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61979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9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海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模拟试题2015 年海南省选调生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 40题,参考时限 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 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他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很多看上去很炫的技术,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你去看看科研院所和大学实验室里的那些科研成果,大多数看上去都很炫,但能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到10%!这也是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容易失败的原因。上述文段中的“这个问题

2、”是指( )。A. 他们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实际并不如此B. 技术和市场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C. 能够转化为产品的技术所占比例很低D. 技术类创业公司根基在市场而非技术参考答案:B解析:由“他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可知。很多技术类创业公司没有想明白的“这个问题”是指技术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与此相关的为 B、D 两项。D 项“根基在市场而非技术”否定了技术的重要性,与文意不符,排除。本题答案为 B。2 如果我们直接问“美是什么”,有几百几千个答案,这些答案在某种场合情境中都有其_。例如在_风格盛行且达到极端时,我们会说美就是简单;当到处都

3、是火柴盒式的建筑、街上的人们都是刻板单调式的打扮时,我们又会说美就是一种装饰;看到优雅的女性、明媚的春光,我们可能会说美是一种_; 看到英雄好汉、巨浪滔天的大海,我们又会说崇高也是一种美。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道理 繁缛 愉悦B. 意义 奢靡 感动C. 理由 浮夸 欣赏D. 解释 矫饰 欢欣参考答案:A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对于“美是什么”有几百几千个答案,每个答案在某种特定场合情境中都合乎情理。“意义”与此句意不符,排除 8。根据“人们都是刻板单凋式打扮时,我们又会说美就是一种装饰”中“刻板单凋”与“装饰”的对比,可知第二空所填词语也应与“简单”形成反义对应。“浮夸”指

4、不切实际,对应“务实”,而与“简单”不能构成反义对应,排除 C。“繁缛”指多而琐碎;“矫饰”指造作夸饰,掩盖真相。两相比较,“繁缛”更合句意。且第三三空填“愉悦”也契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 A。 3 从小二黑结婚到王贵与李香香,从兄妹开荒到暴风骤雨,从“战地社”、“战歌社”到新秧歌运动,一大批_、影响深远的优秀文艺作品,_了一个民族团结进取、抗击敌寇的革命激情。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脍炙人口 充满B. 妇孺皆知 唱响C. 感人肺腑 唤起D. 与时俱进 凝聚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进行突破。“唱响”与“革命激情”不搭配,可首先排除 B。第二空所在句子讲的是前文列举的

5、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的作用与影响,“充满”、“凝聚”是描述作品内容的词,不合句意,排除 A、D 。“唤起”符合句意,“感人肺腑”也能恰当地修饰这批文艺作品。故答案为 C。4 渐进的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社会的共识,要求各方的_,每一方不可以完全的胜利,每一方也不可以完全的失败。各方要放弃自己立场的一部分,最终达成整个社会的利益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博弈 共享B. 努力 整合C. 牺牲 统一 D. 妥协 平衡参考答案:D解析:第一空中,由“各方要放弃自己立场的一部分”可知,此处所填词语与“放弃”意思相近,据此排除 A、B。第二空中,社会各方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有的甚

6、至完全对立,要达到“整个社会的利益统一”不现实,排除 C。本题答案为 D。5 主旋律作品观点未必极端,标题未必惹眼球,但她给人心灵的_是不可替代的。她是社会_时的一碗清水,是经济火热、思维骚动时的一丝_,构成一个生机社会无形的精神规则。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荡涤 迷失 宁静B. 震撼 焦虑 清风C. 温暖 困惑 平和D. 抚慰 浮躁 和谐参考答案:D解析:第一空中,由“未必极端”、“未必惹眼球”、“一碗清水”等词可知,主旋律作品给人的影响应该是比较柔和的,“震撼”程度过重,排除 B。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火热”、“骚动”类似,含有“不冷静”的意思,“浮躁”与此意相符。第三

7、空中“和谐”也与主旋律作品的特性相符。本题答案为D。 61958 年, IBM 错过了收购一家新企业的机会,这家公司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叫做复印。两年后,施乐公司诞生,从此以后 IBM 每天都追悔莫及。10 年后,DEC 公司发明了小型机, IBM 认为太小的家伙不足以进行像样的运算,可当 IBM 最终进入小型机市场时,DEC 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市值几亿美元的公司。又过了 10 年,苹果公司发明了 apple ,IBM 认为个人电脑算不上什么发明,对自己的事业无足轻重。5 年后,IBM 凭借 IBM PC 机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时,已经需要和 50 多家争夺市场份额的对手展开惨烈的竞争。对这段文字概括最

