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184586229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品管圈提高CCU护士 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品管圈简称QCC,品管圈简称QCC。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该活动可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经营管理目标很容易达成。,应用背景,CCU床位由原有5张扩充为17张 护士由原有9人增长为26名 部分人员CCU工作经历不足1年 CCU收治病人多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患者,此类病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相关文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颤发生率可以高达30%。 国外相关文献报道,心力衰竭死亡的病人中约40%是猝死,而猝死

2、的原因都是由于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可能耐受的室性心动过速。,科室情况,回顾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CCU共收治病人350人 其中心肌梗死病人约310例 心力衰竭病人约30例 其他10例 在病房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40例,主题选定,确定主题 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制定品管圈实施计划,实施时间: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 计划内容:包括主题选定、拟定计划书、现状分析、目标制定、问题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干预措施标准化。 工具选取:PDCA循环方法、鱼骨图、头脑风暴法 、要因对策矩阵图等品管圈工具。 活动频次:平均2周品管圈活动1次,对现状进行分

3、析、寻找原因及改进措施。,现状分析(一),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40个病人中 由心电监护仪报警提示后发现为15例 护士直接发现为20例 其他原因5例。,现状分析(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40个病人中 救治成功转出病人为31例 救治后成为植物人状态1例 死亡8例。,现状分析(三),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依赖监护设备。 经过考核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率不高,约为75%。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配合流程欠规范。 在急救过程中,仪器使用不熟练。,目标制定,通过品管圈的使用,提高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救护水平,由现有的75%提高至95%以上。 提高 CCU患者抢救成功率 营造CCU护理团队合作及学

4、习成长的环境。 发挥护士潜能,提高护理质量。,问题分析鱼骨法,对策拟定,根据主要原因制定计划、措施共15点 均做到有具体实施时间、主要负责人员,5W1H,对策实施与检讨,基本按照计划完成相应内容,有部分计划、措施仍在执行实施中。,效果确认,有形效果:涉及8个方面 无形效果:涉及6个方面(雷达图示),干预措施标准化涉及8项,修订新护士培训计划。 制定恶性心律失常识别与急救技术培训计划。 制定恶性心律失常识别与急救技术考核制度。 制定针对恶性心律失常识别与抢救流程。 修订抢救仪器、设备培训计划。 修订抢救仪器、设备考核制度。 制定心肺复苏医护配合培训计划。 制定心肺复苏医护配合培训制度。,小 结,应用科学的手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民主性、使每一位护士增加了参与感、满足感、荣誉感 提高了CCU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率及抢救成功率。 形成科室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问 题,由于品管圈成组为自由成组,在工作中关系较好、交往较多的护士自成一组,造成成员之间对待问题的看法一致性高,但是看待问题存在全面性受限、解决问题单一的情况。 因此在将来的应用中我们需积极改进分组策略,使品管圈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感谢您的聆听,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