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抽样检测情况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62263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抽样检测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抽样检测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抽样检测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抽样检测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抽样检测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抽样检测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抽样检测情况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初中九年级语文教研员 黄鑫一、对抽样检测卷总体评价本次抽样检测总分 150 分,检测时间 120 分钟;命题紧扣新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紧扣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凸显教学重难点;题型板块与能力点相对稳定,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符合中考要求,考点全面、覆盖面广、难易度适中,部分题题型新颖如诗歌鉴赏、语言运用和作文,导向性较高。整份试卷将规范性和灵活性、时事性和人文性、基础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从检测情况看,难度稍微偏低;少部分题目难度较大,如阅读题,得分较低,总分 35 分,抽样得分分别是 7.2、7.4 和 7。二、检测情况分析和教学对策全区九年级参加检测的学生共 1599 人,抽样 1361

2、 人;年级抽样检测平均分是 111.83,最高分 140,最低分 75;优生线 123 分,共 325 人,优生率 23.88%,及格数 1289 人,及格率 94.7%;纵向比较,抽样检测平均分比上学期高了 10多分,从难度系数看,变化较小,学校之间比较平均。基础部分抽样得分 24 分,文言诗词抽样得分是 13.06,阅读部分抽样得分是 21.6,语言运用抽样得分 6.17 分,作文抽样得分是 47 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较差。(一)基础知识部分题型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分别检测了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病句中的歧义、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诗句停顿、句式变换、语言连

3、贯等 10 个小考点,取材大都来自教材,只要学生基础扎实,完全可以获得满分,这也是中考的常考点,对教师的教学有较大的导向性。第 5 题语病中歧义的辨析,应该难度不高,但从抽样卷发现,很多学生得不到分,根本发现不了歧义。第 10 题语言连贯,不仅可以训练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问题和对策:从检测情况看,学生的语病辨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比较弱,这两题失分也是比较严重的。这两题一方面是具体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在识记和理解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强调的是对语言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专题训练。(二)默写鉴赏部分题型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分别检测了名句背诵,诗歌

4、鉴赏中的炼字、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考点。名句背诵取材于教材,难度小,得分较高,第 8 小题有新意,也代表了中考命题的倾向;诗歌鉴赏取材于课外,难度较小,但对学生来说练习较少,比较陌生,得分相当低。主要问题和对策:诗歌的赏析,一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从历次检测看,学生难以把握,这主要是诗歌的“简约、含蓄”造成的,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说明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上是很欠缺的。所以课堂要围绕语言转,这也许是出路。(三)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检测了文言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小小说阅读,与教材合拍,与重难点紧扣。文言文阅读检测了实词的理解、虚词的运用、句子的翻译和两个开放性试题,取材

5、于教材,难度小;不过,句子翻译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开放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新课程标准。议论文阅读是本册的重点,检测了议论文的基本常识论点、论据和论证。小小说阅读检测了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检测了环境描写的的作用,检测了人物形象,检测了文章的故事情节;难度较大,有比较大的区分度,着重于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问题和对策:文言文教学,一要有量,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学生就不会有对文言词汇的直觉;二要识记,重要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必须记住;三是强调规范,特别是翻译的表述。现代文阅读,最难的地方就是对文中内容的整体把握,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悟。从学生的失分来看

6、,主要在于不能很好的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导致表述与实际含义、作用相距甚远。一方面老师要把基本概念讲清楚,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赏析方法等;另一方面要加强表述的规范性训练;第三,课堂教学宜细、宜精,要以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为核心。综合阐述:现代文阅读始终是学生的难点,也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究其原因,核心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困难,这不是技巧能解决的问题。考试最明显的是,一旦文本容易,学生理解到位,得分就高;一旦文本修辞多,文采好,作者情感含蓄,学生就难以揣摩,得分就不理想。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本的出路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四)语言运用部分主

7、要检测了辩论、仿写和宣传语,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主要问题和对策:学生的得分不是很高,主要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弱,言之无物,无话可说,语言积累不够,综合能力较差。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五)创新作文部分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二选一,让学生选择面大,有话可写。题目字面意思浅显,不会造成理解难度;题目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作文亮点:作文题容易理解,学生几乎没有离题,偏题的,大多数学生完成了写作任务;绝大部分学生结构清楚,

8、叙事完整,字数达到要求;少部分学生细节描写到位,结构安排精到,语言流畅;大部分学生在文末能用议论或抒情点题。主要问题和对策:有个别学生没有达到字数要求,极个别不会写作,抄袭阅读文章;选材比较单一,对象基本是父母、老师、同学或老奶奶,老爷爷。事件仍是雨天送伞,考试遭殃,助人为乐等;立意比较浅,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写现象,不能挖掘深处含义;结构单一,没有新颖之处;缺乏细节描写,以笼统叙述为主,缺乏关键处的精细描写;大部分学生书写潦草,随意性大。作文教学的建议:书写,分段,标点等基本能力要常抓不懈,绝不放松;加强读写结合,模仿训练,比如教材文本中,作品开头的形式,结尾的方法,修辞的运用,思维的角度,语言

