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84738659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 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三个推理方法:换质法、换位法、三段论推理;2.三个基本规则:换质法的基本规则、换位法的基本规则、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3.两个基本辨别:换质法和换位法的辨别。关键能力:1.掌握换质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具体推理方法;2.掌握换位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具体推理方法;3.掌握三段论的一般性规则。二、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了解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三段论推理,培养学生学习简单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和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明确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和三段论推理含义与规则,掌握三种推理的具

2、体方法;2.理解三段论的公理与省略式。教学难点:理解三段论的公理与省略式。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案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简单推理。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感知简单推理的方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探究与分享: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唯心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唯心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所以,有些疾病是不传染的。学生讨论:以上推理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四个推理都是性质判断。2.新课讲授探究一:换质推理(一)含义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3、例: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进行换质推理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二)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三)具体推理方法第一步: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第二步: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例:有些唯物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步:有些唯物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第二步:有些唯物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探究二:换位推理(一)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

4、判断的推理。(二)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作了断定。每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例:甲:“所有马都不是狗”,可以调过来说,“所有狗都不是马”。乙:那我随便说一句话,你能给调过来吗?甲:没有问题。乙:有些人喜欢吃巧克力甲:有些喜欢吃千克力的是人。乙:再来,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甲:有些相声演员不是思考:在这段相声片段中,甲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不下去了?提示:换位后错误的原因:前提中主项“人”是

5、不周延的,换位后就是否定判断的谓项,就变成周延的概念,扩大了概念“人”的外延。(三)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四)具体推理方法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探究三:三段论推理(一)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二)构成组成三段论的三个性质判断各有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每个主项和谓项在推理中都出现两

6、次。为了区别它们,人们把结论中的谓项叫作“大项”,把结论中的主项叫作“小项”,把在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叫作“中项”。每个三段论都有两个前提。为了区别它们,人们把包含大项的前提叫作大前提,把包含小项的前提叫作小前提。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三)规则第一,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第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项在

7、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也就是说,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中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项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小项与中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第三,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我们不能推断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也就是说,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第四,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3.课堂小结换位推理、换质推理和三段论推理都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六、板书设计 换质法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换位法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三段论推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七、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