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分册上半学期知识要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556809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五分册上半学期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第五分册上半学期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第五分册上半学期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第五分册上半学期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第五分册上半学期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五分册上半学期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五分册上半学期知识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课 鸦片战争知道(A):1.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 流,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2.虎门销烟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1839 年 6 月;广州;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 年 6 月。3.南京条约(1842 年 8 月)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问题);2.赔款洋银 2100 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广、厦、福、宁、上)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关税自主权问题)。理解(B

2、):1.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任务;中国历史分期的变化: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2.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对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3、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道:1.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借口和实质:1856 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在掠走园中大量奇珍异宝之后,又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3.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牛庄、汉口、九江、南京、等 11 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

4、九龙司地方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 800 万两。4. 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5. 与沙俄先后签订了瑷珲条约(最多),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强东北与西北 144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知道:1. 金田起义的时间、领导人:1851 年 1 月;洪秀全2. 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3.

5、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严重内讧;是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此次太平天国有强盛转向衰弱。4. 资政新篇(洪仁玕):内容:主张改革内政,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新式学校、医馆,与外国通商,进行文化交流;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1864 年 7 月 19 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但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第 4 课洋务运动知道:1.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朝廷有奕 、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2

6、. 总理衙门: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3.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 世纪 60 年代:以自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19世纪 70 年代起:以求富为主,重点是民用制造。4. 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1862 年,奕 主持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此外,还有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5. 派遣留学生:1872 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 30 名幼童赴美留学。理解: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

7、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一些中下层士绅也要求效法西人,以求自强。朝野上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2. 洋务运动的评价:进步性: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第 5 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知道:1. 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发昌机器厂(方举赞)、继昌隆机器丝厂(陈启源,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2. 办学兴教、翻译西书

8、是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1)办学兴教的概况: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创办了几十所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设有数理化、外国史地政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或实用科学的课程,不仅培养了洋务事业所需的各种人才,也促进了西学的传播。(2)翻译西书的概况:在翻译西书方面,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学堂附设的翻译机构,也编译出版了不少西书。3. 早期维新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主张:要求去除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多办学校,广植人才。第 6 课甲午战争与马

9、关条约知道:1. 甲午战争的原因:明治维新之后,随着国力的逐渐增强,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急剧膨胀,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2. 甲午战争的简单经过:1894 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平壤战役后,清军退入国境;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殉国。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威海卫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款 2 亿两;增开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一厂二亿三岛四口)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

10、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 7 课戊戌变法知道:1. 公车上书的概况:1895 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上书未能送达光绪帝的手中。2. 公车上书的作用:公车上书未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上书的内容流传很广,在朝野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此,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 时务报:1896 年创刊,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以“变法图存”为宗旨,鼓吹维新,风行海内外。4. 天演论:严复(致力于以译述警世)翻译,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

11、、“适者生存”。进化论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5. 百日维新的概况: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在短短的三个多月里,光绪帝陆续颁布了 100 多道新政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仓皇逃亡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变法,前后历时 103 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新”。理解:1.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一失败而告终,但有力地冲

12、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第 8 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知道:1. 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攫取侵略权益的主要方式: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等方式,加大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2. “门户开放”政策:1899 年,美国提出了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华的既得利益,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3.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1900 年 6 月理解:1.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赔款 45 亿两;

1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义和团,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理解:辛丑条约的影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 9 课清末新政知道:1. “预备仿行宪政”:1906 年,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提出从改革官制开始,逐步厘定法律、光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作为实行宪政的“预备”。2. “责任内阁”:1911 年清政府宣布组建所谓的“责任内阁”,在内阁 13 名成员中,汉族官僚 4 人,满族亲贵 9 人,其中皇

14、族又占 7 人。这一内阁被成为“皇族内阁”。理解:1. 新政的举措: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2. 新政的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第 10 课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道:1. 兴中会的成立: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 同盟会的成立:1905 年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机关刊物:民报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3. “”;1911 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史称“”。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5. 临时约法:具

15、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6. 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7. 袁世凯窃取果实: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的胜利果实落入了袁世凯的手中。理解: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运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第 11 课 20 世纪的国际冲突知道:1. 20 世纪初欧美列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的表现:欧洲仍然保持着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