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487026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一 6 月联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

2、,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 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 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这是在说“远”。某

3、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

4、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摘编自沐斋登高)1下列关于“登高”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诗词里流传下来的文人登临诗句贯穿了一年四季的终始,这说明登高并非重阳节专利。B

5、.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是古人诗句中描写的登高时所见的不同景色。C.由于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D.文人登高,是想借此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 “天人合一 ”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 一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同登一座山峰,诗人所写的诗句意味也会相差很大,是由于个人登高的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B.儒家、道家和皇帝祭祀封禅时的登高,虽目的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这些人心中,高山都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C.孔子所说的“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

6、也”“逝者如斯夫” 这两句话,分别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 远”。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在登高临远时,往往能激发心底的远志,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佳节,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故登临的诗句,往往有展示胸襟,体现怀抱的作用。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 ”“洋洋乎若流水”形容伯牙抚琴之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琴声表现出来的。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把盏告别时,他和他的同志们表达情怀的方式是不同的。D.“天下兴亡,匹夫有

7、责”既是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的心声,又是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时一贯抒发的情怀,这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答案】1C2C3D【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 项“ 古人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理解错误,原文是说“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而是为了一展胸襟。”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 和远”是结论,孔子的两句话是例证。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以偏概全,“又是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时一贯抒发的情怀”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可知,古代文人登高都“胸怀治世救国理想”,但具

8、体抒发的情怀不尽相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沭,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

9、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 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 而己。儒惭而去。中官 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 善遇之 ,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

10、,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注】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中官:宦官。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泣谢,从之 谢:感谢 B.师儒竞劝 劝:鼓励C.继宗榜曰 榜:告示 D.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遗:赠给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罚其父兄 吾其还也B.儒惭而去 弃甲曳兵 而走C.善遇之,上己知其人矣 斯天下之民至焉D.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 祛除之 何以伐为6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继宗“性刚廉”的一组是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继宗担任嘉兴知府时,尊敬教师,重视教育,因此,教师文人互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B.御史孔儒清军杖人至死,杨继宗指出孔儒越职干预有司之事,孔儒怀恨在心,离去时,突入府衙,进行搜查,结果“惭而去”。C.杨继宗不巴结宦官,不爱钱财,曾因“ 敝衣数袭”使御史羞惭,以“一仆、书数卷”为母亲发丧,凭“不私一钱” 使宪宗得

12、闻。D.杨继宗发现仓官因官粮短缺入狱而至卖儿卖女偿还时,就想宽赦他们,后来他发现了仓官缺粮的原因,使仓官的冤狱昭雪。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桎梏诣部,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2)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4C5B6C7C8(1)张文带着桎梏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了。(2)成化初年,由于王翱的推荐,他被提拔为嘉兴知府。(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 项,榜:张榜告示。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含义的能力。A 项,代

13、词,这个人/助词,表婉约语气。B 项,连词,表修饰。 C 项,代词,指代继宗 /助词,的。D 项,介词,给/语气词,表反问。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性刚廉”。句是表现继宗体恤民情;句是表现继宗重视教育;句表现继宗居心慈厚。7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杨继宗并非以“一仆、书数卷”为母亲发丧,而是自己只带一个仆人、几卷书回家服丧。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一般采用直译的方法。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桎梏:带着桎梏;察:察明。(2)擢:提拔。(3)谨:认真从事。【备注】参考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当时狱囚病死

14、较多,杨继宗按时为他们提供饮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使很多囚犯得以继续生存。杨继宗又善于辨明疑案。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了。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人将一起被判处死罪。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由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泣而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带着桎梏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了。成化初年,由于王翱的推荐,他被提拔为嘉兴知府。杨继宗只有一个仆人跟随,衙署书斋也很简易。他性格刚强廉直,孤傲严厉,凛然不可犯。而又时常召集父老询问疾苦,给大家排忧解难。在所辖府内兴办社学,百姓的小孩八岁不上学的,就处罚他的父兄;

15、以宾礼对待学校教师。教师和读书人都竞相劝勉,文化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御史孔儒清理军籍,许多老百姓被打死。杨继宗便贴出布告:“御史打人至死,知情者到府衙举报名单。”孔儒大怒。杨继宗便进去拜见说:“治官治民应有一定之规。您应着重清除奸邪弊端,对官吏惩恶扬善。像这样挨家挨户查核,则是行政机构的事,而不是宪司纠察之事。”孔儒不能辩驳,而内心十分痛恨杨继宗。临走时,突然闯进知府衙署,打开杨继宗的衣箱查看,只几件破衣服。孔儒满面羞惭而去。有宦官来嘉兴府,杨继宗送给他们的是菱角、芡实和历书。宦官索要金钱,杨继宗就发文牒取出府库银两,说:“银两全都在此,请交验提银印券。”宦官连连咋舌不敢动用府库银两。杨继宗入宫朝见,汪直想见他,他不去拜见。宪宗问汪直:“入朝觐见的官员中谁最廉洁?” 汪直回答说: “天下不爱钱的人,只有杨继宗一个。”知府九载任满,杨继宗越级提升为浙江按察使。他几次触犯了宦官张庆,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皇帝说:“莫不是那不私一钱的杨继宗么?”张敏害怕了,连忙写信给张庆说:“好生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知道这个人了。”杨继宗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立即出府,又在驿亭旁停下,把府署中的器物一一登记在册,交给主管机构。自己只带一个仆人、几卷书回家服丧。杨继宗努力保持高风亮节,而心地仁慈厚道。担任浙江按察使时,有十几个管仓库的官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