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_努力控制抗菌药物DDD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184744506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_努力控制抗菌药物DDD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_努力控制抗菌药物DDD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_努力控制抗菌药物DDD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_努力控制抗菌药物DDD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_努力控制抗菌药物DDD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_努力控制抗菌药物DD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_努力控制抗菌药物DDD(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使用抗菌药物 尽力把控使用强度-戴明(PDCA)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质控管理中应用,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呼吸科感染性疾病较多是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科室,也是重点监测部门 由于种种原因,呼吸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如从医院药监会获得的数据,呼吸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一般都在80%以上,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也很高,远远超出医院的平均水平, 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与否,不仅对科室质量管理而且对医院抗菌药物质量控制具有很大影响,QC背景,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现代医院及 呼吸科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抗菌药物应用临床医生挑

2、战,为此,我科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 PDCA )管理循环方案的科学程序,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质控管理,以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力把控使用强度,实现抗菌药物优化使用。,QC背景,持续改进,质控流程设计,四个阶段8个步骤的管理工具,第一阶段计划-1收集资料,资 料 来 源:从我院药监数据库中,收集整理2013年1-3月呼吸内科出院的患者在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 方 法: 根据WHO推荐“限定日剂量”(DDD值)用于药物利用的指标。计算药品DDD值:指药品应用于成人主要适应证的每例平均剂量。 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每100例每天消耗抗菌药物的DD

3、D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越高,说明用药的合理性可能就越差。,Plan,第一阶段计划-1数据收集结果(1-3月抗菌药物监控),Plan,一月份抗菌药物应用,二月份抗菌药物应用,三月份抗菌药物应用,第一阶段计划-2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某个抗菌药物消耗量=每日消耗量用药天数用药人数 DDD值:协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 DDD)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收治患者人数同期平均住院天数,DDD数的计算,Plan,= 该抗菌药物每日DDD数用药天数用药人数,就某个抗菌药物而言,它的DDD值是固定不变的,但每日DDD数会因为日剂量不

4、同而变化。 计算抗菌药物消耗量时,仅计算主要成分的含量,不包括酶抑制剂的含量。,某个药物的DDD数的计算,第一阶段计划-2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Plan,第一阶段计划-2分析方法举例,假如感染病科2011年3月份出院80人,平均住院日15天 感染科总住院日(人天)=15*80=1200人天 出院病人使用的抗生素品种和量:泰能(不包括西司他丁)200g,斯沃120g, 舒普深600g,氟康唑100g 总DDD=泰能200/2+斯沃120/1.2+头孢哌酮400/4 +氟康唑100/0.2=800DDD 感染科3月份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800DDD/1200人天*100=66.7,Plan,

5、第一阶段计划-2资料分析找出问题,Plan,116.56,84.46%,结果显示 , 呼吸科2013年1-3月各月抗菌药物使用率近 90.0% , 远大于卫生部对疗机构住院患抗菌药物使用 率 60 .0%的限制,使用强度远高于医院要求平均40DDDs,质控问题出现:呼吸科第一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偏高,使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AUD=(该药年(月)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100 /(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直接因素: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公式的分子数值,包括DDD值的大小、患者实际的日使用量(药品消耗量);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公式的分母数值,包括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同期收

6、治患者人数(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 间接因素:影响抗菌药物选择的因素,包括抗菌药的抗菌谱;抗菌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长的药物等;临床医生的用药习惯。,Plan,第一阶段计划-3 寻找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基础疾病,院内感染,患者以从性差,出院带药过多,抗菌治疗相关知识低(初始治疗),責任心不強,出院带药过多,联合用药过渡,经济问题,疗程过长,耐药问题,社会问题,规格,高DDD药,断药致换药,剂量过大,患者,医生,其他,药品,使用强度过高的原因分析,Plan,第一阶段计划-3 寻找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Plan,第一阶段计划-3 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提高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和