8、准确的是( )。A. IBM 屡次错过了创新发展的良机B. IBM 是一家决策缓慢、屡次失败的公司C. IBM 有 50 多家公司错过了个人电脑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D. 如果 IBM 抓住文中所说的三次机会。它将成为最强大的科技公司参考答案:A解析:B 项并非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文段中“50 多家”是 IBM 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时所面对的竞争对手,而 C 项却理解为“IBM 有 50 多家公司”,错误,可排除;D 项不是对文段的概括,且 “最强大”在文中也无从考证,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 A。7 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演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 虽_,拥有庙堂般巍峨的

9、气势,却还原和解说不了世界的真实。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 闪烁其词 旁征博引C. 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D. 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参考答案:A解析:第一空,“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与句子语义不符,排除 D。“拥有庙堂般巍峨的气势 ”是对第二空的具体描述,由“巍峨的气势”可知,这里侧重的是气势宏伟。A、B、C 三项中。只有 A 项符合语境。8 火地岛是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岛屿,这里的风光_,雪山重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山水一色,异常秀美。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韵一项是( )A. 别具一格B. 别有洞天C. 流连忘返D. 春和景明参考答案:A

10、解析:“风光”与“别有洞天”搭配不当,排除 B。“流连忘返”通常用法是“令人流连忘返”.而不能直接说“风光流连忘返”,排除 C。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能概括后文“雪山重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山水一色,异常秀美”,“春和景明”和后文“雪山重峦叠嶂”矛盾,故排除 D。正确答案为 A。 9 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 13 位都出现在过去 15 年中。因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仍在退缩。多数气象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一些阶段性低温不能说明气候变暖的停滞或减缓:部分地区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区的变暖。世界气象组织

11、预测,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从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最近十多年全球气温整体升高B. 今后几年全球气温将越来越高C. 近年世界各地气温并不均为上升D. 极端寒冷天气与全球变暖相关参考答案:B解析:由“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全球变暖只是总体趋势,并不能推出今后几年的气温情况会一年比一年高。本题答案为 B。10 文言文可以学一点,但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为什么要反对写文言文呢?首先,现代人要说现代话; 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写好。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12、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加点的“此”字指代的内容是( )。A. 说现代人的语言 B. 多选些文言文C. 反对写文言文D. 用文言文写作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文意可知,作者虽然觉得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反对用文育文写作。由此可见作者说“目的不在于此”中的“此”指的是用文言文写作。故答案为 D。11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_的歌喉,唱出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_地响着。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脆 婉转 嘹亮B. 清脆 嘹亮 婉转C. 嘹亮 婉转 清脆D. 婉转 清脆 嘹亮参考答案 :A解析:“嘹亮”和

13、“婉转”均不能修饰“歌喉”,可排除 c、D 两项。由“牧童的短笛成天响着”可知.此处应填“嘹亮”,且“嘹亮”也符合短笛的声音特点。故本题答案为 A。12 大气和云层既可以折射也可以吸收部分太阳光,约有一半照射地球的太阳能被地球表面的土地和水面吸收,这一热能值十分巨大。由此可以得出:地球将会逐渐升温以致融化。然而。幸亏有一个可以抵消此作用的因素,即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地球发散到外空的热能值与其吸收的热能值相近B. 通过季风与洋流。地球赤道的热向两极方向扩散C. 在日食期间。由于月球的阻挡.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线明显减少D. 地球核心因为热能积聚而一直呈熔岩状态参考答案:A

14、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地球吸热升温可能导致融化,再指出有一个可以抵消此作用的医素,故横线处应说明能抵消地球吸热升温的因素是什么。D 项明显不恰当,排除。B、C 项对地球的降温有一定作用,但远达不到“抵消”的程度。A 项指出地球发散的热能值与其吸收的热能值相近,作为抵消的因素最恰当。故本题答案为 A。13 作为一个古老的复兴的东方大国,对西方来说,中国很神秘,就像当年马可波罗到中国以后的描写:遍地是黄金,到处是白银。西方人看了游记,只是觉得中国很富有,但到底怎么富有,就只有靠想象了。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分有,想象的成分也不少。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认识与实际仍存在偏差

15、B. 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 C. 马可波罗的描述构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基础D. 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西方出现认识上的严重滞后参考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说西方人以前对中国不了解,认为中国很神秘,对中国充满了想象;接着说现在西方看中国,想象成分也不少。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西方人仍然不了解中国,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故答案为 A。B 项“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与文段“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分有”不相符合;C 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D 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14 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B. 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