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528993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历史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昌一中、南昌十中 20122013 学年上学期高三联考历 史命题:南昌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2/1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2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

2、流域C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4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

3、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的前提是提倡国货排斥洋货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 B C D5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C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26.下列关于

4、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 加强了皇权,消除了相权 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成熟 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影响深远A B C D7.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8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巨变” 应当是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愚昧走向科学 C由落后走向富

5、强 D由专制走向共和9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时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A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加强立法,完善国家法律体系C恢复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D平反冤假错案,重塑法律尊严10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C兴起于重工业 D电力的广泛使用11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

6、事件是时间 课程上午 读诸经下午 习洋语洋操一年后 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A辛亥革命的兴起 B资政新篇的颁布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洋务运动的开展1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宽松的经济环境 发达的工商业 繁荣绚丽的文化 科技发明大量应用A B C D13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1

7、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8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A B C D15史记报任安书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3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文中涉及到了下列的哪些流派儒家 法家 道家 名家 杂家 兵家A、 B、 C、 D、16“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

8、界A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17 假如你的家族是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家族不可能出现的经历是A 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B 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C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D 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18马克思曾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但在体制上,雅典的民主政治也留有一个“漏洞”,这个“漏洞”就是A、长老会议 B、五百人议事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 19大河文明、草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推进了人类文明

9、的发展;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发生过不少值得深思的故事。下面的人物或事件,与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融有关的是修建长城陶片放逐法开通丝绸之路麦哲伦远航A B C D20“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市民的整体素质C. 限制魔鬼的胡作非为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11834 年普鲁士政府联合了 18 个相邻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布废除内地税、同盟各邦国之间的贸易免税等。到 19 世纪 50 年代,关税同盟基本上已扩展到全德国,只有汉堡、不来梅等极个别

10、地方还保留自己的关税制度。该关税同盟建立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德意志地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 B加速了 19 世纪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C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霸主地位 D推动了德意志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22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A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 B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 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次的弊端23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A都是社会

11、主义国家 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 D 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24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由此可知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 的主要特点是A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C国家干预经济 D减少对经济的干预252012 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国人用了 7 根烟筒(右图) 来代表它的工业时代。通过右图不能看出( )A“7”在英国人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 4B烟筒多是因为当时主要动力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C烟筒不断冒烟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 D工业革命对百姓的衣着、出行产生重大影响二、主观题(26题15分、27题20分,28、29两题只选做其

12、中一道,15分,共计50分)26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请同

13、答: (1)结合史实并根据材料一概述自“光荣革命”至十九世纪中期,大不列颠国是如何用和平渐进之方式来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及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是指什么?(2分)请用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 分)(3)材料三中的旧体制“既已拆卸”指的什么?(1 分) “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又是指什么?(1 分)试根据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来分析“拆卸”的背景。 (3 分)(4)结合上述三段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 分)27 (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向工业文

14、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材料一 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材料二 (七十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 、去“偷” 、去“借” ,去“扩大自留地” ,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材料三 16-19 世纪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 (单位:倍)5阶段 英格兰尼德兰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德国/瑞士/斯堪的纳维亚 俄国/波兰/捷克/匈牙利150015491550159916001649165016991700174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