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宏观经济观察的逻辑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4874909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69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宏观经济观察的逻辑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选]宏观经济观察的逻辑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选]宏观经济观察的逻辑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选]宏观经济观察的逻辑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选]宏观经济观察的逻辑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宏观经济观察的逻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宏观经济观察的逻辑(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傻瓜看宏观经济 傻瓜看微观经济 傻瓜看企业管理,傻瓜观察系列,傻瓜是什么意思傻瓜的提法不是个结论性称谓,而是工具性称谓,指的是心态上放松并且有分析方法和观察角度,这将有助于在工作中得出更准确的结论,意思是连傻瓜都能,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为什么会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呢,今年大学生的就业率 宏观 毕业生薪酬水平决定因素 社会总价格水平决定因素 如何保八保就业 中国外贸增长靠什么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

2、是经济中的所有人和企业行为的相互影响如何决定了整体绩效,上研究生还是找工作 微观 经营报如何给新员工定级 如何权衡是否该新开一个印点 怎么给年轻员工减轻房租负担 如何完成今年的广告任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和企业是如何决策的,以及决策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具体的四大区别,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举例:引颈旁观和节俭悖论 结论:数以千万计的个人行为的累积效果将远远大于这些个人行为的简单加总 政府政策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家总是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政策应该是确保市场发挥作用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家总是认为政府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至少要通过政策缓解短期波动和负面事件的影响 长期增长 微观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可能的产出

3、量视为既定,也就是更多考虑的是给定资源的使用效率 宏观经济学总是关注如何增加生产性资源的总量,从而达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同时,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是宏观经济学的议题 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总是着眼于经济总量对产品、劳务、雇员和资产等许多不同市场的数据进行加总描述的经济指标,宏观经济观察的程式鸣谢:金碚、刘伟、魏杰、保罗克鲁格曼、罗宾韦尔斯、保罗海恩,傻瓜系列之傻瓜看宏观经济,观察宏观经济就是观察选择分析宏观经济就是做边际分析,之所以存在选择是因为收入和时间永远不够,这种不够就是经济学上说的资源短缺,资源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一切东西经济学中的资源通常应包括:土地、劳动(工

4、人可提供的劳动时间)、资本(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制造用生产性设备)和人力资本(教育程度和工人劳动技能)稀缺资源有多种,其中包括:自然资源,这是来自于物质环境上的资源,如:矿物、森林和原油;劳动、技能和智力等人力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在一个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增长的世界中,甚至水和空气也是稀缺资源,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所有事物都依赖于其他事物,影响宏观经济的三大指标:价格、增长、就业,影响“价格、增长、就业”的两大因素:总需求、总供给,影响“总需求、总供给”的三个因素:货币、财政、国际因素,乔治奥威尔:我们最需要的是让词来达意,而不是相反因此,观察宏观经济有八大关键词,价格 增长 就业 总需求

5、 总供给 货币因素 财政因素 国际因素,还有一些词最好也有个概念: 商业周期经济下滑和上扬的短期交替 萧条经济持续严重下滑 衰退产出和就业下降的经济下滑时期。有些国家的标准是连续两个季度总产出下降。美国判断是否衰退有专门的部门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 扩张产出和就业上升的经济上扬时期, 价格,释义:观察宏观经济用的“价格”不是指某个产品的具体价格,而是指价格总水平 分类: 消费品价格 释义:消费品价格就是CPI。包括食品、服装、家电等价格。中国统计CPI有八类: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辨析:消费品价格上升过

6、快,就会通胀;下跌过快,就会通缩 标准:中国合理取值应在3%-5%,超过5%通胀,低于3%通缩 投资品价格 释义:投资品价格就是PPI。也叫生产资料价格、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包括钢材、水泥价格 辨析:投资品价格上升过快,就会过热;下跌过快,就会过冷 标准:中国合理取值应在4%-6%,超过6%过热,低于4%过冷 资产价格 释义:在中国,主要指股价和房价。 辨析:资产价格上升过快,就会出现泡沫;跌幅过快,就会资产缩水 标准:尚未有一致标准。但有一种说法认为,应以2006年数据为基数,股市以沪市为蓝本,每年上涨1000点左右,自2009年之后的未来5年达到1万点为正常;房价每年上涨幅度5%10%,15

7、20年翻一番为正常, 价格,现实分析 1954年麦当劳诞生,汉堡包0.15,如今,汉堡包是原来的5倍价格,0.75左右 汉堡包价格上涨了400%,同期CPI上涨了600% 看起来,现在的汉堡还便宜了,如果与CPI同步,会是0.95 通胀率就是总价格水平的年度百分比变化 CPI会高估通胀水平,原因有二 CPI测算的是给定的一个“篮子”里的东西的价格,而居民会根据价格涨跌去调整他们的购买组合 创新会拓宽居民的选择范围,使同样多的钱更有价值,犹如价格水平下降, 增长,GDP通常为增长的衡量指标 标准:中国合理取值为8%-10%(八九不离十) 辨析 若超过10%,资源供给(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会

8、显现出缺乏,煤电油气运价格上升;若低于8%,失业率增高,无法完成每年解决1000万新增就业人口的任务(这是203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条件) 8为什么要保,7不行吗?在一年内差距的确不大,但不要忘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长期增长,要关注累积效应。据说25年后,这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总量差距是30%。国民生活水平要想永久性提高,只能通过长期增长 影响长期增长只有一个因素就是生产率,但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关键是要找到有效利用的途径,用旧方法来应用新技术,新技术的潜能不可能充分发挥);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更内在因素是储蓄和投资、外资利用、教育、基础设施、研发、政治

