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465180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临清三中高一历史3月同步练习1.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 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 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 一耕作方式有关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2.中国自古重农,举凡“水利灌溉、河防疏浚”历代无不列为农业生产和治国安邦首要工作。下列古代水利工程中属于秦朝修建的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龙首渠 D 大运河3.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

2、出当时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4.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记江南民谣:“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诗句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的雇佣关系 B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C江南农业精耕细作状况 D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5.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脆弱性 B自足性 C顽强性 D封闭性6.

3、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个体农耕 B集体劳作 C奴隶制经济 D自然经济7.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8.“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2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9.右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工具,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A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B能够适

4、应各种土质和不同的田块C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后世沿用D隋唐时期,在珠江流域最早出现曲辕犁示意图10.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士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1.“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页)教材此处同时使用“小农经济”和“自然

5、经济”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 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 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12.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9,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图913.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A. B. C. D.14.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

6、全部被使节们顺3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A政治非常开明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C制瓷技术精湛 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15.“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用途是A出售 B自我消费 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16.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17.“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声材”礼记曲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形态: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18

7、.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 A.汉代珐琅瓷 B.唐代白瓷 C.宋代青瓷 D.清朝粉彩瓷19.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20.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

8、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A B C D21.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花和尚鲁智深要求铁匠帮他打制兵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4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22.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

9、的重要收入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23.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制瓷业发达官营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24.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构成表。这里“某地区”最可能是职业 地主和自耕农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和工场主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25.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白瓷 青瓷 秘色瓷 珐琅彩A. B. C.

10、D.26.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27.“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A精美的青铜酒樽 B色泽鲜艳的粉彩瓷 C削铁如泥的钢刀 D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下列28.右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A西汉 B东汉 5C北宋 D元朝29.两百多年前,有位瑞典贵族派人万里迢迢到中国定做瓷器。他事先

11、按照贵族等级标准设计了成套图案,画成样稿,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严格按照样稿烧制。船在海上航行数月,图案样稿被海水打湿,渗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国工匠拿到图案样稿,发现上面有水痕,但无法核实这是否出自作者的原意,只好照样子烧制,那位贵族收到成品后,开始很不高兴;经认真核对样稿,他情不自禁地连声称赞。这说明 A.中国工匠讲究诚信 B.中国瓷器产品质量高C.中国制瓷技艺高超 D.中国瓷器在西方深受欢迎30.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C许多瓷器

12、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31.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 内容 备注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春秋战国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秦汉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翻车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隋唐 筒车、曲辕犁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宋元十二气历明清 农政全书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

13、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6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三、中国掌握了某些基本的生活艺术时,西方仍然对此浑然不知。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大工业的兴起H. R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工(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3)材料三中“经济体制

14、”指什么?(2分)“大工业”“打破这种平衡”给中国社会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32.阅读下列材料: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妇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现在,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请回答: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2)古代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现象? (3)说说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7试卷答案1.C2.B3.D4.B考查古代经济的发展。分析材料,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故排除A项;农民种麻采桑,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故B项正确;诗句主要反映江南经济作物的种植,而非粮食作物,与精耕细作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江南经济的区域分工,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5.A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应选A。6.B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