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教科版(2017)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84608319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教科版(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教科版(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教科版(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教科版(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教科版(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教科版(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教科版(20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的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意识到细致地、一拃一拃地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2、难点:理解“预测”的作用和意义;会观察、比较纸带上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器材准备】为每个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为每个小组准备:1条纸带、1把剪刀、1支油性彩笔。为班级准备:班级记录表2张。【教学过程】一、谈话: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用什么方法测量大树的树干有多粗?(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回答:用手臂测量谈话: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一下“用手来测量”。(板书课题)1认识“一拃”。谈话: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像老师一样,跟着老师说: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用“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3、慧,沿用至今。2试一试。谈话:用拃量一量我们的活动手册。边试边思考,你打算怎样量?怎样量会更准?3说一说。班级讨论:v 从起点量到终点。v 用同一只手量。v 一拃一拃地量,画线。v 首尾相连。三、探究谈话:大家都会用拃量物体了,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新的挑战一量课桌的高度。1预测: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一下桌子的高度,预测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多少拃。2指导记录:将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3用纸带来帮忙。谈话:用手直接测量桌子的高度没办法做标记,很难做到首尾相连。下面,我们可以借助测量纸带来测量。4活动:用纸带量桌子。组织活动;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合作量出与桌子同高的纸带。5活动:量纸带。谈话:请你提醒

4、一下旁边的伙伴,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v 用同一只手测量。v 前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v 量完一拃就在结尾处画线作为记号。6指导记录。测量两次,分别记录下来,并观察测量结果。7展示汇报。将测量完的纸带粘贴在黑板上。四、 研讨1观察思考。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班级记录表及纸带,看看大家的测量记录和结果。思考: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2学生概括。(1)用纸带标识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2)是否是用同一人的同一只手进行测量;(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挨着一拃,即首尾相连;(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也不同。五、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通过本

5、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拃作为标准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由于我们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2知识拓展。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手来测量,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还能用作测量工具呢?教师出示课件:一虎口、一脚、一步、一臂、一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不同的“单位”,并强调用什么部位测量,单位就是什么。3活动拓展。谈话: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绘制如图所示的家庭尺寸图(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测量步骤:先预测,再选择用哪个单位合适,然后量一量,记录下来。板书: 用

6、手来测量一拃 首尾相连 贰 说课稿1、 说教材第一个活动要让学生认识“拃”这个用手测量时特有的单位,要强调伸出大拇指和中指进行测量,才是一拃,要与“一虎口”区分开。可以通过“量桌面长度”的活动,让学生多尝试、多体验。第二个活动要让学生量课桌的高度。测量高度有点麻烦,用纸带来作为高度的替代物,学生就会在纸带上从起点开始一拃一拃地量,量一拃画一条线,首尾相连做标记。第三个活动是收集数据、做班级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学生学会用“多一点点”的词语来表达,是非常棒的,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测量的单位和要测量的物体并不完全匹配)。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学生会通过观察数据和测量纸带思考:“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7、会不一样?”。学生会发现用手作为工具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会变化,从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也不同,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虽然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那就是一个测量工具是有相应的测量单位的,并且这个单位要首尾相连、不断重复,这样才能得出结果。二、说学生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将遇到一些困难,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密切相关,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1预测。在本课中,“预测”这个词首次出现,学生不完全明白什么叫预测,他们会认为就是猜,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只做

8、名词解释,而是要带着他们做预测。比如,先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代表桌子高度的纸带有多长,边看边比一比,做出基本的预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仔细观察和比对。2合作。在这一单元的活动中,“合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的质量、默契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课程完成的质量,但这一点正是学生的弱点。对于刚开始上科学课的学生,不太懂得合作,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爱动手的抢着做,不爱动手的看别人做,或者游离在活动之外。因此,教师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合作时不能只停留在一句话、一个词上,要有具体的指导。如在活动开始前明确要求:一个人用手量,另一个人检查是否首尾相连、画线、标数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并在活

9、动中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都投入到活动中,对不恰当的分工提出意见。3做“一拃”的手势。部分学生做一拃会有些难度,总会和“一虎口”混淆,课堂上多练习,让两人互相检查,帮助同伴纠正不正确的手势。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们手的大小不同,每人的一拃都不太一样,为达到本课的目标埋下伏笔。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

10、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的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意识到细致地、一拃一拃地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难点:理解“预测”的作用和意义;会观察、比较纸带上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器材准备】为每个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为每个小组准备:1条纸带、1把剪刀、1支油性彩笔。为班级准备:班级记录表2张。叁反思1.在整个教学中发现对于学生来说预测这一项是比较难的,学生的能力有限,让他们自己去看一看比一比自己手的一拃和课桌高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实是不容易的,有个别学生甚至不知道预测这一格中写什么,可见,在教学设计中

11、,要把任务交代清楚,语言上要简洁清晰。 2.一拃的手势部分学生做起来会有些难度,需要学生多,在两人合作时,另一位小朋友会帮助不会的小朋友纠正手势,这一点真的很棒。 3.教学中也会有一些细节的遗漏,比如说没有跟上一课内容进行知识的衔接,没有提到起点和终点,作为连续的单元教学,还是需要提一下的。 4.课前的活动设计还可以更贴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一些,更加生动活泼一些,包括教态语言上,我认为自己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应该更加亲切生动一些,声音要温柔些,语速要慢一些,这样孩子会更喜欢我的课堂。 5.在测量结果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我是说速度最快的10个组可以贴在黑板上,结果学生蜂拥而至,场面有些混乱。有些孩子没有贴在黑板上他还有些不高兴。这个环节我想还可以再想想,如何能设计得更好些,让每个孩子的纸带都能被大家看到,又是比较快捷的。 在这一课中我也一直有一个困惑和矛盾,就是在用纸带测时是让每个孩子测两次呢还是每个孩子各测一次加起来也有两次了?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说实验是要重复测量才能避免偶然性,但是一堂课的时间也确实是有限的,每个孩子都测两次的话,时间势必要花去很多,那么从前面哪里把这部分时间给省出来呢?前面的内容似乎也没什么可以再省的了,这个问题还是要再琢磨琢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