7、策略: 学习抗菌药物相关文件,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有关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强化培训如何合理、科学、优化用药(选药、剂量、疗程) 严格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线、分级管理,医疗小组分级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药师的沟通,尽可能科学优化用药,体现抗感染治疗多学科作用。 尽可能选择DDD低值的药物,如左氧、莫西沙星等;,Plan,第一阶段计划-4 制定解决问题措施和办法,加快病床周转降低院内感染尽可能减少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 提高临床路径率,加快医疗运行速度; 多与相关科室沟通,充分取得辅助科室的协助,缩短住院天数; 严格把握出院标准,今天能出院不拖致明天,加快周转

8、; 控制院感,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 减少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带药比例。,尽可能减少抗菌药物的联合: 严格把握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指征; 可联合、可不联合治疗,不联合;能选单药治疗的决不联合; 能单药治疗或可选单药部联合;,重视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减少不必要的频繁换药: 提高经验性治病原学的评估,到位而不越位; 重视感染性疾病病原学送检率,力争早期抗感染目标治疗; 关注药物的性价比,力争短疗程和不必要的升级及长疗程;,第二阶段实施-5-行动计划安排,Do,责任到医疗小组、责任到人(经管医生、上级医生、主诊医生)责任机制; 严格监控,医疗小组相互检查督促监督机制; 强化相关措施,奖励与处罚相结合

9、激励机制;,Do,第二阶段实施-5 措施办法责任到位,第三阶段实施效果评价-6 收集第二季度4-6月抗菌药物使用数据,Check,4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数据,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数据,6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药品比,平均住院日,第三阶段实施效果评价-6 影响抗菌药物AUD相关的指标,院感比,住院30天,Check,第三阶段实施效果评价-6 -1、2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Check,84.96,第三阶段实施效果评价-6 2季度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Check,2季度平均值,116.56,84.96,第一季度AUD,第二季度AUD,第三阶段实施效果评价-6 1、2季度呼吸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Che

10、ck,下降31,2季度平均值,第四阶段深化把控AUD机制-7 把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可行性,Action,1.减少联合用药;(严格把握指征) 2.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人数、使用天数); 3.使用半衰期长的药物,如阿奇霉素3天用量可以持续有效血药浓度5天,5天用量可以持续有效血药浓度9天; 4.日用药量小于限定日剂量,如日用药量0.4g,而DDD值为0.6g,等; 5.增加同期收治患者人数; 6.在降低平均住院日的同时,增加床位使用率(减少空床日数)等等。,第四阶段深化把控AUD机制-7 -制度化、常态化、标准化、,Action,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人天(住院日)】,关于DDD,D

11、DD是人为的指标: DDD为抗菌药物主要适应症的平均每日维持剂量(成人)每天、每100名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消耗的DDD。 DDD值来源于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提供的 ATC Index http:/www.whocc.no/atc_ddd_index/ 对于未给出明确DDD值的药品,只参考说明书,Action,第四阶段科学把控AUD-8如何正确理解和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强度是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 不是个体样本的研究,是显示群体在一定计量单位内的消耗量,应用DDD进行的药物消耗调查只能显示一个粗略的消耗情况。它只反映药品消耗情况,不是医疗质量的直接指标,研究和衡量的对象,因此,DDD只是一个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对于患者个体,不建议仅仅根据DDD数选择抗菌药物,而应根据病情和指南来合理使用药物,比较时需考虑感染的病种、严重程度、诊断水平、疾病基础情况等因素,Action,第四阶段寻找深层次的问题-8持续改进,规定只能使用低剂量-不能超过1个DDD 每个月规定每个科室的DDD指标,甚至指标到医疗组 根据DDD来选用抗菌药物品种 氟康唑400mg(2DDD) 伏立康唑400mg(1DDD),DDDs的不足之处,因此,科学把控AUD,下一次PDCA循环 质控持续改进,谢谢!,特别感谢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相关数据提供 感谢科室质控小组、内审员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