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500年:从军事占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29354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金融500年:从军事占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500年:从军事占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500年:从军事占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500年:从军事占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500年:从军事占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金融500年:从军事占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金融500年:从军事占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军事占领、市场占领到金融控制:强国对外积累财富的演进逻辑一、引言强国常常是经济强国与军事强国的结合体。强国容易演变为霸权(Hegemony) 。二战后,鉴于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主导地位, “霸权”即成为国际政治学者试图理解和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的一种理论视角(何帆,2004) 。卡内罗(Carneiro RL.)的战争说认为国家起源于战争,即霸权往往以强大军事为依托。历史的记录也表明,从长远来看,某一大国在经济上的兴衰同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强国(或世界帝国)的兴衰之间有很清楚的联系。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战争似乎正在远离。然而,由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

2、、民族独立国家的广泛存在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在“和平”的背后,除了没有间断的武力战争之后,没有硝烟的“经济战” 、“金融战”时刻在上演,发达国家不断通过这些战争来进行对外扩张和财富的掠夺。这对“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中国金融领域不断开放、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一些学者指出,金融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威胁(宋鸿兵,2007) 。学者们还强调,“金融战争是所有战争的最高形式” , “忽视金融战争等于自取灭亡” 。甚至,金融战争被称之为“国际经济的最后决斗” (张荐华,2008) 。因此,在这严峻的现实面前,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历史上发达国家在崛起过程中进行对

3、外扩张和夺取他国财富的演进规律。这对我国的全面对外开放战略与真正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麻辣豆腐 发表于 2009-11-27 09:12:58 宏观经济理论表明,储蓄或者说资本积累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对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而言,当然在于自身的积累。对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而言,如何从国外获取财富,或者说他国的储蓄,迅速完成自身的资本积累,则是一个大国与强国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之一。获取他国的财富,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正常渠道,即通过基于平等和自愿的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FDI)实现。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强调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财富,贫困的恶性循

4、环理论亦强调利用外源性储蓄的重要性;二是非正常渠道,那就是通过战争掠夺的方式来实现。从历史进程来看,掠夺方式往往离不开军事保障措施,或者以军事侵略(扩张)为后盾,例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大量白银以赔款的方式流向西方国家。历史上,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得自于中国的赔款曾为其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大量的资金。长期以来,在无限贪欲的驱使下,许多统治者尤其关注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他国财富。从强国演进规律来看,他们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无不与其对外扩张息息相关。无一例外,对外扩张又往往与战争紧密相关,16 世纪至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德国、法国、美国等历史强国主要

5、是通过军事战争来实现对外扩张,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德国战败,人类也遭受巨大的损失,迫使人类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又加上随之而来的纷纷兴起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传统上以军事为对外扩张手段的途径已面临巨大挑战,强国对外扩张的手段出现了新的特点,军事占领面临较大的制约,市场占领与金融控制等经济战争则日益凸显。 二、军事手段、对外扩张与强国形成从早期的理论来看,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等同于社会财富,一国财富的增加应来源于商业,而国内商业不影响一国财富的增减,对外贸易的出超才增加一国金银货币,从而增加一国财富。重商主义者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强调贸易是一种 “零和博弈” (zero-sum game) 。所

6、以国际贸易是不可能自愿进行的,而需要用枪炮和军舰去打开它国国门,占据更多的殖民地,通过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不对等贸易来增加宗主国的财富。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各国资本的积累无不与对外扩张紧密联系在一起。15 世纪末和 16 世纪初,随着新航线的不断开辟,欧洲各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葡萄牙侵略了亚洲和非洲,将它们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西班牙则鲸吞了拉丁美洲,随后,荷兰、英国在 16 世纪末也开始发动了大规模的殖民侵略,法国则比荷兰和英国稍晚,它在 17 世纪初期开始在今加拿大建立殖民地,随后向南美和非洲等地扩张,17 世纪中叶后,英国和法国逐渐取代了荷兰的殖民霸权。这些西欧殖民者通过军事暴力掠夺和

7、不平等海外贸易,以征服殖民地和贩卖黑奴相结合,从世界各地攫取了大量的财富。1618 世纪,欧洲商业资产阶级从世界各地运回黄金 200吨,白银 12000 吨,其中大部分在母国转化为资本。 19 世纪 50-60 年代,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并开始了疯狂的对外殖民扩张。到 19 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 ,而且,其对外资本输出也达到了最大的规模。19 世纪末期,法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其对外疯狂的殖民扩张却没有放慢。到 1900 年,法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超过其本土的 20 倍。在抢夺殖民地的竞赛中,德国落后于英法。但在 19 世纪 70 年代的第

8、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德国的工业飞速发展,其资产阶级强烈希望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1884 年,德国在西南非洲取得了第一块殖民地,同年,其势力又扩展到西非的多哥和喀麦隆,随后,德国又占领了新几内亚的东北部和马绍尔群岛,并建立了东非殖民地。进入 20 世纪,德国工业称霸欧洲,为了改变竞争的格局,重新划分世界殖民地,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事实上,这两个观点反映了德国的国家战略:一是德皇威廉二世首相比洛的表述“我们德国满足于天空和海洋的时代已经过去,德国也要拥有阳光下的地盘” ;二是希特勒的表述“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开辟土地” 。日本对扩张的理解较为深刻,也较为迫切。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新时代以

