者,出于拯救民众却被民众吞噬的绝望境地的精神痛苦和“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生存境地。体现了

5、一种显示灵魂的内在性,逼迫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连同作家本人、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灵魂的拷问。C、还具有自觉的主体渗透意识,即把自己摆进小说中,无情地解剖自己。这种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是鲁迅“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 ,是小说现代性的独特表现,也是鲁迅小说的经典意义之一。(二)情景结构的独特性形成了“看/被看”和“去归去”的典型模式。示众是“看/被看”模式的典型代表。这个小说只写了一个场面:看犯人。小说不着重刻画人物,主要写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氛围。在这个相互对峙的关系中, “看客”及其心态展现了国民的劣根性、愚昧和麻木,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沦丧的象征。而被看者则有两种类型:一是不幸

6、的普通群众的不幸成了人们鉴赏和聊天的谈资。二是先驱者本为拯救民众而奔波、奋斗甚至献身,而他们的牺牲恰恰成为群众观赏的对象。“去归去”的模式在鲁迅小说中也可称为“归乡”模式。如祝福 、故乡 、 在酒楼上 孤独者的小说中表现突出。这些小说中的“我”都是早年离开故乡到城市去寻找希望和现代文明价值的知识分子,回到故乡来寻梦,但现实的乡村图景把他们的梦打破,使他们再度远走。在这类小说的结尾,鲁迅又作了相似的处理,主人公走出绝望,向绝望作抗战。(三)叙事艺术的独特性。茅盾评价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叙事艺术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他试行新的叙述视角或新的叙述方法时的独创才能。首先,与五四时期其他主观抒情

7、的作家相比,鲁迅有意识地发展了“小说叙述者”的艺术。在孔乙已中通过这种间接的叙述层次,鲁迅进行了三重讽刺:对主人公、对看客、对毫无感受力的代表看客声音的叙述者“我” 。小说把批判剖析的锋芒指向了民众精神世界和启蒙者的尴尬处境,也表现出启蒙的重要和启蒙运动的悲哀。鲁迅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各各不同。 狂人日记、 伤逝是主人公自述,小说中的“我”不是鲁迅自己,把“我”也置于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的位置上加以审视、剖析甚至批判,表现了鲁迅创作小说的成熟的叙事艺术。其次是叙述风格的独特性。鲁迅小说很少背景描写,他主要用力处是人物塑造,但并不是传统小说的外貌描写,也不是西方小说的长篇心

8、理描写,而是写意式的剪影式速写。人物刻画上专画眼睛,用最具特征的语言动作展现内心。鲁迅写人,得力于中国文学传统的主要是“白描” 。鲁迅小说的另一叙述风格是超越一般的写实主义,采用了象征叙述技巧。在这种叙述结构中,只有把现实故事和象征寓意结合起来读才能够真正地把握鲁迅小说的丰富思想。比如药这只是一个乡村老夫妇用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痨病的故事,从象征意义上看,作者实际上是以这一迷信行为作为象征结构的基础,华家儿子的病需要夏家儿子的血来治疗这样一个象征结构。表现出民众儿子的“病”必须用革命者的牺牲来治疗。但这种牺牲是毫无意义的。鲁迅搜寻历史材料作小说,最后成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共 8 篇,在故事新编中有意

9、识地整理他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独特思考。表现出他在绍兴会馆蛰伏十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典籍的具有现代性审视视野的独特观察。无论写古人还是今人,小说都体现出了对“官魂” “学魂” “匪魂” “民魂”的深刻洞察。故事新编不是针对具体时代的写实,而是超越时代的关于中国的大寓言。补天 奔月 。都是针对今人今事而用的象征叙述。三、散文及散文创作1924 年到 1926 年的散文集野草是最为别致、最为婉曲、最为深邃的一部作品集。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独具一体、空前绝后的一种独语体散文,这部作品集的形式和感情表述的独特同鲁迅写作时的个人心情紧密相关,又同他的生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第 2 页 共 9 页命哲学

10、紧密相关。这时候他的另一部小说集被他命名为彷徨 ,杂文集被命名为华盖集 ,都表明鲁迅进入了思想的苦闷抑郁期。野草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而深邃的。从内容的象征程度上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意义指涉比较明朗的讽刺性、杂感型散文。另一种野草是象征意味极浓厚的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现实感触后的心灵滤化,是鲁迅当时心灵深处对社会、人生,乃至人类生存诸问题的最矛盾、最深刻的思索,是鲁迅所有苦闷的象征。 过客是一篇戏剧形式的散文,既是鲁迅对内心希望/绝望的矛盾中挣扎的自喻,也是一篇艺术化了的生命哲学宣言和告白。写一个“状态困顿倔强”的中年人的“走” “对过往一无所惜,对目的一无所求,不顾疲劳、伤痛和鲜血,不接受任何

