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咬文嚼字PPT教学课件20

上传人:一****茶 文档编号:184867284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PPT教学课件20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PPT教学课件20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PPT教学课件20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PPT教学课件20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PPT教学课件20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PPT教学课件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咬文嚼字PPT教学课件20(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 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作者视窗,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为杂志中学生)。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

2、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另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等著作。,写作背景,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汉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规范的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词语错误、病句随处可见;看电视,听广播,听人讲话,不规范的

3、用语几乎随时可以听到。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目的。,d,基础梳理字音识记,chn,zhu,z,qn,b,z,cn,mng,xin,z,qing,jio,ju,jio,yn,yn,lu,lo,lu,s,xi,xi,基础梳理辨形组词,基础梳理近义词辨析,(1)事例实例 辨析:“事例”指代表性、典型的例子;“实例”指实际的例子。 运用:从上面这些事例看来,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核”。 他举出很多中外古今伟人的实例,来证明艰苦生活对于一个年轻人的必要。 (2)精练精炼 辨析:“精练”指简明扼要;“精

4、炼”指提出精华。 运用:文学是艰苦的事情,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原油送到炼油厂去精炼。,(1)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错点提醒:注意使用环境和感情色彩) (2)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3)点铁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4)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5)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6)索然无味:形容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7)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人很

5、感动。优美的乐曲等使人身心感到清新爽朗。 (8)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基础梳理成语积累,【运用】 (1)都是同学,值得为一杯水锱铢必较,大打出手吗?() (2)当奥巴马在仰光缅甸大学做演讲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似乎在台下睡着了,因而奥巴马缅甸演讲被指索然无味。( ) (3)一个外县流窜作案的小偷,在他自鸣得意且准备继续作案时,被便衣警察给逮个正着。(),基础梳理成语积累,基础梳理名句默写,1试问闲愁都几许? , , 。 贺铸青玉案 2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贾岛题李凝幽居 3. ,蓝田日暖玉生烟。 4. ,烟光宁而暮山紫。,小组合作,1第1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开

6、门见山,叙述郭沫若改词语的例子,为下文阐述作者的观点作准备。从表面上看,“你是”“你这”两个句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大不相同,初步说明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答案】,【审题】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词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文章第1段叙述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郭沫若听取演员的意见,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并认为这种改动由“单纯的叙述语”变为“坚决的判断”,也就是说改动文字后句子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下文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2作者

7、为了论证“咬文嚼字”的道理,列举了很多事例。请找出这些例子并说说作者证明了什么观点。,【审题】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郭沫若炼字改台词,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不同的句式(语法)有不同的意味,王若虚对史记“李 广射虎”的改写,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在表面上看,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推敲”的典故,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句联想,举例前作者写道:“而且它(联想意义)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 举例后作者又写到:“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文字增减,意味不同,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使

8、诗的意旨丰富蕴藉,有关“套板反应”的例子,这一段中,作者写道:“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的文章也就“不致落入下乘”。,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呼吁文学创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写出上乘佳作,小组合作,小组合作,3.朱光潜先生在文中举了很多例子,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审题】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上一题中所举的例子思考。,共同点: (1)精辟、典型,有说服力。例子是具体的、典型的,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悦诚服。如果不举例子,道理就是空的;例子解说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

9、,道理也不充分。 (2)源于名家名篇。本文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有,如文中的屈原水浒红楼梦史记等。,启示:(1)要善于通过举例来论证,因为具体的例子可以给人以丰富深刻的启发。(2)我们要注意资料的积累与梳理。,小组合作,4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跟思想情感走,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答案】,【审题】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0、的能力。,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1.文章第五段开头两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审题】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的作用 (1)技巧:作用要从结构、内容两方面考虑。 结构:总起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埋伏笔,作铺垫,总结全文。 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11、,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下文内容),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尽而意无穷。 (2)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点明作者的观点,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意图,他的主张是:任何文字都和思想感情紧密相连,没有情感在内的文字是不存在的。,【答案】,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

12、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用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贾岛“推敲”说明。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联想意义的使用。第6段举苏东坡诗句为例,说明善用联想意义,可使诗丰富蕴藉。 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易误用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1)文章先用郭沫若对剧本 屈原中的一句话的修改、王若虚对史记 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和“推敲”为例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2)指出字的直指和联想意义,前者确定,易控制;后者不确定,不易控制。因此要学会“咬文嚼字”,用好字的联想意义,才会产生很奇妙的效果,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3)因为联想意义的不确定性,

13、有时也会产生流弊, 使人不敢创新,产生“套板反应”,从反面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2作者是如何阐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的?,【审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3说到读书方法,朱光潜先生提倡“咬文嚼字”,马南邨先生提倡陶渊明说的读书“不求甚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种看上去截然不同的方法?应该借鉴哪一种?,朱光潜先生提倡的咬文嚼字从字面入手,联系其情境、意境、思想感情,联想意,创新意,参悟透彻,全面精深。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意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马南邨先生讲的不求甚解主张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诸葛亮“独观其大略”,学陆象山“读书且平平

14、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马南邨要求人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不求甚解也常被用来指摘别人的学习毛病,马南邨却赋予它褒扬义。 “咬文嚼字”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囿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却一致。两位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有益的教诲。,请运用课文举例充分而典型、说理精辟而生动的写法,以“谈读书”为题,写一篇短文。(200字左右),谈读书 书

15、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钥匙。一个人的心智要得到较快的发展,需要以书籍为精神食粮, 也就是说,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讲, 一个人的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阅读史。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链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人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体会古战场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宏大;可以体会大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机;可以体会黄昏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忧愁; 可以体会“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在书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 他的视野也不会只存在于一国、一省、一市、一县,而是整个宇宙整个空间。 这也许是读书所换来的乐趣吧。,创新设计 同步语文粤教版 必修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