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55858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彦明有关文献对杨炳的记载更新时间:2006-9-26联易网http:/ 编一、内黄县志(1965 年元月内黄县人民委员会据清光绪十六年木刻版重印本)1.卷首(P70-71)李志姓氏知县李浈纂修侍卫探花杨炳同辑2.卷八事实志(P316)(康熙)五十一年赐武进士杨炳探花及第。3.卷十科贡表(P431-432)国朝武科进士杨炳康熙壬辰科探花,耆旧有传。举人杨炳康熙戊子科4.卷十一古今人物表(P445)国朝封赠杨士兴以孙炳诰赠招勇将军三等侍卫兼都司佥事。 杨达以子炳赠同前注:用“ 赠” 字,表明康熙大帝封赠时杨士兴、杨达已经过世。5.卷十三耆旧(P525)杨炳,字虎文。虎项猿臂,技勇绝伦。作文雄壮,

2、下笔立就,中康熙壬辰科武探花,授御前三等侍卫。以亲老,告假终养。优游园圃,弹琴赋诗,以自适焉。6.卷十六制诰(P653)诰侍卫杨炳及祖父母文各一道。二、内黄县志(1987 年 9 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据民国内黄县志续修清稿的手抄本印刷)1.卷九人物志上古今人物表(一)(P279)杨士兴以孙炳,赠昭勇将军三等侍卫,兼都司佥事。杨达以子炳赠同前。*备注:“ 赠昭勇将军三等侍卫 ”有误,实为 “赠通议大夫”。“ 昭勇将军”是武职三品官的封阶。“ 通议大夫 ”是文职三品官的封阶。康熙对杨炳祖孙三代都是封的文职。原因待考。2.卷九人物志上武科表(P315)清进士举人杨炳康熙壬辰科探花。耆旧有传。杨炳康熙戊

3、子科3.卷十人物志中耆旧(P432)杨炳,字虎文。虎项猿臂,技勇绝伦。作文雄壮,下笔立就,中康熙壬辰科武探花,授御前三等侍卫。以亲老,告假终养。优游园圃,弹琴赋诗,以自适焉。4.卷十二艺文志上制诰(P442)诰侍卫杨炳及祖父母文各一道。5.卷十五大事记祥异志大事记(P535)(康熙)五十一年赐武进士杨炳探花及第。三、内黄县志(1993 年 12 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内黄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印)人物第二章简介四军事人物(P729)杨炳,字虎文,城关镇丁庄人。幼家贫,爱文习武,虎背熊腰,臂力过人,两臂能夹两石磙,能使 180 斤重的大刀,清康熙壬辰(1712 年)科武探花,授京营都司御前三等

4、侍卫。晚年,以养亲归里,优游园圃,弹琴赋诗,自娱。四、彰德府志(乾隆年间修)卷九1.武勋进士 杨炳内黄人侍卫(P61)国朝武举人杨炳 探 花 (P67)2.选举封荫杨士兴以孙炳赠昭勇将军 (P73)杨达以子炳赠昭勇将军*备注:应为“ 赠通议大夫 ”五、清丰县志(1990 年 12 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清丰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第六编文化第七章体育第六节武术(404)梅花拳梅花拳在清丰有着悠久的历史。元末明初,梅花拳四辈人周志刚、孟有德二师始来南召市、雷家等村传艺,周师教掌,孟师教拳。嗣后,弟子盈门,高手辈出。清康熙年间,后世弟子杨炳,因其武艺高强,曾被皇上宣入京城,人称“杨探花”。六、平乡

5、县志(1999 年 12 月方志出版社出版,河北省平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第二十四编科技卫生体育第四章梅花拳第一节赵源与发展(822)二、发展梅花拳第五代名拳师河南内黄县八里庄杨炳,是蔡光瑞弟子,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武探花。他曾任康熙帝侍卫之职,在朝竞技获胜,因此梅花拳在京师名声大振。他利用职位之便,把梅花拳传到运河两岸。*备注:内黄县文化志(内黄县文化局 1989 年 5 月编印)记载杨炳为周至刚,孟有德传徒。康熙 52 年奉天诰命称杨炳之父杨达“课子义方” 等。杨炳应为内黄县城关镇丁庄人,而非八里庄。七、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下册(1990 年月 中华书局出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编,

