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61200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生制教学总结高梅导生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下面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从学案的制定、学生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导生导学” “成果共享” 、课堂检测四个方面介绍了导生制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革。生物课程标准指出, “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 ”为此教学中我们结合生物学的特点在导生制的引领下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一 、学案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制定一个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显得犹为重要。以前我总认为自己从教多年,

2、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自己制定学案绰绰有余。可是有时我却发现自己挖空心思,查阅各类资料,精心编写的学案学生们却并不领情,他们似乎对学案上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因此学习也就失去了主动性。现在我们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对于每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都认真探讨,精心设计。同时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预习” “体验达标” “巩固提升”的每一环节都集思广义,选择最优,力求每一知识点都落实到位。不仅如此,讨论后的初稿各任课教师再与所教班级中较为优秀的导生,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特点再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制定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案。这样因为有

3、了学生参与,内容体系更适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学生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学习也更高效了。二、预习不再只是空谈以前总会听到老师们生气地唠叨, “学生一点也不听话,让他们预习,有许多学生都不预习。 ”“一石击起千层浪”于是乎许多老师跟着埋怨。现在你可听不到埋怨声了,因为我们的学生们几乎全都做到了,为什么呢?首先有了学案的引领,学生有章可循,预习不再是漫无目的;其次有各组总导生地监督、敦促,个别懒学生想偷懒都不行;再次课上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导生,展示自己,若不预习,一怕丢自己的脸,二怕影响本组荣誉。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叶圣陶有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 ”有了自主预习的习惯

4、,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何况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从各种信息渠道查阅信息,作出解释,这样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课的前几天我先发下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有的同学在家自己做,有的学生或小组干脆带到学校课余时间做实验,做观察记录。这样等到学本课时,学生因为亲手做了,亲身体验了,再学“种子萌发的条件”不必讲学生几乎人人都会。再说“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几乎每人都能脱离教材把整个过程完完整整地叙述下来。以前认为的难点。 “胚根首

5、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 , “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学生在课前实验中都已观察并做观察记录,教师稍作点拨,学生便可牢记于心。这样,预习不再是空谈,而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三、生教生不再只是梦想华盛顿大学有条宣传用语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以前我们习惯于“满堂灌”可讲后却发现,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那时总认为是学生不认真听课。现在明白,不是学生不认真听,只是听过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那

6、教师还有必要喊破喉咙地讲吗?更何况,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更渴望把自己的预习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们在“导生导学”和“成果共享”中,也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自我。在“导生导学”中,学生共同交流质疑,互相解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当导生,为其有疑惑的同学解疑,学生也愿意在平等的氛围中听取同学的讲解。如果组里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请教其他组,由组内合作变为组间合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是导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另一个导生指导。这样几乎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注意力专注于此,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再者通过“组内合作”“组间合作”两个层面的交流,大多数疑难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得以自行解决。课堂上学生

7、不必拘泥于座次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请教和指导的对象,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剖析自我和表现自我。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于是在“成果共享”中,我们也把多数时间留给学生,他们不再只是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板演,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课前分配还是课上抽签,只要分到任务,小组成员都投入极大的热忱讨论,力求把分配到的任务用最适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如在学鸟的生殖与发育时,有个小组抽到了讲解鸟的求偶。他们组中两个同学扮演雄鸟,一个同学扮演雌鸟。两雄鸟使出浑身解数,比外表的漂亮

8、,比歌喉的嘹亮,比舞姿的优美,以获取雌鸟的青睐,而雌鸟却迟迟不表达。通过他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鸟类求偶行为的多样性及意义。这样不仅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我们的生物教学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此法完成。除此之外,有的通过列表对比,有的通过挂图、生物标本、模型。没有挂图,他们就动手自己画;有的直接绘声绘色地讲解。总之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原本认为枯燥的学习变为一种享受。在参与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地提高。记得班里有个叫高丽丽的同学。刚教她时,上课让她回答一个简

