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

上传人:小****克 文档编号:184730785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问题。 一、教材分析 课标中指出: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古代数学趣题,最早出现 在 孙子算经中,教材一方面意在让学生感受丰富的古代数学文化, 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这类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 鸡兔同笼 ” 的原题数据比较大, 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 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 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 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通过让经历猜 测,

2、验证、列表,假设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 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是很强,自主探 究解决问题困难较大, 因此,本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 通过猜测, 验证列表,画图,假设等方法帮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借助展 开想象,促进数学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了解 “ 鸡兔同笼 ” 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会用列表猜测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学会解决“ 鸡兔同笼 ” 问 题的基本策略。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3、在解决问

3、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假设法研究“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 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解决“ 鸡兔同笼 ” 问题。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启发法,课件展示为探究辅助。 学法:猜测,列表,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单。 学前准备:“鸡兔同笼”问题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我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鸡兔同笼”问题; 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 , 利用表格来辅助完善猜测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猜测、 验证和 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二、通过提出鸡兔数量

4、很多的情况,利用列表法就比较困难, 以小故事引出假设,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我在讲解假设法时,利用故事“空中的脚”和“地上的翅膀”,让学 生明确兔学鸡走路,兔子要把比鸡多的2 条腿抬起来,鸡没变,是兔 子的腿少了,为什么会少呢?兔学鸡走路,只需两条腿,兔子要把比 鸡多的 2 条腿抬起来,少的腿去哪了(在空中)?同样鸡学兔走路, 需要四条腿走路,要把比兔子少的2 条腿,用翅膀放到到地上,多的 腿是什么?是鸡的2 只翅膀(在地上),兔没变,多的是鸡的翅膀。 通过同学们的小合作探究, 尝试运用算式表示出来, 并汇报清楚自己 的解题思路。 三、学以致用介绍“鸡兔同笼”问题是一类著

5、名的数学趣题, 约 1500 年最早记载它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渗透数学 历史文化,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 原题,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归纳方法 “鸡兔同笼”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会用列表法, 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策 略,并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五、课外“阅读资料”和作业布置,让学生了解解决鸡兔同笼的 问题还有很多种方法, 教科书 105 页的里有古人是怎样解决 “鸡兔同 笼”问题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再搜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让学 生们受到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六、

6、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明了, 既体现主要内容,又能突出中心,我的板书力 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了猜测、验证、列 表、画图、假设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意识的渗透了数学思想。 2、我还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 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了形象感与趣味性。 不足不处: 1、本课容量比较大,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比较少。 2、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的方法。这主要是依据 学生的接授能力和时间上的考虑,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是很多,特 别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抬腿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 不了,以其没弄清楚,还不如切成两节课,另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 将“抬腿法”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有办法有效的进 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腿法”,只是作为课 外阅读,感受古人的智慧。 还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们能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