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84838890 上传时间:2021-06-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 5分,共45分)1.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2.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591551-1722年113

2、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 B. C. D. 3. 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A. 北京、上海 B. 东京、大阪C. 利物浦、曼彻斯特 D. 莫斯科、圣彼得堡4.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3、工人福利得到保障5.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6.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 B. C. D. 7

4、.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8.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9.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

5、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0.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1.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

6、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12. 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A. 日本派出遣唐使 B. 汉字传入朝鲜半岛C. 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D. 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13.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 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 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 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

7、政治革命14. 以下对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伊戈尔远征记等史诗的看法正确的是( )A. 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 B. 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C. 侧面反映古代社会历史风貌 D. 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15. 有学者论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 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6. 如图体现了中世纪以来日本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

8、化。这一文化的主要源头是( )A. 神道和佛教 B. 幕府和武士C. 神灵和天皇 D. 唐风和西学17. 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 神 B. 自然 C. 人 D. 政治18.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19

9、.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 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 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 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20. 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思想体现在( )A. 十二铜表法 B. 汉谟拉比法典C. 法国民法典 D. 钦定宪法大纲21. 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家认为不宜具体描绘出释迦牟尼的形象而以某种器物来代替。但在公元1世纪,印度北部的犍陀罗艺术不仅描绘出释迦牟尼具体的形象,还让其穿着地中海式的服装,呈现出西方艺术中的常见姿势。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10、)A. 西方文化的传入刺激了佛教的形成 B. 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化传入印度C. 罗马帝国的扩张所带来的文化交融 D. 拜占庭帝国成为亚欧文化沟通桥梁22. 下列有关“希腊化时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希腊化时代”的文明是希腊与亚非文明融合的产物“希腊化时代”的文明是希腊、罗马文明之间的中介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明以本土为中心向亚非扩展在“希腊化时代”希腊的城邦制度在亚非普遍建立起来A. B. C. D. 23. 公元13世纪末,马可波罗提到中国和波斯地区的蒙古人最初不与他族混居,但后来发生变化:“真正鞑靼(蒙古)之生活及风习,然今日则甚衰微。盖其居留契丹者染有偶像之积习,自弃其信仰。而居留

11、东方者则采用回教徒之风习也”。这说明( )A. 蒙古人强迫被征服的人民改变信仰 B. 蒙古民族的文化特征正在逐渐消失C. 蒙古人自身吸收其他地区文化传统 D. “色目人”正与其他民族发生融合24. 公元14世纪中叶,一本意大利手册描述道:“从塔那(顿河河口)旅行到中国的这条道路据走过这条道路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或黑夜都是很安全的。”这是因为( )A.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欧洲航海家的远洋探险活动C. 蒙古征服与统治 D. 马可波罗行纪刺激寻金热25. 列宁对“十二月党人”的评价是: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这说明( )“十二月党人”的主张不符合

12、俄国的发展方向“十二月党人”的起义没有得到广大人民支持“十二月党人”起义对此后俄国变革有重要影响“十二月党人”起义是民族独立浪潮的组成部分A. B. C. D. 26.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快乐。”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感激”是因为拿破仑给当地带来进步B. “快乐”是意大利民族感情的自然流露C. 拿破仑兼有革命者和压迫者的双重身份D. “法国人离开”恢复了当地的独立与统一27.

13、在历史上,有的印度教徒为宗教许愿把自己的孩子作为祭品投入恒河;向神祈子的妇女必须将此后所生的一个孩子投入恒河中还愿;中、西部印度还盛行杀害女婴。英印政府两次颁布法令将杀婴定为杀害罪。这些行为逐渐被消灭。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毁灭了印度传统文化B. 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目的在于改造印度文化C. 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客观上改造了印度文化D. 英国统治印度说明了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28. 1918年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所有民族的正当愿望都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正当愿望”得到满足的民族国家包括( )波兰 匈牙利 中国 印度A. B. C. D. 29.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但现在,他们的后裔很可能引用马克思、列宁的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十月革命为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新的出路一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都与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在亚洲已经被抛弃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的革命是上述特点的典型体现A. B. C. D. 30.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A. 华盛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