9、单的问题,她竟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我以为她口吃,就让她去黑板写,她竟抖抖缩缩,大汗淋漓一个字也没写上来,很长时间我没敢再叫她。最近我惊奇地发现她课上开始抢答问题了,而且能对答如流,不仅如此,更可喜地是她还当导生,上讲台板演,不但语言流畅,表情也自然了。且不说她的成绩变化如何,但说她的这一转变就足已让我们兴奋了。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什么事都由学生做了,老师干什么呢?蔡澄清先生认为:“一个高明的教师,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做一个巧妙的暗示,就能使学生在一片黑暗中悟出光明,豁然开朗;只要在方法上略加指点,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自动腾飞。 ”因此教师的点拨不在多而在于精。于是我们

10、课前精心组织与小组导生商讨分板块汇报交流。课堂交流中既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自己也要认真倾听,把学生讲错的地方及时纠正,把遗漏的重要知识做必要地补充,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趋于完整。此外教师还要就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热情,活跃气氛。四、检测不再让学生畏惧洋思中学的“当堂检测” ,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当堂课知识的落实情况。我们的体验达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后进行必要的强化,补充,巩固学习效果,重点是补充学生想不到的,想不全的,想不深的。我们会采用随堂检测评出优胜组或“小组对对碰” 、 “小组对抗”等形式把紧张乏味的检测变成了竞赛,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检测不

11、再让学生望而生畏。总之,我力求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不仅基础知识学得牢固,更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导生制教学感悟孙红霞导生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下面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从学案的制定、学生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导生导学” “成果共享” 、课堂检测四个方面介绍了导生制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地理课程标准指出, “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 ”为此

12、教学中我们结合生物学的特点在导生制的引领下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一 、学案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制定一个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显得犹为重要。以前我总认为自己从教多年,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自己制定学案绰绰有余。可是有时我却发现自己挖空心思,查阅各类资料,精心编写的学案学生们却并不领情,他们似乎对学案上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因此学习也就失去了主动性。现在我们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对于每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都认真探讨,精心设计。同时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预习” “体验达标” “巩固提升”的每一

13、环节都集思广义,选择最优,力求每一知识点都落实到位。不仅如此,讨论后的初稿各任课教师再与所教班级中较为优秀的导生,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特点再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制定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案。这样因为有了学生参与,内容体系更适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学生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学习也更高效了。二、预习不再只是空谈以前总会听到老师们生气地唠叨, “学生一点也不听话,让他们预习,有许多学生都不预习。 ”“一石击起千层浪”于是乎许多老师跟着埋怨。现在你可听不到埋怨声了,因为我们的学生们几乎全都做到了,为什么呢?首先有了学案的引领,学生有章可循,预习不再是漫无目的;其次有各组总导生地监督、敦促

14、,个别懒学生想偷懒都不行;再次课上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导生,展示自己,若不预习,一怕丢自己的脸,二怕影响本组荣誉。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叶圣陶有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 ”有了自主预习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何况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从各种信息渠道查阅信息,作出解释,这样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三、生教生不再只是梦想华盛顿大学有条宣传用语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

15、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以前我们习惯于“满堂灌”可讲后却发现,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那时总认为是学生不认真听课。现在明白,不是学生不认真听,只是听过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那教师还有必要喊破喉咙地讲吗?更何况,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更渴望把自己的预习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们在“导生导学”和“成果共享”中,也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自我。在“导生导学”中,学生共同交流质疑,互相解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当导生,为其有疑惑的同学解疑,学生也愿意在平等的氛围中听取同学的讲解。如果组里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请教其他组,由组内合作变为组间合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是导生,每

16、个学生都有可能被另一个导生指导。这样几乎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注意力专注于此,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再者通过“组内合作”“组间合作”两个层面的交流,大多数疑难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得以自行解决。课堂上学生不必拘泥于座次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请教和指导的对象,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剖析自我和表现自我。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于是在“成果共享”中,我们也把多数时间留给学生,他们不再只是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板演,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课前分配还是课上抽签,只要分到任务,小组成员都投入极大的热忱讨论,力求把分配到的任务用最适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原本认为枯燥的学习变为一种享受。在参与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地提高。记得班里有个叫高丽丽的同学。刚教她时,上课让她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