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607980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

2、n)上海,南(ji)浙江,西(bo)太湖,北(y)长江。大革命时期。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抗战时期,、“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4月22日,沙洲解放。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

3、,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深夜11时,太仓解放。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1. 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lin)_ (ji)_ (bo)_ (y)_2. 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艰苦卓绝 一触即发 摧枯拉朽B. 含辛茹苦 千钧一发 摧枯拉朽C. 含辛茹苦 一触即发 排山倒海D. 艰苦卓绝 千钧一发 排山倒海3. 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副

4、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切合短文内容;用词不要与副标题重复;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不超过5个字。千年古城_苏州解放纪实【答案】1. (1). 连 (2). 接 (3). 抱 (4). 依 2. A 3. 获新生【解析】【分析】【1题详解】连,连接;接,靠近,连接;抱,环绕;依,靠着。【2题详解】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含辛茹苦:形容受尽种种辛苦,又比喻忍受千辛万苦,一般用来形容某个人,联系甲处语境可知,甲空选“艰苦卓绝”;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情况极其危急,“一触即发”更符合乙处语境;摧枯

5、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排山倒海:意思是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联系丙处语境,“摧枯拉朽”更符合语意;故选A。【3题详解】本提考查补写标题。联系短文内容补写,短文主要记录的是解放苏州全境的整个过程,副标题已经概括了主要内容;题目要求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联系短文最后一段“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可补写出“获新生”。4.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念天地之悠悠,_!(_登幽州台歌)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_

6、)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论语雍也)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 (1). 白露为霜 (2). 独怆然而涕下 (3). 陈子昂 (4). 我寄愁心与明月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东风不与周郎便 (7). 赤壁 (8). 梦回吹角连营 (9).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在乎山水之间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中“怆”“涕”“郎”“壁”“角”等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5. 在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活动中,有同学画了下面这幅漫画。如果为画中的人物配一句话,下列与漫画情境匹配且寓意最深刻的一项是( )A. 水开啦

7、,怎么办?B. 妈妈,快,水开啦!C. 水开啦,可是,热水瓶呢?D. 我长大了,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能力。先观察漫画内容,漫画左半部分是一个炉子,炉子上水壶里的水烧开了,画的右半部分是一个小姑娘,她站在离炉子不太远的地方,耷拉着两只手,上半身扭向身后,一脸焦急的在说着什么。A“水开啦,怎么办?”意思是她发现水开了,自己不知道怎么办,正在想办法,而漫画中的小姑娘并没有想办法的表现,也没有尝试解决问题;B“妈妈,快,水开啦!”小姑娘知道水开啦,自己却不知道动手,只知道告诉妈妈,催促妈妈快点儿,讽刺意味十足;C“水开啦,可是,热水壶呢?”说明小姑娘已经能

8、够应对水开这种状况,从容的在寻找热水壶,而漫画中的小姑娘正站在原地,一脸焦急的叫着什么;D“我长大了,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我!”说明小姑娘正在自信的把热水壶拿下来,寻找热水瓶,准备把热水倒进热水瓶中,漫画中并没有表现出来;故选B。第二部分(50分)(一)名著阅读6.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更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答案】批评汉文教员

9、缺乏新知识,暗示矿路学堂也非理想中的学校。【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对鲁迅写作手法的分析。根据“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分析,这句话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当时教员思想之老化,头脑之古旧,对新观念的不接受与排斥。暗示矿路学堂也非理想中的学校。暗含“贬”的意思。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董超薛霸聂绀弩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7. 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8. 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

10、中的哪两类人?【答案】7. 董超、薛霸受人指使,用相同的方法加害林冲、卢俊义:先在旅店用开水烫伤两人的脚,后在山林动手想结果两人性命。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 8. 统治者;奴才、帮凶。【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水浒传的内容分析即可。“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的意思是“他们用开水烫林冲的脚,野猪林里差点杀了林冲,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旅店、树林到处都是”。写出了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的意思是“在宋徽宗赵佶以及大奸臣蔡京、高俅、童贯的

11、江山里,这样作恶的小吏,是少不了的”。这两个恶吏在水浒传中特别有象征意义,他们押解过梁山第一个重要人物林冲,又押解了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卢俊义,也就是说,无论军官林冲还是员外卢俊义,都是朝廷逼迫当强盗的。而在此历程中,小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分析,“佶京俅贯”是统治者;“超霸二公”是奴才、帮凶。(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中宵杜甫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注】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绮疏,指雕花的窗户。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阁百

12、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B. “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C. “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D. 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10. 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答案】9. B 10. (1). 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

13、们的书信。 (2).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诗首联“中宵步绮疏”半夜在窗下散步,总起全文,交代当时的时间,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氛围,颈联用“幽鸟”“巨鱼”来自比,有“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之意,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因为战事,书信也极少。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寓居西阁,夜半难眠,对自己处境的感伤以及对家人的思念。B项中“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分析错误,故选B。【10题详

14、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积累。亲朋:亲朋好友;满天地:到处;兵甲: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书:书信。故尾联意思是: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各地都有,但因为战事,很少能收到亲朋的书。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月夜忆舍弟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 本诗尾联一样都写出了因战争与家人失去联系的现状,表达对家人的思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云球,宇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选自吴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