11、劝促、关心和帮助,只是独自一人凭着前面的”我的声音奋然前进不敢止息。野草的象征主义艺术技巧是高超的、繁富的。达到“无词的言语”的境地。在语言运用上,鲁迅吸收了中国文学的炼字传统和许多西方句法和语法。虽婉曲深邃但没有流于随意生造而导致晦涩难懂。他又创新地铸造新词如“无地” ,“无物之阵”甚至用佛家语“三界”等。这种古语奇句的运用创造了一种复杂的文学效果。在意象营造上,鲁迅除用联想、变形、想像等常用手法外,还充分调动了神话、神秘、不稳定的内容,因而营造出一种场景奇幻、色彩冷艳、意象奇崛怪异的艺术氛围,有力地映衬了思想的深奥和复杂。在散文形式上, 野草被称为“散文诗” ,因而它的大部分篇章都是铿锵有

12、力的格言警句,是朗朗上口、具有内存韵律的严整灿烂的诗行。野草之外,鲁迅一些篇幅稍长基调也较舒缓明丽的散文,大多收在朝花夕拾里。其中有 10 篇散文确实源于回忆的力量,实际上是鲁迅追述的自己由故乡绍兴的童年和少年到青年时代在南京后来赴日本以及回国初期直至走进北京知识界的心路历程,写成的一份注重生活经历的文学传记。 朝花夕拾是一种故事娓娓道来,情绪舒缓明丽的“闲话风”散文。(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如:药:写华老栓用血汗钱买人血给儿子小栓治痨病,孩子却死了,而治病的人血却是革命者夏瑜的血。作品点出革命者为民族复兴而英勇献身,然而结果不过是用自己的血,做了愚味群众的送命

13、的药。 (鲁迅把群众对革命冷漠的现状写出来,是要告诉活着的的夏瑜们,唤醒民众是当务之急)风波:小说以民国六年(1917)七月张勋复辟的闹剧为背景,围绕鲁镇船夫七斤因被革命党剪了辫子,怕被坐了龙庭的皇帝杀头而引起的一场虚惊,写出辛亥革命,并没有革掉农民头脑中的封建观念,农村存在着帝制复辟的思想基础。小说结尾写出复辟失败,七斤家的“风波”平息后,一切又恢复了旧态,九斤老太照样发着“一代不如一代”的怨言,七斤的女儿六斤又被裹了小脚,生活仍如一潭死水。作品真实地描绘出辛亥革命没有启发农民觉悟的批判。阿 Q 正传:写国民的麻木、愚弱的精神状态;点明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阿 Q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所谓的“精神

14、胜利法” 。就是在悲惨的处境中,不正视自己的奴隶地位和处处失败、备受屈辱的现实,而是用自轻自贱、妄自尊大、忌讳谈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自欺自骗的手法,以虚幻的胜利来求得精神上的片刻麻醉、满足和解脱。比如他时时挨打和受欺侮,或者以“我是虫还不放么?”自甘屈辱;或者以“儿子打老子”自我安慰,自以为得胜;或者转向更弱者小尼姑泄愤出气;或者干脆“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 , “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 ,于是立刻“转败为胜” 。这种“精神胜利法”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麻醉法,它使阿 Q 永远不能奋起为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而抗争,直到他被绑赴刑场时,竟“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很快就处

15、之泰然,并向围观的人群呼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 “精神胜利法”使他浑浑噩噩地生,也使他稀里糊涂地死。他的至死不悟何其令人痛心!在阿 Q 正传里,鲁迅不掩饰对辛亥革命的失望:辛亥革命虽然在种族革命上取得了成功,但革命党人忽略了对民众的思想启蒙。革命党人为了变革社会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阿 Q 在亲眼目睹清政府以暴力镇压革命、用屠刀杀害革命党人之后却连称“好看” ,回到未庄后还津津有味地宣传:“你们可看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还扬手当刀“照着伸长脖子听得出神的王胡的后项窝上直劈下去道:嚓! ”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实!阿 Q 想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想借机捞点财物,复仇,

16、再就是挑个女人。凡是各他过不去的都是仇人,没有什么真正属于民主革命的思想观念;他对女人的观念是:“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 ”(反映出阿 Q 充满着陈腐的封建习俗观念)在阿 Q 式的革命的艺术描写中,我们不难感悟到:鲁迅深感失望的,正是阿 Q 们仍在昏睡之中,革命党人并没有唤醒他们。示众:这篇小说很独特,没有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景物描写,只是通过围观犯人的一个场景,写出国人的麻木。(3)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如:孔乙已中的孔乙已和白光中陈士成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屡试不第而穷愁潦倒的旧式读书人,但从未动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孔乙已在贫困中始终不肯脱下显示读书人身份的破长衫,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