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529157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3.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1右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这文物A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B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形成C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D 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2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 ”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3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

2、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4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5下图是 18431858 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洋务工业取

3、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第 2 页 共 8 页6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 。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传播信息 开通民智 引导舆论 控制政府A B C D71911 年 11 月 2 日, 神州日报刊登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的电文: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人满洲,存帝自扰。该电文A促成了袁世凯成为首位临时大总统 B说明了辛亥革命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C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迫切要求 D反映了当时民主共和观念

4、已深人人心81940 年 9 月 7 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论断是鉴于A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第一届全国

5、人大即将召开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在右图所示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A BC D112013 年 3 月 22 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这一声明A改变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 B确立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机制C巩固了中俄两同的结盟关系 D有利于建立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第 3 页 共 8 页12加拿大知名学秆哈罗德伊尼斯认为梭伦在担任执政

6、官期间摧毁了权威的根基。这一论断是基于梭伦A实行财产等级制 B设守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设立十个地区部落1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其核心主张足世俗权力A只能在上帝的委托下行使B可以拯救天主教徒的灵魂C应当高于罗马教会的权力D必须配合教会维护社会秩序14右图反映了 16 世纪初到 18 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C非洲为下业革命提供劳动力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517 世纪 90 年

7、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16美国第 7 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提到维护各州的权利和捍卫联盟的完整时说:“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唯一的解决办法乃是,联邦和各州都按照人民用符合宪法的方式所表达的意志,在自己的适当范围内明智地行使各自的权力。 ”材料强调了“宪法至上”的理念 各州权力都由联邦政府赋予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各州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力A B C D17 “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

8、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 ”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同内战争的胜利 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 4 页 共 8 页18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牛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 ”该材料的观点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依然牢固 B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C美元应该与黄金保持着固定汇率 D美元的国际地位事实上得到加强19某同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 ”该组织应是

9、A B C D20 “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 ”这一理论的提出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21 (13 分)明朝中后期奢侈之风盛行,社会影响甚大,时人有大量记载以及评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习以成风。 明宪宗实录材料二 中州(中原)之俗率多侈靡,迎神赛会,揭(借)债不辞。荚食鲜衣,惟顾目前

10、之计。 李乐见闻杂记材料三 今也不择德,不论才。富则昏(婚)之,贵而富者亟昏(婚)之。鬻田聘妇,殚家遣女,佩环盈路不然者,夫厌其妻,而舅姑辄怒骂其妇。 归有光震川集材料四 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歌舞而行,可谓奢矣。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陆揖蒹葭堂杂著第 5 页 共 8 页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明朝中后期的奢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 (5 分)表现:不分贵贱,都追求高消费;不顾条件, 过度消费。 (2 分,列举具体表现也可得分)原因: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理学思想受到冲击,人们追求物质

11、享受。(3分)(2)据材料三、四,说明奢侈之风盛行的影响。 (5 分)影响:社会道德感沦丧;家庭情感淡漠;刺激了生产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扩大了就业机会。(5分) (3)材料三、四在看待奢侈之风盛行的影响时,侧重点有何不同?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史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史研究出现怎样的变化?(3 分)侧重点:材料三,社会道德风气;材料四, 经济发展。(2分)变化:重视社会生活史研究。(1 分)22 (14 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在此影响下的五四运动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中国的统

12、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运动的意义上,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是启蒙运动。 高玉“启蒙”与“救亡” 材料二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从大学师生的街头抗议开始,带动全国性罢课、罢工、罢市。后来,由于近邻苏俄的榜样作用,尤其是列宁与共产国际的直接支持,这一抗议运动成为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和革命战争的前奏。 姚国华百年启蒙运动的迷雾材料三 民族存亡的危机促发了学西方反传统的运动,思想启蒙的新思潮又推动了政治上的救亡,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杜玲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请回答:(1)据

13、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4 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加深;(1 分)统治阶级尝试实业救国和制度改良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戊戌变法失败);(2 分)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 (1 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0 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第 6 页 共 8 页立论:救亡与启蒙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分) 论据:救亡斗争引发了新文化运动;(1 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1 分)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1 分)五四运动促进民族民主意识觉醒;(1 分

14、)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国民大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1 分)总结:观点提升(1 分)、逻辑表述清楚。 (1 分)23 (13 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跌宕起伏,让人们深切感到和平与对话的重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6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材料二 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我们想要赢得和平,并不是对任何其他国家人民的胜利,而是一种有“妙手回春”之妙用的和平,一种给那些苦难的人民带来同情的和平,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