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84882598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近三年浙江卷命题与考情分析卷别分值名句出处出题范围呈现方式2019年浙江卷6分论语逍遥游登高长亭送别临安春雨初霁教材常见名篇和课外必背篇目上下句连缀或间隔连缀2018年浙江卷6分论语寡人之于国也报任安书琵琶行苏幕遮(周邦彦)教材常见名篇和课外必背篇目上下句连缀或间隔连缀2017年浙江卷6分论语五人墓碑记氓蜀道难鹧鸪天(辛弃疾)教材常见名篇和课外必背篇目上下句连缀或间隔连缀1.浙江卷名篇名句考查内容依据课本,适当拓展。以课内为主,涉及课外较少,默写内容上诗词文兼顾。备考时可以重点突出一些句群,关注一些重点句。这些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名句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

2、等。2.浙江卷题型稳定,一直采用上下句连缀或间隔连缀的形式。没有像全国卷那样考查理解性默写,相对来说简单。一直是5选3的模式,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备考要高度重视,化整为零;需要循序渐进,长时间进行。有计划地每天背诵一部分,天长日久,积沙成塔,记住的名句也便越来越多。3.理解运用,融会贯通。名句记忆的目的既可以说是应对高考中的上下句填充,但又不是仅仅局限于此。名言名句由于言简意赅,影响深远,因而极具说服力。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几句名句,就如画龙点睛一样,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名句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运用。同时,通过准确地理解,恰当地运用,又会进一步强化记忆,相得益彰。 (2019浙

3、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其身正,_;其身不正,_。(论语)(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3)_,渚清沙白鸟飞回。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夕阳古道无人语,_。(王实甫长亭送别)(5)_,_。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解析五道小题均属直接型默写,根据给出的作者、出处、上下句默写句子即可,不要写错别字。注意“芥”“置”“啸”“萧”“霭”“黍”等字的正确写法。答案(1)不令而行虽令不从(2)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3)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4)淡烟暮霭相遮蔽

4、禾黍秋风听马嘶(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思考1:对于名句默写,功夫要用在平常,考纲要求背诵的篇目中重点段落我都背过了吗?答:思考2:背过了可能默写有错,该怎么做才能减少笔下误?答:知能精要名句默写经常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达胸怀的句子; (3)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4)其他反映科学技术、和平、以德治国等方面的名句。浩瀚的名句“大海”需要每一个学生擦亮眼睛,精准识别五大陷阱。名句默写“5大”陷阱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例如:(1)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2)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4)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1)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2)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3)极容易把“乍”写成“炸”,尤其是与后面的“破”联系在一起。但这里“乍”是“突然”的意思,而“炸”没有这层意思。(4)“常作客”容易写成“长做客”,“长使”中的“长”

6、容易写成“常”。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或通假字在名篇名句中屡见不鲜,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在这几个例子中,“直”容易误写成“值”。“生”容易误写成“性”,“受”容易误写成“授”。例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本句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而”和“也”容易丢掉,导致出

7、错。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如:同样是关于“三人行”后一句的填写,如果后面出处标注是论语的话,则填写“必有我师焉”,而若标注是韩愈的师说,则需填写“则必有我师”。解题策略1.意义记忆法。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2.对关键字、难写字、易错字进行重点记忆。对名言名句中的难写的字、易混淆字和易让人混淆的句子应该重点攻克,可以用红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如“落霞与孤鹜齐飞”中的“鹜”字,下面应该是个“鸟”字,而不是“马”字。“滕王阁”的“滕”不能写成“腾飞”的“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句中的“久长”不能写作“长久”。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应该区分记忆。3.诵读记忆法。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做到眼到口到手到,从而加深印象。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失分警示1.平时不注重背诵,只是浏览,积累不够。2.平时不注重形似字、音同音近字的差异

9、,考试出现错别字。3.对文句掌握不准确,书写出现词语顺序颠倒。如“夜月”和“月夜”。即学即练1.(2019浙江兰溪市高三调研)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则言不顺;言不顺,_。(论语)(2)_,风雨兴焉;_,蛟龙生焉。荀子劝学(节选)(3)想当年: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间关莺语花底滑,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_,逸兴遄飞。_,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解析此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戈、幽咽、襟。答案(1)名不正则事不成(2)积土成山积水成渊(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5)

10、遥襟俯畅爽籁发而清风生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曰:“_,非礼勿听,_,非礼勿动。”(论语)(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4)执手相看泪眼,_。念去去、千里烟波,_。(柳永雨霖铃)(5)_,_,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长亭送别)解析本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鹜”“凝噎”“霭”等。答案(1)非礼勿视非礼勿言(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5)碧云天黄花地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

11、子曰:“弟子,_,_,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2)屈原曰:“吾闻之,_,_。”(楚辞渔父)(3)是故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李煜虞美人)(5)天高地迥,_;兴尽悲来,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解析要注意,“弟”“堪”“盈”等字的写法。答案(1)入则孝出则弟(2)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曰:“_,朋友信之,_。”(论语)(2)骐骥一跃,_;驽马十驾,_。荀子劝学(节选)(3)齐人未尝赂秦,_,何哉?_。(苏洵六国论)(4)古之学者必有师。_,_。(韩愈师说)(5)披绣闼,_。山原旷其盈视,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解析要注意下列字形:“嬴”“甍”“纡”。答案(1)老者安之少者怀之(2)不能十步功在不舍(3)终继五国迁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俯雕甍川泽纡其骇瞩5.(2019浙江衢州市高三检测)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廊腰缦回,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