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62628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实践与研究李湘云(珠 海 市 金 湾 区 鱼 林 小 学 )摘 要:施行小学足球 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能够拓展学校体育资源的使用,充分地提高足球场的使用效益,很好地解决了当前学校足球场地不足的 难题,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大力支持。对促进“阳光体育 ”的开展,真正使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得到落实。培养了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自我组织体育活 动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对奠基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极大地促 进了小学足球 训练水平的提高,利于足球在校园的普及和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足球 项目的发展。关键词:小学 足球场地 使用1前言“

2、阳光体育”需要为学生们提供在阳光下运动的场地,目前学校体育场地普遍不足的问题将是制约“阳光体育”开展的一个瓶颈。而足球是学生们最为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在足球魅力的吸引下,学校足球场往往是人满为患;加上许多学校只有一个足球场,场地不足的矛盾就更为突出了,这对学校开展足球教学、训练、竞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高足球场的使用效益将是一条重要的出路。带着这个想法,我们在小学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探索总结了一些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科学、创新的方法,经实践检验与证明确实卓有成效。2研究对象及时间实验对象为珠海市三灶镇 XX 小学;实验时间为 2005 年 3 月至 2007 年 9

3、月。3研究方法31 文献资料法32 数理统计法33 调查问卷法本课题实验前后,采用不记名封闭式问卷,对学生、家长进行有关问题的调查。34 实验法:采用对照实验前后的效应指标。341 实验办法和内容。3411 场地使用理念的解放是关键。首先要树立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观念。工作实践中要勇于打破一个足球场只能两支球队比赛、少量的人进行锻炼、活动的常规定律,要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难题。只要进行科学的安排,周密地组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就能达到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这一创举性的改革目的,就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最大饱和地增加运动人数,最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参与体

4、育的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场地的使用效益实现最高化和最优化,为“阳光体育”运动作出更好的服务。3412 场地使用方法上的创新是途径。主要方法有: (1)一场多队比赛制。就是指在一个足球场地里同时进行多支球队的比赛。我们的做法是:一个七人制场地可同时安排四支每队七人的球队比赛(守门员可根据需要设两人或四人) 。(2)跑道边角小场制。可利用足球场外的跑道及边角区域进行四人制足球比赛。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可同时开辟出 8 个小场地来同时进行比赛。 (见示意图 1)(3)比赛、练习交叉轮换制。足球场地里比赛的同时,在足球场地周围开展一些不受场地影响的足球技术的练习和一些足球小游戏。比赛和练习交叉轮换进行,可

5、达到双赢的效果。(4)简化比赛的规则以利于一场多队同时进行比赛。在进行一场多队比赛时,球场边线的划分和规定是个难点。我们解决的办法是比赛时不设边线(只设底线) ,这样一来,既扩大了比赛的空间,又能让比赛连贯地进行,有利于小学生初级阶段足球比赛兴趣的培养。(5)小组式对抗练习和比赛。就是指在一个足球场地里同时进行多支一对一、三对三,或一对二、二对三等形式的小组式对抗练习、游戏和比赛。这种形式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同时参与的人数多,建议广大学校进行尝试和实践运用。附足球场地安排示意图如下: (可安排 16 队 76 人同时比赛)3413 培养学生自主组织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体育运动习惯是基础。小学足球场

6、地高密度使用就意味着运动时学生的密度大、球多、队多,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组织难度。能否开展好,其中学生参与运动时能否文明守纪及自我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高低是一个关键。主要做法有:(1)重视思想教育,积极培养自主体育意识。思想决定行动,自主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保持,需要过硬的思想觉悟作保证。在锻炼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自我纪律约束和高度自觉的文明行为。这样一来就能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自觉、文明的自主体育意识。(2) 、教师引领,潜移默化。小学阶段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体育教师在锻炼过程中,积极正面地进行引领将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

7、响。教师不仅是锻炼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更应是引领者。组织学生进行锻炼时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正确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共同感受体育魅力,体验体育乐趣。体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师生共同锻炼、同场活动和比赛,通过教师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文明的体育活动行为来感化学生。在运动场,师生亦师亦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长了师生间的感情。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运动交流就是最好的教与学,体育教师对体育的热爱及积极参与就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学生自主的锻炼意识,从而走向热爱体育之路。(3)目标激励,评价激励。体育课和锻炼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目

8、标激励和评价激励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目标激励就是让每个队员根据总目标的要求来自我制定个人目标,并努力达到个人目标,从而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把握。制定的目标不宜过高,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成的,其目的就是通过个人目标的自我制定,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年总目标。每年都制定出全班每个学生的具体目标,如足球比赛夺取第几名,100 米跑进多少秒等,其核心就是注重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重视成绩的评定。评价激励则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鼓励学生主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具体措施有:每次课结束后都进行一次鼓励性的小结,每周

