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46250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比较内容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兴起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 19 世纪上半期 19 世纪末 20 初 正在进行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改革命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科技理论获得重大突破各国的发展对科技的迫切要求社会条件 雄厚资本、充足自由劳动力、充足原料、广阔的外海市场、熟练的技术政局相对稳定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科学理论突破性进展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科学技术深层次发展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核心技术)

2、、原子能、航天等领域的重大突破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生产方式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新兴的部 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号)(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19

3、45 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1957 年 10 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20 世纪末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1997 年克隆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 核能煤炭) 内燃机(石油)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向法、美等国扩展.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2、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德。3、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1、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

4、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影响1 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 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 世界格局: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4 城市化、工业化开始;世界联系加强。1、生产力: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3、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激烈,矛盾激化,导致一战。1、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信息时代”。

5、2、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世界格局:引起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4、科技进步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4、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国家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青少年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三次科技革命对中1政

6、治上,工业革命后,为掠夺原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1、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加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国的影响 了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思想上,萌发了学习西方的新思潮。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由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转为学习政治制度,如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同时我

7、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在国际竞争中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对策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2、 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顺应科技革命的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 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 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三次科技革命的积极影响1、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2、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3、 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4、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三次科技革命的消

8、极影响1、 战争问题;新式武器的研制与使用;如原子弹。2、资源环境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短缺,环境污染等。3、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4、其它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本身无害,关键是如何应用。知识链接:神七发射、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是我国 2008 年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本时政热点联系的重点知识有:863 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第三次科技革命等。(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分别是哪一年发射成功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1970 年,东方红 1 号;2001 年,神舟 5 号(2)除了以上太空科技

9、成果以外,请举出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主创新取得的一项科技成果? 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 863 计划;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等。问题探究:1、 “神州七号”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1)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科技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2)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4)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2、 “神州七号”发射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1) “神州

10、七号”发射成功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3)将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我国信息、材料、能源等其他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4)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标志性成果。3、 “神州七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2)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4)我国政府坚持了“四个尊重“的方针;(5)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

11、6)广大航天工作者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等。4、 “神州七号”成功发射,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我们青少年要:(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2)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培养创新能力;(3)要学习“嫦娥一号”团队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4)从现在做起,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意识。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延伸考查:1、三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影响2、三次科技革命各自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一次: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二次: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三次:使国家加强对经

12、济的干预和调节,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3、三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国际格局方面产生的影响:生产力: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生产力获得第一次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二次(工业蓬勃发展,电力普遍应用,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三次: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起来。社会关系:一次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下来;二次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三次使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国际

13、格局方面:一次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二次使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三次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并带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4、中国丧失前两次科技革命机遇的原因。(1)中国处于半殖半封社会,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有萌芽,但随着列强入侵而被扼杀,近代虽有资本主义产生,也是一种“被动的反应” 。(2)近代清王朝采取的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被迫开放的政策。(3)西方列强不可能允许中国有发展的可能。(4)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和清政府的“文字狱”钳制和压制了人们的思想,人们的思想普遍保守,封建势力强大,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5)经济的落后

14、,政治腐败和长期的动荡政局,不可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机遇。6、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期,滞后的原因及得出的认识(1)落后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争的严重破坏;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国处于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实行对华外交狐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50 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50 年代后期,中共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导致6070 年代出现文化大革命。(2)认识:国家独立,政治局面稳定是振兴经济、发展科技的必要前提。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15、中心,是发展科技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中国尽快建设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北京历史的变迁(1)近代的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37 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了北京。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 2 月清帝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北京作为封建帝都历史结束。1919 年五四运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1949 年 9 月 31 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平津战役结束,北平宣告解放。(2)现代的北京: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2008 年 8 月,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例:北京承载和见证了中国的屈辱、转折和辉煌。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结合北京奥运会,以“北京”为题进行探讨,请你帮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和图二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图二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2)北京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图三、图四、图五是近代史上在北京发生的、对中国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件大事,它们分别是什么?(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有关中国近现代的变化历程的知识,请谈谈你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