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克 文档编号:184926446 上传时间:2021-07-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山居秋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年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山居秋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山居秋暝》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并鉴赏本诗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的艺术美。 2、理解本诗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 教学难点:了解王维的诗歌风格。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首新诗,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下(山居秋暝)。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我住 在山中,一个秋天的傍晚)。为什么文人喜欢住山中里?譬如:余秋雨住在山中养病,写一 本书叫山居笔记。 ( 论语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多多少少都浸染了儒 家思想,可能是这个道理吧。)我们来说一说“秋”,一提“秋”,就是“悲凉”“凄楚”等 感觉,有

2、时还跟离别有关,如“晓来谁染霜叶醉,总是离人泪”,再如吴文英的诗句“何处 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等会你们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这种感觉? 二、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开元九年进士。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后转为监察御史。安史 之乱中,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后又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 右丞。 王维早期有抱负和热情,写过一些昂扬奋发的诗篇。张九龄罢相后,他逐渐转向消沉,笃 信佛教,长期亦官亦隐,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表现出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苏东坡赞他 的山水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也是一个画家,他在 诗中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板书

3、:画意禅意 三、初读诗歌 1、生素读诗文。 2、解决前面留下的问题。有没有悲凉凄怆之感。(没有, 有禅意的诗追求超脱, 所以不悲凉。也没有离愁别恨,因为佛家讲究“挥慧剑,斩情思”。 ) 3、那是什么感觉?(学生无言,再读课文) 4、标出平仄,指导朗读。(当你读“”,三四声的时候,就要读得短一些, 当你读到“”的时候,就要读得长一些。) 5、这首诗给我的感觉就是:静,净 四、品味诗歌 (过渡)这种感觉对不对,我们来一起品诗。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是什么意思?以诗解诗,王维有诗句“空山不见 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空”都是一个意思。(静)往深处想, 跟

4、佛学有关,佛语“四大皆空”“色即空”。天气晚来秋的意思,一个秋天的晚天,是一个 倒装句,倒装是目的为了押韵。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有问题,我来改一下。大家看怎么样?“明月林间 照,急泉石上流”,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先听我的道理,这个“林间照”比“松间照”更准确,山里面恐怕不仅仅有松树吧。(松有 象征意义,象征着隐士,本诗想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急泉石上流”也有问题,一是 2 新雨,溪流汇集一处,水流很大,或许猛浪若奔。二是,既然是刚下了雨,山上的泥土被 冲刷到溪流中,溪流就不会清澈?谁来反驳我!( 诗人用清泉来衬托他自己有一种高洁的品 质 ) 学唐诗主要跟“月”与“

5、酒”打交道。余光中说:酒入豪情,七分酿成月亮,剩下三分笑 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种带情感人描绘,体现了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3、读前四句,说意象。落在画意与禅意上。 4、接着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实际上是因为浣女归才有竹喧,但诗人写的时候却 先写竹喧,后浣女归,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红楼梦中写王熙凤的出声就是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下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是“下渔舟莲动”,这种处理,都给读者留下想 象的空白。 5、雨后的竹林,净。洗衣归来的少女,净。出水的芙蓉,净。佛家追求是“六根清净”, 王维是诗佛不是瞎说的。顺便说一下,有一种花代表佛,那是莲

6、花,出淤泥而不染,佛家 是出红尘而不染。青灯经卷,木鱼声声,老死于林泉。 6、读以上六句诗,过渡最后两句。以上写的景物清新,目的就是为了最后两句,齐读“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请同学看注释,请一位读一下。玩味一下“自”, “自”其实是一 种选择,对于任何一种信仰,都是发出心灵的选择。 7、生读全诗,师作小结。 五、课外延伸 这种佛家思想,在他的其他诗篇里也有所出现,我给大家背默几句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六、读背诗文 1、生背诗文 2、通过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读这首诗给我,给大家的启示是:无论选择什么的生活,都应该像海格洛尔 说的那样,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