9、的运用等均可单独训练;在无法扩大学生阅历的情况下,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加强细节描写的单独训练,文章要出彩,一定要要有细节;多提供优秀的习作,以便学生感受同龄人生活的多姿多彩,文章形式的新颖独特,语言的灵动和情思。三、我区语文课改的优势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而师生角色的转变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抓住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这一切入点,使教师素质尽快提升,创设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一)强化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素质1、全方位通识培训,突出教师观念转变。我区先后组织了多层次多种类立体化新课改封闭式通识培训、全体实验教师的通识和学科培训,通过聘请专家做专

10、题讲座,组织全体培训者参与讨论,使大家的思想得到统一,观念得到更新。2、注重教材培训实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高。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我区在课改初期开展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更注重结合实际调整培训内容,促教师教学理念真正转变。教材培训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实验起始年级培训请专家,为全体教师做面对面的教材教法培训;先后派教研员与教师赴成都、上海等地参加教材出版社的培训,并通过组织区级二级培训,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实验教材,提升教学水平;第二个层面是一年级教师岗前培训重校本,注重通识培训和学校培训相结合,广泛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各校骨干教师的实践引领作用,将一年级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小专

11、题进行交流与突破。第三个层面是对各年级教学单元引领。通过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引领教师把握教学要点,落实单元教学任务。(二)专题研讨,努力变革课堂教学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新策略,是我区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一贯保持的优良作风。语文学科教研员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对话、研讨,发现不足,并围绕共性问题,展开了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我们都将课例与教师交流相结合,教研员讲座与评课相结合,有效解决了广大教师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三)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学发展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针对新课程改革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我区以课程

12、改革为重点,制定了若干研究专题,形成了“人人要参与、校校有专题、全区成体系”的科研格局。1、承担了各级规划课题。目前,我区多项课题获国家级,省、市级政府成果奖,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县光荣称号。2、课题下校,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我区按照“根据特点,寻找突破口;反思总结,制定计划;深入研究,取得成果;构建模式,形成特色”的运作策略,分四个阶段实施课题下校工作。切实将课题立足校本,开展研究;通过校际交流,拓展研究,扎扎实实地推动课堂教学。(四)教研服务,提升课堂教学内涵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促使教研部门的专业支持明显提高,区教研室教研人员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主要形式有:1、提供案例学习与交流。将本区中好

13、的经验、做法、教学设计、教学叙事研究、课例分析和其他实验区的经验定期以小教参、信息报、课改专集等方式下发。供全区实验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2、开展好中心研究组活动。中心研究组是我区骨干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带头、辐射作用。和教研员一起承担着教学研究、课题攻关、案例引路等任务,他们能及时将研究的程序、形式、结果带回学校进行推广,是全区课堂教学研究科研化、常规化、核心化的组织。3、及时进行课堂调研。课改以来,基于课堂偏重形式、忽视内涵等问题,区教研室制定出深入基层,进行课堂调研的方案,与一线教师交流、对话,就“如何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如何顺学而导” “如何挖掘文本内涵” “

14、如何整合教学资源” “如何使用好实验教材”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常态下的课堂实践雕琢课堂细节,提升课堂内涵。(五)重文本内涵,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1、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逐步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2、课堂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动场景。3、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4、课后实践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5、重师资建设,涌现出一批教研教学骨干。6、重评价多元,语文评价改革收效显著四、我区语文课改的瓶颈(一)考试依然是教学的指挥棒,教学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虽然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考试仍然是教学的指挥棒,所以要想改变中学语文

15、教育现状,还得从考试开始。(二)教改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语文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没有随之提高。(三)教改后,语文课堂教学“换汤不换药” “新瓶装旧酒”首先,没有改变教育思想;其次,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第三,课程改革意识淡薄。五、关于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一)增强素质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加强学习,进一步理解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二)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带来了语文教学的随意性、无序性。目标教学的特点是追求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过程系列化、

16、教学方法模式化与教学评估的标准化;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克服教学的随意性,使语文教学由无序向有序方面转化。 (三)落实教学常规,打好语文基础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就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如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学生如何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环节狠抓不放,一抓到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开发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开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我们必须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六)加强学法指导、更新教学手段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善学”的重要。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善学者” ,是当前和今后中学语文教改的一个着力点。 (七)加强自身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