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57972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讲究高效率的当代社会,环顾四周,多是分秒必争的喧嚣,有多少人能够安静宁和坐下来,沏一杯清茶,轻抿,然后沉入一种心情或境界呢?在西方文化洪水般涌入的中国,在洋节、快餐文化、可乐文化泛滥的中国,在民俗日益粗简,许多地方语言、民间技艺日趋衰落,后继无人,甚至湮没的中国,茶文化又处于怎样一种尴尬境地?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从茶的出现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茶及其中的风骨意蕴怕是早已融入中国人的骨血,存在于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心的归依处吧。我们为它痴迷,为它痛心,我们有深深的无力感,但我们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二研究目的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具体内容。体会茶文化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与博大精深。初步了解茶文化在现今中国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三研究的意义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许多古老文化目前面临的严峻现状。唤起社会上对它更多的关注。四研究方法以查阅资料、亲身体验、社会调查为主五研究结果(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

3、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

4、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1茶的起源及发展茶,原产于中国。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茶有文字记载,已有 3000 年。茶字最早见于周公旦尔雅槚、苦茶。:槚和茶都是古代茶的名称。晋代华阳国志上记载:周武王

5、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这就表明早在公元前 1066 年的时代,茶叶便作为贡品,由贵族享受了。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中国制茶历史悠久,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制

6、茶历史可简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b.从蒸青造型到龙团凤饼c.从团饼茶到散叶茶d 从蒸青到炒青e.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类2茶的传播在公元 4-5 世纪,中国茶最早传到了朝鲜(古高丽国) 。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中国茶文化知识开始在欧洲传播,这在威尼斯作家拉摩晓写就的一本中国茶摘记里有详尽的说明。明代万历年间,中国茶开始传入沙俄。明崇祯年间,英国威特斯船长专程率船从中国购买茶叶。到了清代顺治年间,中国茶开始传入到德国。十九世纪末期,中国茶叶、茶树、茶种又先后传入了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乌干达、马来西亚等国中国古代茶文化之花可谓遍地开放,在世界各地显示出不同的文化风采。于是中国这

7、朵民族文化的奇葩一变成为世界的了,及至今日,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没有不饮茶的国家,没有不饮茶的民族了。3茶的品种由于历史的积淀,我国成为世界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饮誉海内外按采摘时间的先后,可以把茶分为春茶、夏茶、暑茶(台湾等地有暑茶) 、秋茶和冬茶:根据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茶可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目前通常见到的有两种分法,即按颜色分和按工艺分。前者分出的茶称为基本茶类,后者分出的称为再加工茶。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类中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香味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分别简介如下: 、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

8、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按杀青和干燥方式不同又可分为: 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种植最广、品种最丰富的一类茶。代表品种有“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等。、红茶 红茶属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叶色黑褐油润,汤色红亮鲜明,这是经过发酵加工形成的特点。最有代表性的品牌是“祁红”和“滇红”。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可分为以下几种:祁门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 、 乌龙茶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

9、类。基本工艺过程是晒青、晾青、播青、杀青,揉捻、干燥。典型的乌龙茶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有 “绿叶红镶边”的美称。乌龙茶的品质特点是,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乌龙茶种类因茶树品种的特异性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味,产地不同,品质差异也十分显着。可分为以下几种:武夷岩茶(如大红袍)、闽北水仙及其它、铁观音、台湾乌龙。、白茶种类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晾晒、干燥。白茶的品质特点是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隐绿,汤色浅淡黄亮明净,滋味鲜醇。 ,味甘醇。白茶是我国特产。代表品种有银针白毫、白牡丹。、黄茶种类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

10、基本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茶过程中加以闷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黄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 黄茶制造历史悠久,有不少名茶都属此类,代表品种有“君山银叶”、 “蒙顶黄芽 ”等。、黑茶种类 黑茶是全发酵茶,叶色油黑,汤色澄黄,香味醇厚。黑茶多被制成紧压茶,供销边区少数民族饮用。代表品种有“普洱茶”再加工茶类、花茶 又名窨花茶、香片茶等。因茶使用花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玉兰花茶、玫瑰花茶等。目前市场上都以茉莉花为主窨制。、非茶之茶 人们习惯把当茶饮用的都称为“茶”。不一定非得有茶的成份,是“茶”概念的一种引申,故称作“非茶之茶”。市场上非茶之茶甚多,均不属于茶叶的范畴,

