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放大镜》 教科版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84608114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放大镜》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放大镜》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放大镜》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放大镜》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放大镜》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放大镜》 教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 1.放大镜的作用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3.放大镜的特点【教学难点】 探究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共同特点【教学准备】 放大镜、广口瓶

2、、烧杯、玻璃杯、塑料袋、烧瓶和水【教学过程】 一.引入:1.出示一个放大镜,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在黑板上画一个小A,用放大镜观察它,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字母A被放大了吗?”3.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放大镜”。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小组讨论活动: 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2.在课本第2页的网状图中填写讨论结果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请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关于放大镜使

3、用的两种方法2.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出示课件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 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4. 小组活动:(1) 用眼睛看科学课本上的一幅照片,再用放大镜观察这幅照片。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我们还有什么发现?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后才看到的? (2)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5. 播放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的视频 提问学生:“当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时,你们观察到什么 现象?”6. 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

4、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四.放大镜的特点 1.提问: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 吗?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2.小组探究活动:观察放大镜的特点 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请学生观察比较放大镜的特 点和放大倍数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4.教师归纳总结: 放大镜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 5.小组探究活动:广口瓶、烧杯、玻璃杯、水滴、塑料袋、烧瓶有没有 放大作用? 给每个学生小组提供广口瓶、烧杯、玻璃杯、塑料袋、烧瓶和水,让 学生探究哪些物品具有放大作用。 6.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7.问题讨论: (1)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这是为什么? 8.补充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五.复习回顾本课主要知识点 六.结课: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我们借助放大镜可以探究更多 神秘的未知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