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87018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含答案)江苏卷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4 页,第 II 卷 5 至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2、要求。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A殷 yn 殷勤 殷红 殷切期盼 家道殷富B调 tio 调和 调停 风调雨顺 调兵遣将C识 sh 识趣 卓识 识微见远 识礼知书D朝 zho 朝晖 朝觐 朝不保夕 朝秦暮楚答案:C 析:A 项殷(yn)红、B 项调(dio)兵遣将 D 项朝(cho)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抵牾 划时代 彬彬有理 崭露头角 B宜泄 破天荒 戎马倥偬 蛊惑人心C凑合 泊来品 重整旗鼓 食不果腹D愿景 万户侯 滥竽充数 声名雀起答案:B 析:“彬彬有理(礼) ”、 “泊(舶)来品” 、 “声名雀(鹊

3、)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再次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答案:A 析:命题者将近义词辨析和成语使用结合在一起考查,增加了考查容量。“凶猛”修饰“猎人”不当, “评头品足”贬词褒用;“感同身受”

4、使用不合语境。A 项“声明”和“申明”前后使用都很恰当。难度不大。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答案:C 析:病句的错项设置和前两年一样,病点较为单一而且依旧不够清晰,判断有困难。A 项“少数

5、目无法纪的人损失在百万元以上”有误, “损失”前缺少主语;B项“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有误, “不透明”与“暗箱”重复;D 项“掩护”与“安全”搭配不当。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 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

6、现在年画上。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剥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站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

7、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巳绝迹不存。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城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特别值得注意

8、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全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 20 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5下列关于“木版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 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

9、起来的画种。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D 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答案:C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人文价值。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答案:D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

10、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C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如今早巳绝迹不存,这些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D尽管木版年画在 20 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是当务之急。答案:A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 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

11、,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撮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 ”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患储粟,

12、不暇食民也。 ”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盘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 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木洊 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 、 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 ,有删改)注

13、李全:南宋叛臣。乡用:重用。洊(jin):再度。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 麾:挥手使离去答案:B 解析:本题恢复为实词解释, “责”在此是“要求,责令”的意思。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答案:B 解析:本题题型同去年,只考查了虚词“以”的用法(这和江苏将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减为 10 个相一致)题干中的“以”作“用、把、拿”讲。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4、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答案:C 解析:第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有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

15、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 II 卷共 4 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 11 小题,共 120 分。四、 (23 分)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译文:天下起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