9、、月进行一次体育积极分子的评比,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体育生的表彰,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参加体育锻炼的成功喜悦, (4)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主体育能力。自主体育能力是指队员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具备积极、主动、相对独立地完成体育练习的能力。自主体育能力的提高要循序渐进,这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更是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A、遵循教师指导锻炼与学生自我锻炼相结合的原则。自主体育并不是自由体育,不是学生想练就练,想玩就玩,而具有它本身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主要有教师指导练习与学生自我练习两种,安排练习时要遵循教师指导练习与学生自我练习相结合

10、原则,两种练习方式互为补充,科学组合。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前一般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明确练习的要求,锻炼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又能起到纠正和完善动作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练习的效果。B、在练习安排上留出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一般教师讲授技术前安排学生自习练,讲授技术后安排学生自我组织练,课结束前安排学生自由拓展练。C、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教师一方面传授给学生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并指导其掌握运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锻炼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自学能力和充分拓展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锻炼的质量。锻炼中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去独立实践,还可以采取大队员带小队员的做法,准备活动、分组比

11、赛、放松活动、基本功等较易进行自我锻炼的内容可先放手给队员自主练习。D、掌握正确的自我锻炼的组织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能力。首先,自我锻炼要有序地进行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和培养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锻炼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专人管理,还要制订严密的自我锻炼的组织要求细则,并严格遵守执行。其次,加强自我锻炼中的自律教育,加强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觉遵守纪律和正确处理锻炼矛盾的能力,其中强化安全教育和养成文明的体育竞赛作风是重点。3414 安全措施是保障。(1)抓好学校体育安全常规管理。(2)有对性地制订有关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活动安全细则,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有序地开展活动。(3)

12、要求学生购买有关保险。如学校统一为每位需要参加比赛的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4)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老师、队长、组长是责任人和管理者,要求重在防范,处理事故和隐患应及时、正确。4结果与分析41学生支持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见表 1。表 1 学生对足球场使用问题实验前后的问卷结果实验前后评价 对足球场使用的评价对自我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的帮助评价评价内容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实验前问卷人数95 人 52 54.7 43 45.3 47 49.5 48 50.5实验后问卷人数95 人 88 92.6 7 7.4 82 86.3 13 13.7通过对足球场使用问题实验前后

13、的问卷调查可知,实验后和实验前相比,学生对学校足球场使用的评价满意率从 54.7%上升到 92.6%,提高是非常明显的。另外从实验前后对学生自我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的帮助提高方面来看,实验后也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并促进了学生自我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的提高。4. 2 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后,学生足球技术的掌握率明显提高。见表 2。表 2 学生足球技术掌握率统计统计时间(一年)(2005520065)抽测人数 学生平均足球一分钟颠球技术学生足球 20 米绕杆技术实验前(20055) 30 人 95 个 7.8 秒实验后(20065) 3

14、0 人 265 个 5.5 秒增加量 17 个 -4.3 秒 注:实验前后抽测对象为同年级学生(4 年级) ,起始训练的时间相同。统计表表明,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后,从学生平均足球一分钟颠球技术、足球 20 米绕杆技术大幅攀升的数据可以说明学生足球技术的掌握率明显提高。43 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大大增加。下面是随机抽出男女各 10 名同学,通过对他们在实验前后体育锻炼时间、次数的跟踪统计的数据对比, (见表 3) 表 3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次数、时间的对比统计统计时间(一周) 每日人均体育锻炼时间 每周人均体育锻炼次数实验前 0.75 小时

15、 3.5 次实验后 1.35 小时 7.8 次增加量 0.6 小时 4.3 次注:统计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共五天为一周计。统计表表明,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后,学生每日人均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增加,从原来的 0.75 小时上升到 1.35 小时,增加了 0.6 小时。同时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也大为提高,每周人均增加到 7.8 人次,比实验前提高了 4.3 次。可以说真正使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得到了落实。44 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后,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时间、足球队运动员比赛时间都大为提高。见表 3。表 4 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时间、足球运动员比赛时间对比统计统计时间(一周)每

16、日人均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时间运动员人均每周比赛时间实验前 0.35 小时 35 小时实验后 0.7 5 小时 62 小时增加量 0.6 小时 27 小时注:统计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六共六天为一周计。统计表表明,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后,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时间明显增加,每日人均从原来的 0.3 5 小时上升到 0.75 小时,增加了 0.4 小时。同时足球运动员人均每周比赛时间也大为提高,每周人均增加了 2.7 小时,足球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因素实战机会比实验前明显提高了。45 施行小学足球场地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后,足球场地可容纳学生比赛的人数大大增加。一块七人制足球场按常规只能容纳两队 14 人比赛,实施小学足球场高密度使用的做法后,同样的场地就可安排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