9、稳定、产权、政府干预 70规则:翻一番需要的年份=70/年增长率。年增长率8%和7%对翻一番的影响是以7%的增长率翻一番比8%的增长率翻一番要多用1.25年,以2002年美元计算的实际人均GDP计算,一个世纪里,美国实际人均GDP增长将近600%,年平均增长率1.9%。中国、印度尽管近年增速明显,但在2003年仍比1900年的美国穷,2003年的世界贫富分布, 就业,释义:就业指当前经济中被雇佣的所有人口的总数。失业率通常为就业的衡量指标,应把失业率理解成是一个反映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而不是想找工作但又找不到工作的人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失业率会夸大真实的失业水平(本来找工作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10、或者低估真实的失业水平(因为不包括丧志工人有工作能力却放弃求职的人) 标准:中国合理取值为3%-5% 辨析:若超过5%,会影响社会稳定;若低于3%,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企业运营, 总需求,释义:总需求就是一定时期用于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购买力总量,或者叫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的总和 测算 需求形成角度:总需求本期国内生产总值本期储蓄本期银行信贷收入本期财政赤字本期出口 需求使用角度:总需求本期投资需求总量本期消费需求总量本期国外需求总量 辨析:需求不是需要。前者是购买能力,后者是购买欲望 构成 消费需求:按照影响因素不同可以分成三种 收入性需求(收入决定的消费) 信

11、贷性消费(靠信贷进行的消费) 预期性消费(受预期影响的消费) 投资需求 民生投资(公共产品投资,主体是政府,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投资) 生产投资(各产业投资,主体是企业,充分受市场经济的调节) 资产投资(对资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主体是公众) 出口需求:出口是将国际市场需求转变为国内总需求 上述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被称为内需,出口被称为外需 消费、投资、出口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增长模式,投资和投资支出 需求和需要 要先搞清楚,投资支出对新的物质资本的支出,是能增加物质资本存量的支出 投资行为概念,比如买股票和房子,需要是个生活词,表达了某种欲望,鼓励非此即彼 需

12、求是个典型的经济学概念,体现了边际分析的精髓,是把想获得某种东西的数量和为了得到这些数量的代价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要量是负相关。 需求和需要量不是一个概念,需求是整个明细表或是整条曲线,表明一种关系价格和人们想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某种能力;需求量是给定价格下的数量 价格下降时是需求变大,需求量不一定变大,消费、投资、出口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增长模式,出口对GDP贡献20%,形成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 出口对GDP贡献=20%,投资与消费对GDP贡献75%,形成的是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投资对GDP贡献30%,形成的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消费对GD

13、P贡献60%,形成的是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现实分析:1998年-2008年,中国出口占比逐年增长,出口对GDP贡献达到40%左右,形成标准的出口导向型模式。 近三十年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国家平均每十年出一次大问题,1987年日本、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中国经济问题都是, 总供给,释义:可以简单理解成一定时期现实生产能力的总和 构成 消费品供给 投资品供给 进口,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互动关系,总需求膨胀=总需求总供给 表现:价格暴涨、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泡沫变大、失业率过低 总需求不足=总需求总供给 表现:价格下跌、通货紧缩、经济过冷、资产缩水、失业率高企 总量平衡=总需求=总供

14、给(5%) 表现:国民经济运行稳定,价格、增长、就业三大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呢,一类因素是企业及个人的投资与消费行为 一类因素是货币及财政等因素 前者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后者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货币因素,影响路径: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总需求;货币供应量,社会总需求 货币供应的“推手”是央行,央行发货币的途径 再贷款:央行给商业银行贷款 外汇占款:为收购流入中国的外汇而发行人民币 上述两种途径发的货币叫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20%左右比较合适。因为外汇占款实质上不是国内的货币需求,是被动行为,一旦占比加大,就会引起非需求货币增加,

15、带来价格上涨,尤其是资产价格 央行发的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的经营,于是变成了: M0:现金 M1:现金+活期存款 M2: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M2就是货币供应量,如前述,货币供应量直接与总需求关联,进而跟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有了关联,货币政策,央行就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影响供求关系。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方式就是货币政策。实行货币的方式就是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类型 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意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有意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稳定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的类型 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上缴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与吸收的存款的比例。存款准备金率越,银行放

16、贷能力越,社会可流动资金就,社会总需求就。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时,存款准备金率一般会,使货币供应量;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则相反 再贷款利率(央行利率):央行给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当再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从央行贷款的成本就,利率差就,商业银行利润空间就,会刺激商业银行从央行多贷,于是,货币供应量。中国的银行全为国有,因此,这一工具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调控货币供应量。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时,央行会发央票,减少可流动资金;实行扩张货币政策时,央行回购央票,增加可流动资金 窗口指导:央行通过通气会方式向商业银行提要求。俗称引诱+吓唬 中国特点的货币政策工具: 控制商业银行利率:国家制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制定加息、减息政策。 控制信贷规模:央行下达各商业银行年度贷款总体水平,限制贷款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 财政因素,释义:财政因素影响供求关系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 辨析 通过减税,也就是减少财政收入的方式,使财富留在社会上,增加社会总需求 通过加税,也就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减少社会总需求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也就是加大政府购买,会促进社会总需求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