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

上传人:小****克 文档编号:184926530 上传时间:2021-07-01 格式:PDF 页数:164 大小:36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精品资料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 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 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 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 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 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 体会余数 应该比除数小例3 除法的竖式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2、包 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 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 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 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 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 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 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 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

3、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 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 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 1 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 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 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

4、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 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 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 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 分 3 支或4 支、 5 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 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 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 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 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 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5、。学生已经知道平 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平均分 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既要写、读有余数的除 法算式, 还要完整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被除数、 除数、商所表示的内容和表内除法算式一样,算式的余数表示还剩下的、不够再继续分的 数量。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线索是:接受并理解教材所作的示范 模仿教材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 1) 作出示范。 教材从学生操作以后所填写的表格里,提取“ 10 支铅笔, 每人分3 支,可以分给3 人, 还剩1 支”这个事实,写出除法算式

6、“10 3=3 (人)1(支)” ,指出算式里的“1” 是“余数”。 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了解算式中每一个数、每一个符号的具体意思,整体理解算式的 含义,体会这道算式比表内除法多了“余数”,这是由于平均分东西没有全部分完所造成 的,从而知道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 2) 模仿中体验。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10 支铅笔,每人分4 支,可以分给2 人,还剩2 支”这个事实, 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学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需要模仿上面已经写出的有余数除法算式来写,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被 除数、除数、商的含义与表内除法一致,只是多了“余数”,学会在算式里表示余数的方 法,感

7、受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不同。 2. 让学生用小棒摆正方形,在摆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发现并理解“余 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余数都比除数小”使有余数除法的结果唯一。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应该理解除 数和余数之间的这种关系。 “余数都比除数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规律,学生理解这个规律会有一些困难, 他们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经历感性认识上升成理性认识的过程。 例2 教学“余数都比除数小”,安排学生进行摆正方形的活动。创设的活动情境是: 摆 1 个正方形用4 根小棒,摆2 个正方形用8 根小棒,像这样用12、13、 14、15 或 16 根 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学生

8、遵照教材的安排,依次用12 、13、 14、15、 16 根小棒摆正方形,并不困难。他 们根据摆的结果,也能在教材上填写表示各次操作过程的除法算式,以及反映各次操作结 果的表格。这就丰富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用 12 根小棒或16 根小棒摆正方形,小棒正好用完,没有剩余;用13、14 、 15 根 小棒摆正方形,都有剩余的小棒,为什么剩下的小棒根数分别是1 根、 2 根、 3 根? 用 12、 13、 14、 15 根小棒都是摆成3 个正方形,用16 根小棒摆成4 个正方形, 为什么多了1 个正方形? 如果用17 、18、 19、20 根小棒摆正方形,余

9、数可能超过3 吗? 随着学生想明白这些问题,他们就理解了这里的余数只能是1、 2、 3 的道理。这样, “余数都比除数小”就不再是一个生硬的、机械记忆的知识,而是意义体验的一个数学规 律。 练习一给出如下表格,要求学生计算并填表。被除数15161718192021222324除数 3333333333商余数教材指导学生观察余数的变化,发现表格里余数那一行从左到右依次是 0、 1、2、 0、1、 2,感受余数不会是3 或比 3 大的原因,又一次体会“余数一定比除 数小”。 配合两道例题编排了一次“想想做做”,着重帮助学生巩固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 的含义,主要包括:根据摆小棒活动及其结果,写出有

10、作数除法的算式;看着平均分物体 的图画,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指导学生练习这些题目,应要求学生以“把(什么),怎样平均分(每几个一份 或平均分成几份),结果怎样、余多少”的方式,讲述操作活动和图画意思,并把这些内 容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应引导学生注意商的单位名称以及余数的单位名称,体会商表 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剩下的数量,商的单位和余数的单位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 果把总数量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商和余数的单位一般不同;如果把总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 商和余数的单位一般相同。 这次“想想做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都是由操作活动得出,或者从图中 看出来,还不能通过计算得到。 教学除法竖

