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毕业论文-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上传人:武*** 文档编号:184585817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毕业论文-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单片机毕业论文-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单片机毕业论文-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单片机毕业论文-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单片机毕业论文-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片机毕业论文-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毕业论文-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05 年 11 月 18日题 目(包括副标题)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教师姓名系 别电子系职 称学生姓名班 级课题成果形式论文 设计说明书 实物 软件 其它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如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1)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利用锁相环技术产生一个高频正弦波,用单片机控制锁相环的分频比再与基准振荡源比较,从而产生一个PD信号,再经过低通产生一个直流电压来控制压控振荡,从而构成锁相环路,当压控振荡的频率与基准振荡源的频率相等时,环路锁定,输出一个稳定的正弦波,并用数码管来监测输出频率。(2)毕业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输出波形

2、没有明显失真正弦波的带宽从30MHz100MHz变化(3)工艺制作任务 利用万能板完成每个模块电路的焊接、调试。(4)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产生频带宽无失真的正弦波(5)应收集的文献资料1高吉祥,黄智伟,陈和.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2吴运昌.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4高吉祥,黄智伟,丁文霞.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5吴金戎,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6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

3、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年7日铃木宪次著,何中庸译,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科学出版社8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版9稻叶保.模拟技术应用技巧101例M.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10郑俭锋.I2C总线的控制与实现.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第7期11张俊谟. MCS-51和80C51系列单片机.电子世界,2001年,第8期12梅丽风,王艳秋,张军,et.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13吴金戌,沈庆阳,郭庭吉.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1版14周兴华.变容二极管和电调谐.电子世界,2000年,

4、第6期15徐守堂,杨志民,徐大诚.电视接收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周 次工作内容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九周第十、十一、十二周查找资料、设计电路方案论证、购买元件制作电路、程序设计系统制作、整体调试总结论文、准备答辩 教研室(学科组)主任签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系 别: 电子工程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11月22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

5、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专家组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3工程设计与软件开发类的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主要任务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3)研究路线与关键技术;(4)实验条件;(5)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等;4科研论文类的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的目的;(2)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3)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4)拟采用的研究手段;(5)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等;5开题报告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规范,且不少于2000

6、字;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包括科技期刊、教科书、专著等。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题目 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课题类型工程设计课题来源自拟成果形式实物同组同学无开题报告内容(可另附页) (详细内容见附页)指导教师意见(课题难度是否适中、工作量是否饱满、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工作条件是否具备等)指导教师签名: 月 日 专家组及系里意见(选题是否适宜、各项内容是否达到毕业设计(论文)大纲要求、整改意见等)专家组成员签字: 教学主任(签章): 月 日附件:开题报告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一、主要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完成一个无明显失真正弦波的设计,频率范围从30MHz100MHz可调。二、

7、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频率合成器是电子系统的心脏,是决定电子系统性能的关键设备,随着通信 、数字电视、卫星定位、航空航天、雷达和电子对抗等技术的发展,对频率合成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频率合成技术是将一个或多个高稳定、高精确度的标准频率经过一定变换,产生同样高稳定度和精确度的大量离散频率的技术。频率合成理论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目前的4种技术:直接频率合成技术、锁相频率合成技术、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技术和混合式频率合成技术。三、研究的路线与关键技术锁相式频率合成器是采用锁相环(PLL)进行频率合成的一种频率合成器。它是目前频率合成器的主流,可分为整数频率合成器和

8、分数频率合成器。在压控振 荡器与鉴相器之间的锁相环反馈回路上增加整数分频器,就形成了一个整数频率合成器。通过改变分频系数N,压控振荡器就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输出信号,其频率是参考信号频率的整数倍,因此称为整数频率合成器。输出信号之间的最小频率间隔等于参考信号的频率,而这一点也正是整数频率合成器的局限所在。图1是锁相式整数频率合成器的原理框图。参考分频器鉴相器LPF可变分频器fRfrVCO1/Nf0Vefout1/R图1 琐相式整数频率合成器原理框图 在VCO的输出端和鉴相器的输入端之间的反馈回路中加入了一个N的可变分频器。 高稳定度的参考振荡器信号fR经R次分频后,得到频率为fr的参考脉冲信号。

9、同时,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经N次分频后,得到频率为f0的脉冲信号,两个脉冲信号在鉴频鉴相进行频率或相位比较。当环路处于锁定状态时,输出信号频率: 0=Nr 显然,只要改变分频比N,即可实现输出不同频率的0,从而实现由r合成0的目的。其输出频率点间隔r。 由于单环PLL频率合成器难于同时满足合成器在频带宽度、频率分辨率和频率转换时间等多方面的性能要求,因此,现代通信与电子设备中采用多环PLL频率合成器、吞除脉冲式锁相环频率合成器或锁相环分数频率合成器。 在多环频率合成器中,使用多个锁相环路。如在三环锁相频率合成器中,高位环提供频率间隔较大的较高频率输出,低位环提供频率间隔较小的较低频率输出,加法环将

10、前两部分加起来,从而获得既有较高的工作频率,频率分辨率也很高,又能快速转换频率的合成信号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超高频工作情况下,为获得较大范围的频率选择(较多的频率数)和较小的步进频率,多采用吞除脉冲式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其实现方法为,在M分频器与压控振荡器之间插入高速双模前置分频器(P与(P1)和吞除脉冲计数器A,最终得到总频计数分频比: N=A(P+1)+P(M-A)=PM+A输出信号频率为: OUT=(PM+A) r 可见,频率范围扩展了P倍,而频率间隔仍然保持为较小的fr。 吞除脉冲锁相式整数环频率合成器是一种在通信、雷达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器件,它的最大特点是频率间隔小、工作

11、频率高。锁相式分数频率合成器的输出信号频率不必是参考信号频率的整数倍,可以是参考信号频率的小数倍。如果参考电压用fr表示,输出电压用out表示,那么输出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out=(N+K/M)r其中,K和M为整数,0KM,而M决定了小数频率合成器的精度。小数频率合成器 输出信号的最小频率间隔即输出频率精度由参考信号频率和小数频率合成器的分辨位数决定。由此可见,小数频率合成器在支持较高频率的参考信号的同时可以获得很高的输出频率精度。小数频率合成器有多种实现方式,其中小数频率合成器是最成功的实现方式。四、实验条件:利用电子系的实验室设备五、进度计划:序号毕业设计阶段性工作及成果时间

12、安排(初步)1、2、3、4、5、查找资料、设计电路方案论证、购买元件制作电路、程序设计系统制作、整体调试总结论文、准备答辩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十二周六、参考文献:1李广弟. 单片机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62高吉祥,黄智伟,陈和. 高频电子线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3吴运昌.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4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5高吉祥,黄智伟,丁文霞.数字电子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6吴金戎.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 日铃木宪次,何中庸译,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科学出版社.8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版9稻叶保.模拟技术应用技巧101例M.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10郑俭锋.I2C总线的控制与实现.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第7期11张俊谟. MCS-51和80C51系列单片机.电子世界,2001年,第8期12梅丽风,王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实验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