9、来,即提出了“殖产兴业” 、 “富国强兵” 、 “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并“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国策。上世纪田中奏折提出“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方略,并最终谋求以失败而告终的“大东亚共荣圈” 。甲午战争,日本获取的战争赔款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中国的赔款为日本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日本的原始资本积累,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作为后起之秀的美国,其经济在南北战争以后才得到飞速发展。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开始在 19 世纪后期进行对外殖民扩张,以获得海外市场

10、和更多的财富,1898 年,美国发动了与西班牙的战争,夺取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20 世纪初,又侵占了巴拿马运河区。随后,美国在 20 世纪先后取得一战、二战,以及冷战的胜利,使它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全方位的全球性帝国。这些强国发展的历史,也差不多是扩张的历史,是军事扩张的历史,正是通过这些军事扩张,使它们由地区强国转变为世界强国,这深刻地显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侵略的内在本性。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日本、意大利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它彻底改写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一大批第三世界的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在这一背景下,单纯凭借武力对外扩张已面

11、临非常大的阻力。尤其是对于日本、德国这样的战败国家而言,军事手段已面临强大的约束力量,武力扩张在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不可能。前苏联 20 世纪 80 年代,发动阿富汗战争,但最终的结果是使自己被战争拖跨。即便是美国,20世纪 50 年代的朝鲜战争失败,60 年代漫长的越南战争失利,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当前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有了一些收获,虽然“事实上”占领伊拉克,但其所面临的困境却显示,这差不多是当年越战历史的重演。自 2003 年伊战爆发以来,截至 2009 年 1 月,共有超过 4200 名美军士兵在伊拉克死亡,平均每天 2.4 人,军费开支每月 100 亿美元。这些事例

12、显示,二战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民族独立意识已成为世界民族的主体意识。要想通过武力去征服一个国家,获取该国的财富,几乎成为不可能。如何寻找新的途径获取他国财富,已经成为一些强国的新目标。 三、市场占领与强国对外扩张正由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以及军事手段对外扩张的局限性,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开始思考新的对外扩张战略。在廖进中(1994) 、廖继芳(2000)等看来,军事手段占领别国领土,不仅不会发达,而且会背上沉重的政治、经济包袱。历史经验显示,这也很难长久。即便强大如当今的美国,名义上占领了伊拉克,也是如此。从历史进程来看,既然不能直接用军事手段占领一个国家,那就用相对隐性的经济手段来实现

13、占领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廖进中等提出了“市场领土论”的观点,其基本思想是:在当代条件下,领土的地域概念正逐渐向经济范畴的市场概念转化,市场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未来的世界竞争主要不是通过军事手段对地域领土的瓜分,而是用经济上的市场开拓来使各国领土获得经济意义上的延伸或拓展。市场领土论的核心是,领土的地域概念逐渐向市场概念转化。一国民族品牌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的大小,是衡量该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市场领土论”正处于发展之中,在我们看来,它描述的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市场全球化扩张,而不能很好地体现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全球化殖民的本质。因此,市场领土观正向“市场占领观”过渡。所谓

14、市场占领,是指大企业、大银行机构等(跨国公司)以经济自由化为契机或幌子,凭借其资本、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力量,通过控制资本流动和核心技术,逐步占领并控制别国某类产品、某行业的国内市场,进而实现其政治经济目的的活动。市场占领观直接尖锐地指出了当今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非对称性和非正义性,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好的警示意义,也能更好地解释现实问题(如 20 世纪 90年代的“拉美化”现象) 。 这一原理,在日本得到了较好的实践。二战后的日本,决意以经济的复兴和发展为先决条件,把战争的失败从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重新夺取回来。日本政府将出口提到“是发展出口,还是等待死亡”的高度予以重视,使得出口快速发展。1

15、946年,日本出口总额还仅为 0.46 亿美元,到1985 年已膨胀到 1740 亿美元,1980 年,日本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 6.41%,1990年上升到 8.34%,1993 年进一步上升到9.59%。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产品遍布全世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世界工厂”的地位。德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这一原理。德国出口产品在二战后大幅度上升,其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高于日本,1980 年德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9.48%, 1990 年进一步上升到 12.21%,一度超过了美国出口总额在世界市场中的比重。强国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对他国市场和产业的控制和占领,不仅可以

16、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攫取巨额垄断利润,促进母国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强化弱国对它的依赖性,以便长时间维持它的经济殖民。发达国家为了市场占领,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逐渐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或全部市场,最终通过垄断技术和品牌,以及掌握关键产品和资源的定价权,普遍地规定着有利于自己的全球商品价格体系(如石油的定价权就被发达国家所掌控) 。通过市场占领,发达国家促进了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他们把大批属于低附加值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就有充分的精力致力于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高新技术上不断创新、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并及时以高价推向全球市场,同时压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农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进而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四、金融霸权、金融控制与强国对外扩张军事占领和市场占领手段主要作用于实体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借助于信息技术自成一个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