11、式,让学生理解竖式的结构,学会求商的思考方法,能够进行简单 的除法笔算。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要把商和除数相乘,要用被除数减商和除 数的乘积。如果把上述的这些计算写成竖式,记忆的负担就被分散,思维难度就会降低。 如果用口算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思维与记忆的难度相当大。所以,教材让二年级学生笔算 有余数的除法,不要求他们口算出商和余数。 计算有余数除法和计算表内除法一样,都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但求出有余数除法的商, 比计算表内除法难许多。况且,表内除法的商与除法相乘的积刚好等于被除数,而有余数 除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小于被除数。因此,本单元例3 教学除法笔算,由易到难地先安排 表内除法

12、的竖式,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 1) 教学表内除法的竖式,主要介绍竖式的结构以及书写格式。 除法竖式和学生已经熟悉的加、减法竖式很不一样,学生较难接受。例3 先教学表内 除法的竖式,从解决实际问题切入:妈妈买了12 个苹果,每4 个放一盘,放了几盘?学 生很容易列出除法算式12 4=3(盘)。教材告诉学生,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时给出 了这道除法的竖式,并对竖式的各个部分作出解释。教学这个竖式,要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介绍竖式的“除号”及其写法,指出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商除数) 被除数4) 2对齐被除数的个位写第二步,讲述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一般是“除 乘减” 三步。“除” 即利

13、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商3,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乘” 即把商3 和除数4 相乘,把乘积“12”对齐着写在被除数的下面(表示3 盘分掉12 个苹 果); “减”即用被除数12 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12,得到差“0” (表示苹果全部分完,没 有剩余)。 4) 2 20 商3 乘除数4 的积,分掉的苹果数 12 减 12 的差,苹果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出93、30 6 的竖式,体会除法竖式的形式、结构以及书写格式,为接着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作 好准备。 ( 2)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重点放在“怎样求商”上面。 例 3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时,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改

14、变上面的实际问题,从表内除法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列出算式,让学生通 过操作得出商和余数。 例题用图画给出12 个苹果, 要求学生每5 个放一盘,在图画中圈一圈,得出可以放2 盘,还余2 个,并填写除法算式12 5=(盘)(个),把教学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体会求商的思考方法,并注意竖式中的 余数。 学生已经知道被除数、除数、商在竖式中的位置,能够写出下面的样子:25) 2(这 时的商“2”是由操作得到的)学生也知道竖式中要写出商与除数的乘积,还要计算被除 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并写出差。25) 2 02 商2 和除数5 的乘积,表示2 盘分掉10 个苹果 1

15、2 减 10 的差,表示还剩余2 个苹果 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竖式中的商“2”应该怎样想到。联系前面进行的操作 活动,可以这样想:“ 12 里最多有2 个 5,商 2” ,即 12 能够分出2 个 5,不够分出3 个 5, 应该商2。这是例题的教学重点,必须帮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思考方法。 教学还要引起学生注意:由于苹果没有全部分完,有剩余,所以除法竖式中有余数。 竖式中的余数,是被除数减商与除数乘积的差。 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笔算,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逐步学会求商的思考方法。为此, “想想做做”里有以下的安排。 第 1 题仍然先操作学具,得出商和余数,然后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继续体验

16、有余 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这时的商,既是摆小棒活动得到的,也可以是在竖式上想“9 里最 多有 4 个 2” “ 11 里最多有2 个 4”而得到的。 第 2 题把有余数除法与和它相对应的表内除法组成题组,如 16 4 的竖式与18 4 的竖式为一组,243 的竖式与23 3 的竖式为一组等,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求有余数 除法的商,从16 4 商 4,联想到18 4 也商4(因为18 接近16,且稍大于16) ;从24 3 商 8,联想到23 3 商 7。 (因为23 接近24,但比24 稍小) 第 3 题突出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思考方法,既离开学具操作,也不过多依赖表内除 法,直接想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让学生先思考“22 里最多有几个5” ,然后笔算22 5;先 思考“ 23 里最多有几个4” ,然后笔算23 4。 第 4、5 题,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思路以及竖式 的书写。 练习一第4 题,把40 6、 42 6 和 456 三道竖式编成一个题组,把60 9、63 9 和 64 9 三道竖式编成一个题组。每组的中间一题是表内除法,另外两题是有余数除法。 表内除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