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PPT29页)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4874870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4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PPT2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选]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PPT2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选]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PPT2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选]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PPT2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选]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PPT2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PPT2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PPT29页)(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1. 宏观经济政策的性质和目标; 2. 宏观经济冲击和稳定性政策机制; 3. 宏观财政政策; 4. 宏观货币政策.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6.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本,讲,要,点,1宏观经济政策的性质和目标,宏观经济 政策的性质 和发展阶段,从性质上说,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工具。市 场经济中,国家干预经济主要不能依赖于国家的行政指令,而是 依靠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说明国 家为什么必须干预经济,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即要为国家干 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从上一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宏 观经济政策的

2、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上世纪30年代到二次大战前, 是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的第一阶段.30 年代的大危机.迫使各国政府走上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凯恩斯1936年 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正是要为这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这个阶段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试验时 期,其中最成功的试验是美国罗斯 福的“新政”。,二次大战后,宏观经济政策的 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1944年英国 政府发表的“就业政策白皮书”以及 1946年美国政府通过的就业法,都 把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繁荣作 为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标志着国家 将全面而系统地干预经济,宏观经 济政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以凯恩

3、斯主义为基础的,主要政策是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高通 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局面 这就迫使它们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进行了反思,于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发 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 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 这个思潮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 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因此,经济政策 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成为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发展。,宏观经济 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维持一定的失业率,这个失业率要在社会 可允许的范围之内,能为社会所接受。物价稳定是要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 率,这种通货膨胀率

4、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经济增长是 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 术进步所能达到的。国际收支平衡则是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因为 国际收支赤字和盈余,都会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上述四种目标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如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推动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 很可能会刺激物价的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另外经济增长虽然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 步又会造成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从而引起新的失业。同时,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有矛盾。因为,充分就 业的实现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从而必然带

5、动进口的增加,这就会造成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最后,物价稳定和经济 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只是表明一个良性的宏观经济是多重因素之间的平衡,这要求政策制定者在不 同时期根据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不同的政策目标重点。所谓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在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目 标之间进行协调和平衡。,2 宏观经济冲击和稳定性政策机制,宏观经济 的不稳定性,就象微观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一样,宏观经济中也存在着类似“市场失灵” 的不稳定现象。这种不稳定现象首先表现在社会总产量的波动上,即社会总产量或 者由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而造成总产量小于社会潜

6、在产量,或者由于资源过度利用 而造成总产量超过潜在产量。这两方面都会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其次表现在物 价的不稳定上,由于经济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周期性“膨胀冲动”,通货膨胀经常在 人们的预期和不可预期中出现。其三是失业,主要是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造成了 社会效率的损失。最后,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在现代经济的开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 下,对一国经济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宏观经济 的冲击,上述不稳定现象,不可避免会造成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这些冲击我们可把它们 归为来自需求方面的冲击和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 从需求方面来说,总需求的四个部分(消费、政府开支、投资和净出口),任 何一部分在短期内的较大幅度变化,

7、都会造成对总需求的冲击。比较而言,消费和 政府开支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不太普遍,但投资和净出口则往往容易出现无法预料的 大幅度变动。尤其是投资,不仅受客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凯 恩斯称之为“动物精神”,是最难以捉摸的因素。 从供给来说,所有与生产有关的不可预见的干扰,都可归纳为总供给方面的冲 击。例如短期内原材料方面的大幅度涨价,劳动市场的垄断导致工资过快的上涨。 短期内的供给冲击不会影响由潜在生产能力决定的长期总供给,所以,总供给方面 的冲击主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突然变动。,稳定性 政策机制,对于外部冲击所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本身虽然也具有一定 的调节功能,但可能需要一个教

8、长的缓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要 经受失业的困扰,或者要承受通胀的压力。因此,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部 分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有意识地采用稳定性政策来抵消各种冲击对经 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稳定性政策也称反周期政策。就是,当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或衰退迹象 时,政府采用扩大总需求的政策;反之,当宏观经济出现过热或过热迹象 时,政府采用减少总需求的政策。采用这种逆周期的政策措施,使宏观经 济保持稳定。政府经常采用的政策工具是是财政收支、货币供给和汇率。 这些政策工具主要作用于总需求,因此,稳定政策又被称之为“ 需求管理 政策 ”。,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种极端状况:水平形状,即所有厂商都把价格确定在以

