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60075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摘要:清朝末年,国力衰微,外敌入侵。千疮百孔的大清皇权像在风雨中飘摇的孤船,谁是都有沉没的危险。于是,大清朝的掌权者要保住百年的基业,荣华的富贵,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要活,要生存,无论是顽固派还是洋务派,帝党还是后党,都力图挽救大清于危亡之中。关键词:思想、政策、人物、主要影响1、主要的历史背景1.1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1861 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 1894 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

2、、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1860 年 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 、捻(捻军) ,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 务。1862 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

3、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于武器不行,枪炮寙(y)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 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 3 卷) 。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1.2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後新政) ,後继 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 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

4、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 ,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 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 1898 年的戊戌变法雷同。清朝末年,由于义和团运动等野蛮的排外暴乱事件造成列强大举入侵,酿成弥天大祸。加上列强的政治压力,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当时的清政府和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政治局势,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于是,1901 年, 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 1901 年 1 月 29 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

5、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4 月 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 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张刘二人联名三次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1901 年到 1905 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2、主要代表人物2.1 洋务运动以洋务派为主要代表,洋务派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

6、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代表人物有爱新觉罗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2 清末新政主要代表人物是慈禧,1901 年 1 月 29 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4 月 21 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 新政” 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 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张刘二人联名三次上奏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1901 年到 1905 年,清

7、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三、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政策3.1 洋务运动 在经济发面,办起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厂矿分别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出现,民族工业也掺杂其中。 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期间,突出的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 在文化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期间有了一定的重视,1862 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办洋务人才,地方出现了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活动。3.2 清末新政 在经济上的努力更为突出。工矿业方面,由于清廷采取奖励政策,洋务运动的老厂矿有所恢复与发展,新的厂矿也大量涌现。相当于以前四十多年总和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8、民族工商业,金融事业也有所发展。 在军事方面清末新政期间,对原有军事工业进行了扩建,普遍增加了经费,更主要的是编练新军。 在文化教育方面清末新政时,清政府把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清政府不仅废除了科举制度,而且清廷又令各省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为了人才,清廷还大力派公费留学生,鼓励自费留学,提倡到欧美各国留学。4、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1 洋务运动兴办了一些近代企业,虽然大多都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能受到很大限制,当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的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通晓洋务的人才,遣派留学生,推动中国近代教

9、育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 、 “重义轻利” 、商为“四民”之末的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4.2 清末新政的实施,对中国社会有深远的影响,清末新政中制定的经济政策成为以后发展经济的制度基础,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同时把人们从古老陈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充分享受自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能了近代教育,编练新军,改革了政府机构,促进民主革命的发展。但同时也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导致军阀崛起,列强经济侵略,强化了落后的国家机器。5、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失败的原因5.1 洋务运动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

10、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正在于其“脱亚入欧” ,全盘西化,既变“体”又变“用” 。而洋务运动的失败正在于其“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 ,只变“用”而不变“体” , “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 。5.2

11、清末新政 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 众多中小官吏对新政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甚至持反对态度。 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又一原因。 盲目仿效日本立宪做法,给改革带来了无穷灾难,直接导致立宪派对清政府的背离,加速改革的失败。 列强对清政府的改革持冷谈态度。但是,俩者具备相似的失败原因: 第一,特殊的社会形态使得晚清政治发展开始就缺乏起码的运行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是晚清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 第二,陈旧的统治意识和狭隘的统治心理使得晚清政治发展缺乏足够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封建专制政体发展到清代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第三,内部政治局势的动荡

12、加大了晚清政治改革的难度政治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政治环境。总结:历史不能重演,战场的硝烟已随着时间散尽。冷眼旁观大清王朝在动荡的社会苦苦挣扎,无论是开明的地主阶级兴起的洋务运动,还是以慈禧太后实施的清末新政,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手段怎样新奇,过程如何曲折,民众是否支持,作用是否明显,结果是否如意,一切的一切,都因其不可改变的本质而失败。他们是地主阶级,是皇权的守护者,无论怎样的求新求变,放不下的还是手里的权利与富贵。贪婪、愚昧、卑微、矛盾,一味的求富求强,却不从根本上找出路,治标不治本。大清王朝的历史中,有很多优秀的女人,或是协助帝王指点江山,或是母仪天下掌管后宫,大多都是富贵一生,安然老去。但生在末世的慈禧太后,生命里多了一些跌宕与波折。她可以为了权势,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安危,办一场耗费掉海军几十万军费的豪华生日宴,但与此同时,她也必须承受,一个生在皇室,本该一生享受荣华富贵的女人,在乱世之中,要用自己的身躯撑起衰弱的朝廷,与内乱斗争,与外贼对抗。但是,现实很残酷,即使她挣扎,她屈服,她求新、求变,历史留给这个美丽女人的不是皇权的荣耀与尊贵,而是战场的无奈与悲哀。 (自我感想)中国近代史思想纲要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经济学 11-01 班姓名:赵旭颖学号:541106020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