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62236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梅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梅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梅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梅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08-3)语文恩平市华侨中学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 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2、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红色词语不常用)A 悭吝 铿锵 俯瞰 侃大山 恪尽职守B 遨游 鏖战 熬心 拗口令 邀功请赏C 桑梓 踯躅 执拗 滞纳金 孜孜以求D 联袂 抉择 倔强 揭盖子 嗟来之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 汉武大帝中,司马迁居然是长须飘飘的老者。既然受过宫刑为何还会长胡子?见过太监长胡子吗?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词句内容

3、不雅致)B临近年底的时候,也是公司多事之秋,各种各样的杂事多如牛毛,大家忙得不可开交。C今年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徇私枉法的事件。n周氏兄弟本来情同手足,周作人刚到北大上班不久,突然出了麻疹,鲁迅先生以为得了猩红热,结果虚惊一场。(以上四句内容缺乏思想内涵)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王大姐一大早就约了几位妇联的同志一起去看望她资助的几个孩子们。(浅了)B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说话,但是不能杜撰词语,违反规则,所以说话只能在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C近些年来,我们很不注意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这是一大失误,必须及时矫正。D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

4、具危害的杜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4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1)现代战争使用电子干扰的主要目的是让敌方变成“瞎子” 、“聋子”和“哑巴” ,在彻底使敌方瘫痪的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2(2)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4公里处, 。这是三国时刘备临终托孤之处。摧毁其作战指挥的总系统 高峡背依,长江下临,形势雄壮摧段其“大脑神经网络” 系统 背依高峡,下临长江,形势雄壮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 陈策, 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

5、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 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 。其人曰: “向见君帑有之 ,今何靳?策日:“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 吾恐受质人或得 银之非真者,故 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人之,愿界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 醉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

6、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 纳价,犹 问曰:“ 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注南公:即 吕南公,北宋学者。建昌:建昌,今 汉西南昌一带 驵:zng,市场经纪人带: tng,库房质:抵钾。没:死。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人疑策爱也 爱:喜欢。B今何靳 靳:吝裔。C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 易:交换。D妻子饥寒不恤也 恤:顾虑。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为公验之 何欺寒人为?B有质钱而没者而不果行。C不忍移之他人 以炫贾

7、之 D其子与猾驵计叔卿与之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经商诚实不欺的一组是((3分)策请试以鞍 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 丝力糜脆不任用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追鱼人数里返之 遂不复售A. B. C. D.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陈策买了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做手脚把骡子卖给了经过那里急需用马的官人。陈策知道后,追上官人,说明原因,取回骡子。B陈策只卖银器给买主,不卖给他罗绮,致使买主猜疑他舍不得卖。陈策向他解释,罗绮是长久抵押之物,质量已很差,更不能卖给他作嫁女之用。陈策还验明银器是真银才卖。3C危整仅买五斤鲍鱼,市场经纪人故意多称卖鱼

8、人的鱼给危整,让危整请他喝酒。危整知道后追几里让卖鱼人回来,付多得鲍鱼的钱。危整请市场经纪人喝酒,责备他不该这样做D曾叔卿已把陶器交给那人,收了钱,当知道买主也像他先前那样打算把陶器运到北方易物时,他告诉买主自己是怕北方会有灾荒而不去的,让买主也不要去。陶器也不再卖给那人。9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已纳价,犹问日:“今以是何之?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 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曾巩乱条扰未变初黄,侍得东风势 便

9、狂。解把 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消魂。(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些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分)(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和曾诗中的“倚” 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2)关关雄鸿,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雄)(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 。(苏轼后赤壁赋),(4)荡胸生层云,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

10、字,完成12-15题。完美与残缺从维熙天上的月亮有圆有缺。当月圆时,有 “花好月圆”之美词;当月残时,又有 “一镰钩月”之雅说笔者常想,如果地球上没有月残,而只有月圆;或只有月残,而无一轮圆月,那将失去多少风景?如果把这一美学概念,引申到振 兴中华民族的宏 观话题之内,那就不 仅仅是单纯的审美情趣问题,而是一个事关民族心 态的问题了。几年前,一位台湾的摄影家,要拍一幅 圆明园的夜色写真,我陪他选择月圆之夜前往,但是到了圆明园之后,面对那断垣残壁的 历史沧桑,我 们忽然意 识到月圆下的圆明园,拍出来虽然好看,但不如一钩残月下的 圆明园,更富有含金量。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令人开心的风景,而是中国百年