6、)附编义和拳运动神拳等清代部分民间会在档案史料选编五一(直隶总督)那彦成奏报拿获唐胡子已委员解京折(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附件唐胡子供单(P1917)据唐胡子即唐恒乐供:滑县朱兆村人,年六十二岁。卖药生理,并不习教。平日会打梅花拳,是同村人齐大壮徒弟。齐大壮说过,康熙年间有滑县人杨丙,是武探花,做过京营都司,会打这拳,他是向杨丙学习。齐大壮已于乾隆五十一年间身故。冯克善是我徒弟,也会拳棒。我与牛亮臣同县认识,并不往来。本年九月牛亮臣闹事时,我躲在村里,并未从贼。徒弟冯克善如何从贼谋反,我实不知,亦从未到过山西,并无知会冯克善向解梁找我之事。其朱盐霜、朱大桃是何等人,我实不知道。不敢妄供。*备

7、注:杨丙,应为杨炳,原名杨生炳,为内黄县人,说成滑县人有误。应为滑县“珠照”村。以上此种错误影响到其他文献资料,不再一一说明。八、中国武术百科全书(1988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当时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伍绍祖为该书编委会顾问)梅花拳武术拳种之一,亦名梅拳。据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资料所载,清康熙年间,曾为京营都司的武探花杨丙(河南滑县人),即以梅花拳授滑县朱兆村齐大壮,齐传同村人唐恒乐,唐传冯克善。此后,梅花拳遂盛传豫、鲁、冀一带。九、中国武术实用大全(1990 年 8 月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国家武术院研究员康戈武编)拳种流派梅花拳(P200 )梅花拳是长拳类拳术之一,亦名梅拳。此拳起

8、源待考,据说源自少林寺拳技。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梅花拳代表人物,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 年)河南滑县人杨丙,杨曾中武探花,做过京营都司。他以此拳授滑县朱兆村齐大壮(?1786 年),齐传同村人唐恒乐(?1813 年),唐传冯克善(军机处录副奏折农民运动卷 2392)。此后,梅花拳遂盛传豫、鲁、冀一带。十、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1990 年 9 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终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顾问路遥主编)第六章梅花拳的组织及其与义和拳的关系(P8990)从梅花拳的最初历史看,它既不与封建统治相对抗,也不与官府相往来,是内聚力较强而又富有抗外性的民间拳会组织。在梅花拳的

9、历代传人中没有入仕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杨炳。他在朝竞技获胜,人称其拳为“老杨拳” 。他还不敢公开亮其拳名为梅花拳,只是到了乾隆初年告老还乡,脱离了官场而且也年逾七十,没有什么顾虑,为了使梅花拳能长久传下去,才编了习武序。从此之后,他就将梅花拳传播到运河两岸。杨炳在习武序中,进一步把儒家思想渗透进去。他所设的梅花拳拳堂,右联书“振三纲须赖真武” ,或“论纲常更恃文友讲”,左联书 “整五常全凭大文 ”,或“定太平还让武将能 ”,当中横条是“一贯之道”。“一贯之道”的“道”是什么?他指的是太极。他引易经的说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生生无穷。夫一者,太极也,贯者

10、,生生无穷之仪也”。一贯之道,就是指太极的生生无穷变化。从这一点说,它是当时民间秘密宗教和会社组织的共同指导思想。但杨炳又把太极具体化为圣人,说什么“道为太极,心为太极,万物之理具于一心,随感而应,皆合其宜,如四时行百物生,故曰圣人一太极”。他还把梅花拳的宗旨尽量往“卫君卫国 ”、“不可犯上作乱”的方向发展。十一、义和团运动的起源(1995 年 3 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美国中国历史专家周锡瑞著,张俊义、王栋译)第六章冠县梨园屯:“ 义和拳 ”的兴起梅花拳(P168 )赵三多又名赵洛珠,他传授的是梅花拳。梅花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当时一位来自河南华县名叫杨炳的人传授梅花拳,此人曾以第