11、但它却以保健茶或药用茶的形态出现。例如罗布麻茶、人参茶、杜仲茶、菊花茶、丹参茶、胖大海茶。这些“茶”与真正的 camellia Simooms 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种属,可以说没有一点亲缘关系。它们虽不是茶,但又不能称为假茶,其真正的含义是把这些植物叶或茎叶加工成千样后当茶泡饮。因此,这些非茶制品在广义上便成了茶家族中的“成员”。它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保健作用的,故称为“保健茶”,也叫“药茶”,是以某些植物茎叶或花作主体,再与少量的茶叶或其它食物作调料配制而成,例如绞股兰茶;另一类是当零食消闲用的“点心茶”,例如青豆茶、锅巴茶等。 、紧压茶种类 古代就有紧压茶的生产,唐代的蒸青团饼茶,宋代的

12、龙团凤饼,都是采摘茶树鲜叶经蒸青、磨碎、压模成型而后烘干制成的紧压茶。现代紧压茶与古代制法不同,大都是以已制成的红茶、绿茶、黑茶的毛茶为原料,经过再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因此紧压茶属再加工茶类。如云南沱茶、湖南砖茶等。、工艺茶 我们之所以把工艺茶独立出来放入再加工茶的范畴,主要是基于我们近几年来对“茶叶加工艺术化”倾向的考虑,各种富有诗意和美感的茶名不断涌现,让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不说早年的“牡丹绣球”、“出水芙蓉”等,就说如今的“贵妃环”、“千千结”、“金丝螺”、“金葫芦”、“凤眼”等,举不胜举。5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兴起与发展自从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经问世以来,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

13、前已知的 古代茶书有 124 种,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既有内容艰深的理论专著,又有通俗易懂 的普及读物;既有严谨实用的科技书籍,又有引入入胜的文化读物;既有系统全面的综合著作, 又有某一事项的专题论述。而更为大量的茶文化典籍文献,散见于各种总集、别集、单行文献, 散见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体,其数量之大,连茶书也难以望其项背。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兴起与发展,有一个历史的流变过程。其契机则有三个方面:一是饮茶事项的出现与饮茶风尚的演进,二是饮茶在社会中地位的确立和提高,三是茶文化意识的 自觉和深化。唐代成为茶文化典籍文献定型期,其标志是在唐代中叶陆羽撰写的茶经问世,中国以至世界

14、才有了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但多数学者认为刻印于唐建中元年(公 780 年)。全书共三卷十章,仅有 7000 多字,却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的知识与经验,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茶的生产、品饮、茶事,言约意丰地深化和提高了饮茶的深层美学与文化内涵。陆羽以后,唐代茶书不断出现,但大多是某一专题性的论述。此外,有关茶的文章也不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也融汇了更多的茶文化内容,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画面。不仅陆羽、皎然、卢仝等终身许茶者有颇多茶诗,连文坛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也有茶诗名篇传世。这种流风遗韵,影响到其后。 宋辽金元和明、清时代,都是中国茶

15、文化典籍文献的发展期。 在这跨越几个朝代的 950 来年中,茶文化典籍文献的进展和风貌又是各不相同的。宋代近 30 种茶书,记载了这一时代茶业生产的兴盛和品饮艺术的探索。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记载了程序繁复、要求严格、技巧细腻的宋代斗茶;丁谓的i 匕苑茶录 ,记载北苑园焙之数和图绘器具,以及叙述采制入贡法式;蔡襄的茶录记载斗茶时色香味的不同要求,提出斗茶胜负的评判标准,追求整合技巧和审美内涵的统一,都是当时有影响的茶书。明代 50 多部茶书相继问世,成为中国古代茶书数量最多的时期。朱权茶谱论清饮之说,把品茗作为表达志向和修身养性的方式,贯穿着求真、求美、求自然的追求,其所持之说,被称为朱权茶

16、道 ,并予日本茶道以影响。明代茶书关于茶具艺术和烹茶技艺的载录,更多地表现出创新精神。而清代虽然饮茶更为平民化、更为普及,200 多年间仅有茶书 10 多种,与明代不可同日而语。6我国茶业现状与发展茶叶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之一。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茶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茶叶资源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贸易国。随着我国加入 WTO,如何加速我国茶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优化配置我国茶叶资源,并且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对于发展我国的食品工业,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振兴我国茶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a.我国种茶面积、产区与产量我国现有茶园 110 万亩,年生产茶叶 60 万亩、茶副产品 2 万余吨、茶树修剪及更新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