11、国耻的纪 念园。 虽然这比在月圆下拍摄 ,要艰难许多,最终他还是等到了乱云遮月圆月被吞噬到只剩下一弯残月的更深时分,才重新开动了摄影机。4笔者所以要重温这段往事,实因重新修复圆明园与保留其 历史原貌之争,既是关 联到建筑的问题,又是超出了建筑学本身 关联到民族心 态建筑的一个大问题。我 们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珍惜 历史的完美,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面 对历史残缺,并珍惜这种残缺,却始终是个没有解决好的大课题 。重建圆明园的历史辉煌与反对重建圆明园之争,典型地反映出我 们民族心灵上的顽疾。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充分依据的:本来圆明园是国耻的标本,留下 这个活标本的原貌,使国

12、人牢记“ 火烧圆明园”的悲凉往事,不仅符合历史真实,而且有利于民族 奋发图强;但是偏偏有一些清史学者,难以割舍中华民族的“圆月情结 ”,慷慨激昂地反对保留历史残缺,倡 导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再现圆明园昔日的风华。这里,姑且不说“克隆”出来的圆明园,其本身就是赝品;就是再现圆明园的全部辉煌,也无助于中华民族的明天正好相反,它将 让子孙后代淡化国耻,并瓦解消融民族务实的心灵建筑。为了 说明问题 ,笔者仅以德国科学严谨之风,与国人中假凤虚凰的心态,作一个对比:在德国西部莱茵河和美茵河的汇合口有个科布伦茨小城,这儿曾经耸立着威廉大帝的雕像。威廉大帝何许人也?他是将德意志统一成一个国家的大帝,被德国人称之

13、 为德意志之祖。人们为了缅怀他将东西南北中的日耳曼人, 缔造成一个强大的德国,在科布伦茨两条美丽河流的汇合口,铸成了一座巍高的青 铜纪念碑,以 纪念他的历史功 绩。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尾声,苏联从德国西部强渡莱茵河、围歼希特勒军团时,一发炮弹正好落在这座青铜雕像上,从此这位策马张弓的德意志之祖肖像消失了。待我去那块圣地朝圣时,那儿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墩台。当时正是深秋,墩台上飘满了黄色的落叶和白色的 鸟粪,让每个来这儿的游者,无不感到凄切和悲凉。这是其一。其二,在德国柏林最热闹的裤档大街,昔日曾经耸立着一座著名的尖顶教堂,苏联红军 攻克柏林时,那座教堂的 顶部正好被炮火自上而下地劈去了一半,

14、多少年过去了,那教堂也没有重建和修复,赤裸地站在繁华的大街上,向世界展示它的历史沧桑。对此我曾以中国人的心 态, 询问过德国友人和德国民众,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精心地保存这些历史残缺, 让子孙后代不忘德国 发动二战的罪恶。当年,德国是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还在千方百 计地保留历史残缺;而我们在近代史中是被弱肉强食的民族,倒反而不惜花 费重金,克隆往日的历史辉煌,这种南辕北辙的心态,距离究竟有多远?恐怕世界上 还找不到一种量器,能丈量出这种距离。但是这两种思维模式,到底哪个更能符合民族自强的内在逻辑?哪个更富有 时代的前瞻性?哪个更能“前事不忘,后事之 师”仰以德国而论,它今

15、天的 经济实力,不要说再建起一座青铜雕像,就是在科伦布茨再竖起十尊百尊威廉大帝的金像,并不是什么 难事;但是他们知道那是遮盖民族的耻辱,是万万不能做的事情。难道我们这个不断被列强肢解和侵略的民族,就能遮其自家之丑,重新修建圆明园(实质为 “克隆”),来淡化昔日被列强瓜分的国耻?前不久,党中央明确提出“求真 务实” 和“ 以人 为本”的治国理念,这更让笔者感到投人大量资金、全面修建圆明园之举有待商榷。且不说 我们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生活在 贫困水平线上;就是有一天我们从发展中国家进人了全面富足的国家行列,我们也不能淡化昔日之国耻。中国有句古话,似可当此文的结论:假凤 虚凰者 误国,卧薪尝胆者兴邦!(选自2004年中国随笔精选)12对文章题目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完美”是一种美,“残缺” 不是美,残缺的圆明园就是要显示过去列强的罪行。B.“残缺 ”是为了衬托“完美” 的,没有“ 残缺”就没有“完美”。C.“完美 ”与“残缺” 两者都是美,它们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