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5

上传人:s** 文档编号:184669719 上传时间:2021-06-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 如图所示,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向前运动,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使运动员向前运动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B. 运动员对水施加力的同时水也对运动员施加了力C. 运动员对水施加的力大于水对运动员施加的力D. 水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 2. 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在窗台时的情形,则该窗台 A. 右高左低B. 左高右低C. 左右相平D. 无法判断 3. 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后,下列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刚说,牛顿第一定律完全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B. 小明说,牛顿第一定律完全建立在科学家猜

2、想的基础上的C. 小亮说,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的D. 小红说,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建立起来的 4. 挂在树上的水蜜桃,处于静止状态,则 A. 水蜜桃所受的重力跟水蜜桃对树枝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水蜜桃所受的重力跟树枝对水蜜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 树枝所受的重力跟树枝对水蜜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 树枝所受的重力跟水蜜桃对树枝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5. 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A. B. 活塞式抽水机 盆景自动供水装置C. D. 茶壶 吸饮料 6. 如图为九年级同学立定跳远比赛时经历起跳、最高点、落地三个位置的示意图,则该同学从最高点至落地过程中重力所做的

3、功最接近 A. B. C. D. 7. 关于动能和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过程中,动能增大,势能减小B. 竖直上抛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C. 汽车加速上坡的过程中,动能不变,势能增加D. 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8. 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时,其实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D. 羊角锤拔钉 核桃夹 撬棒 食品夹9. 如图所示,小明在按压式订书机的 点施加压力,将订书针钉入 点下方的纸张中,下列图能正确表示他使用该订书机时的杠杆示意图是 A. B. C. D. 10. 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 米,槽内装有

4、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帕斯卡B.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值一定为 厘米水银柱高C. 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变大D.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值可能为 厘米水银柱高二、双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6分)11. 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B. 机械做功越多,它的功率就越大C. 机械做功所用的时间越短,它的功率就越大D. 完成相同的功,用的时间越长的机械,功率反而越小 1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每个滑轮的重和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均相同且 ,不计绳重及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

5、确的是 A. 甲、乙两个滑轮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相同B. 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C. 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丙的机械效率D. 滑轮组乙的机械效率可能等于丙的机械效率小于甲的机械效率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3分)13. 小阳利用刻度尺、圆柱形平底玻璃管、细铅丝、玻璃容器、水测定盐水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的长度 。在玻璃管的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制成一个能够测量液体密度的装置,把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方玻璃管的长度 ,如图甲所示。再把它放入盛有盐水的玻璃容器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方玻璃管的长度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在甲容

6、器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B. 用该装置所测的液体密度越大,该装置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C. 被测盐水的密度为 D. 在图甲中,无论细铅丝缠在玻璃管外还是置于玻璃管内,该装置排开水的重力相等 四、填空题(共3小题;共18分)14. 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称出物体的重力,当弹簧测力计挂钩挂上重物以后,重物在 力和 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根据 条件, 和 大小相等,所以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到的 的数值。 15. 在地震救灾时,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在某一水平高度匀速飞行,当它把救灾物资投下,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 ;在整个过程中飞机动能将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

7、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 ,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 ,那么杠杆平衡时,阻力是 。五、实验题(共6小题;共30分)17. 如图所示,用一只矿泉水瓶和一块海绵等器材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时,通过观察 来比较矿泉水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2)在图 、 、 操作中,观察图 和 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如果用石块替换海绵去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 所示,你认为合理吗 ?请说明理由 。 18. 如图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 型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 、 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如果在右端 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 管上

8、方气流速 管上方的气流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与 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 型管中 (选填“ 或“”)管水面升高。 19.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小明按图的顺序进行。(1)你认为这个顺序合理吗? ,判断的理由是 。(2)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操作先后次序是什么?请写出每一步骤下的字母、该步骤的内容及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第一步:图 ,内容: ;第二步:图 ,内容: ;第三步:图 ,内容: ;第四步:图 ,内容: 。 20.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分别将甲、乙、丙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不同高度处滚下(;),分别推动同一木盒运动

9、一段距离后静止。(已知小球所处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 球的动能最大,理由是三球中它的 本领最强。(2)分析比较()、()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结论是 。(3)分析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杠杆在支架上,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 。(2)如图(),在右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若左边钩码离支点 ,

10、右边挂钩离支点 ,每个钩码重为 ,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 。(3)如图(),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与图()相比,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本实验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22. 实验室有下列器材:棉线、 刻度尺、 一大杯水、 弹簧测力计、 铁块、 木块等请你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做“测量铁块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实验,并按下面要求回答:(1)所需的实验器材是 (填字母代号)(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是 (3)根据力的平衡确定测量结果的表达式六、计算题(共3小题;共24分)23. 某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 的物体

11、,物体上升了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动滑轮的重。 24. 某科研机构做潜水艇试航的实验,实验时大气压强为 标准大气压,海水的密度近似为普通水的密度, 取 。求潜水艇下潜到水下 深处时它的表面受到的压强。 25. 如图甲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它能在陆地上起飞降落,又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是一艘会飞的“船”。两栖飞机空载质量为 。如图乙是我国最新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 。(取海水的密度为 , 取 )求:(1)两栖飞机空载时在水面上排开海水的体积为多少?(2)当“海斗号”无人潜

12、水器下潜到 深度时,受到的海水压强为多少?(3)“海斗号”无人潜水器的质量为 ,平均密度为 ,现用钢绳连着两栖飞机和潜水器,将潜水器缓慢放入海水中浸没并匀速下降,此时钢绳对潜水器的拉力是多大?答案第一部分1. B2. B3. C4. B5. C6. C7. B8. D9. A10. D第二部分11. A, D12. C, D【解析】甲、乙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 较重,根据 可知,甲做的有用功较多,A错误;甲、乙相比,额外功相同,甲的有用功较多,所以甲的机械效率较高,B错误;甲、丙相比,有用功相同,丙的额外功较多,所以丙的机械效率较低,C正确;由B分析知,乙的效率小于甲的效率;乙、丙,乙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较小,动滑轮的重力较小,所以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较少,额外功也较少,二者机械效率可能相等,D正确。第三部分13. A, C, D第四部分14. 重;拉;二力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