9、前 的水平上,并且在这种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等于顾客愿意购买的数量,而 长期总供给曲线仍然是垂直的。如下左图所示,经济波动意味着实际产量水平偏离了长 期总供给曲线LAS所对应的国民收入Y。使用经济政策的目的就是使均衡点回到LAS水 平,具体说,就是通过变动政府收支,或调节货币供应量,或调节汇率,使得总需求曲 线向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也就是物价水平线)与LAS的交点移动。,LAS,SAS,AD0,AD1,e0,e1,e2,Y,Y1,Y,P,P0,0,左图表现的是总需求方面对宏观经济的 冲击。例如投资或出口下降,使得总需求曲 线由AD0 左移到AD1 及相应的均衡点e1 ,总 产量减少

10、到Y,意味着经济处于衰退状况。 短期内出现的经济衰退,如果政府不采用政 策干预,市场机制也会使价格水平沿着AD1 逐渐回到长期均衡水平e2 ,从而结束经济 衰退。但是这个过程可能过于缓慢,而使社 会经济受到损害。而政府利用财政、货币或 汇率政策,可以把总需求曲线较快地从AD1 推回到AD0 ,从而把社会经济可能遭受的损 害降低到最低程度。,LAS,SAS0,SAS1,AD0,AD1,P,P0,P1,Y0,Y1,e0,e1,e2,Y,0,右图表现的是总供给方面对宏观经济的 冲击。例如原材料或工资上涨,使得物价水 平在短期内由P0上涨到P1,产量水平由 Y0下 降到Y1,相应的均衡点为e1。政府采

11、取了相 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即增加政府开支、增加 货币供应量或者实行本币贬值的政策,可以 较快地使总需求曲线由AD1 移动到AD0 ,从 而避免了从e1到e2 的长时间衰退过程。 可见,无论是为了应付总需求冲击还是 总供给冲击,使用宏观经济政策都可以较快 地移动总需求曲线,在短期内消除外部冲击 造成的影响。 根据外部冲击的性质是导致经济衰退还 是经济过热,抵消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可分 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3 宏观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动影响总支出或总需求 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 响具有乘数效应,财政政策的规模决定于特定时期的政府收入 和支出

12、预算,政府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称为预算盈余或预算 赤字,这种预算差额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财政政策 的内容,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 共工程支出(例如政府投资兴建基础设施 )、政府购买(政府对各种 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转移支付( 政府不以取得产品与劳务为目 的的支出,例如各种福利支出和贫困救济等 )。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 所得税、公司税和其他税收。,财政政策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经济中存在着较高的失 业率,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这时政府就要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 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

13、政府公 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 费,这样就会刺激总需求。减少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降低税率)可以是个人可支 配收入增加,从而使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增加 投资,这样也会刺激总需求。 在经济繁荣时期,经济中存在通膨的压力,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政 府这时就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 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减少有利于抑制投资, 转移支付的减少可以减少个人消费,这样就能抑制总需求。增加个人所得税(主 要是提高税率)可以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增加公司所得

14、税,可 以公司收入减少,从而使投资减少,这样也能抑制总需求。,财政政策 的运用,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 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有其固定的起征点和税率。当经济萧条时,由于收入减少,税收也会自动减少, 从而抑制了消费和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当经济繁荣时,由于收入增加,税收也会自动增加, 从而抑制了消费和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失业补助与其他福利支出这类政府转移支付,有其固定的发放标准。当

15、经济萧条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 其他补助的人数增加,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当经济繁荣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减少,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 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这种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十 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根本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 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政府有意识 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赤字

16、财政 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的支出,减少政府的税收,这就 必然带来财政赤字。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 必须放弃财政收支平衡的旧信条,实行赤字财政政策。60年代,美国的凯恩 斯主义经济学家强调了要把财政政策从害怕赤字的框框下解放出来,以充分 就业为目标来制定财政预算,而不管是否有赤字。这样,赤字财政就成了财 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因为:第一, 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 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决定了债务的偿 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 补赤字。这就是所谓的“公债哲学”。,赤字财政的依据,政府实施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公债并不是直接卖给公 众或厂商,因为这样可能会减少公众与厂商的消费和投资,使赤字财政政策起不到应有的刺 激经济的作用。公债是由政府财政部发行,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财政部支付货币,财 政部就可以用这些货币进行各项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