11、三名的成绩通过了朝廷的武举会试,在京城禁军服役。他的一个第二代传徒正好赶上 1813年八卦教起义,而这次起义的最大战役就发生在华县。这位传徒名叫唐恒乐,曾有一段时间教授义军一名军事领袖冯克善学梅花拳。*备注:文中所称华县应译为滑县,唐恒乐即唐胡子。十二、中国梅花桩技击大法(1992 年 12 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山东大学数学系燕子杰教授著)绪论在 1988 年之前,我国史学家就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发现,梅花拳组织是清末义和团爱国反帝运动的发动者和主力,这种观点在“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注意。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档案记载:181

12、4 年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直隶总督那彦成上了一个奏折,内中提到了康熙年间河南滑县有一个名叫杨炳的人,会梅花拳。说杨炳是武探花,做过京营都司。这是关于梅花拳最早的历史记载。据梅花拳内部记载,杨炳也是第五辈,他生于 1672 年(清康熙十一年),河南内黄县八里庄人,于 1712 年(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会试取中武探花。因他武技超人,在圣殿被康熙召见,授以御前侍卫。过了三十年,他于 1742 年(清乾隆七年)七十一岁时编写了习武序,规定了梅花拳的习武规矩并对拳论有所发挥。.梅花拳的第五辈宗师武探花杨炳于 1742 年(清乾隆七年),他七十一岁时所写的习武序就是一篇讲文论武的好文章。其文中说:“拳

13、堂中间立。左书:振三纲须赖真武,论纲常要恃文友讲;右书:整五常全凭大文,定太平还让武将能。上书:一贯之道”。文中所说的“ 一贯之道 ”也就是梅花拳的“文武大法”,该文说: “夫一者,太极也。贯者,生生不穷之仪也。天地设位,而易行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世子欲学文武之道者,一而已矣,”由此看来所谓文理,也就是最高层次之拳法也。.杨炳的习武序就曾明确说过修心养性的重要性,“虽曰手舞足蹈,似与文人不同,而其神化莫测,非粗心浮气者所能入也。昔宋将岳武穆,上马如无敌天神,下马如有道贤人”。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文武兼备,才能戒骄戒躁,“ 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着,趋避

14、之内有利害。” 又说:“圣人之心譬如明镜止水,无彻不照。事来随应,不先事而为之备,不后事而为之留,深合时措之宜,切契内外之道,如天之无不覆,如地之无不载。”文理乃最高层次的拳法,其用大矣。文功是武功的高级阶段,不懂文理也难以悟彻梅花桩武功的奥妙。当然,武功锻炼也是文功修养的基础和入门,因而文场指导也就成其为必然的了。在历史上许多梅花拳有名的宗师也都是文武双全的,如梅花拳的第四辈邹文聚的碑文说他“长而为武,得圣帝真传,神明变化,超越古今。”第五辈邹克诚的碑文赞道:“ 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是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以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15、。”颂扬第五辈杨炳的文章说:“ 武烈出众,中壬辰科探花。予信其略比黄吕,法术效孙吴,勇过吴明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梅花拳的历代传人中没有做官的,他们与官府豪绅持不合作态度。历史上只有一个例外,即第五辈杨炳,他在朝中竞技获胜,人称其为“老杨拳” ,不敢公开其为梅花拳,只是到了乾隆初年告老还乡,脱离了官场,且已年逾七十,为了使梅花拳流传下去,才编了习武序,此后他就将梅花拳传到了运河两岸。十三、梅花拳的起源与流传(燕子杰,1997 年 3 月)梅花拳内最有名的是第五辈宗师杨炳,系河南省内黄县城东二里的丁庄人。他生于康熙十一(1672)年,於康熙五十一(1712)年中武探花,被升为御前侍卫。乾隆七(1742)作习武序,年已 71 岁,在家乡一带广收弟子,传授文章。杨炳文武兼备,精通易理、儒学和老庄哲学,习武序立论精粹、见解深刻、思想层次很高,为梅花拳立教育人、习武学文的传世之作,对梅花拳的历代发展流传亦有很大的影响。十四、梅花拳拳理功法的历史寻绎(2001 年 8 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杭州体育学院副教授周伟良著)现存的习武序大致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拳理内容,是由康乾年间的梅花拳重要传人杨炳所作,其余的叙言及诗,显然为后人所加。杨炳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