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必修3

上传人:应*** 文档编号:184571497 上传时间:2021-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 段 综 合 测 评 (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导学号:12322072】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A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互相诘难、批驳,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

2、的“礼”主要是指() 【导学号:12322073】A风俗B贡赋C礼仪D秩序D春秋时期,孔子强调“礼”即西周等级秩序,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指秩序,故选D。风俗、贡赋、礼仪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含义,A、B、C三项错误。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思想基础的是()A“奖励耕战”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D“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放在君主之上,显然是重视民生,因而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A项是法家思想;B、D两项是道家思想,故排除。4战国中

3、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导学号:12322074】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B“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项。A、C两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都不能体现融合倾向,排除。5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主张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一思想在西汉初年占据了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当时() 【导学号:12322075】A法家思想弊端暴露无遗B儒家思想未能形成体系C人心不古百姓怨声载道D战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D本题主要

4、考查西汉初年黄老政治的社会背景。材料中老子思想的主要政治含义是统治者不要增加民众负担,让民众自行休养生息,以达到“治”。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可知,秦末农民战争之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急需休养生息,故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盛行;答案为D项。6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中的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仁义恭俭“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ABCDD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有利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秩序;仁义恭俭指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天人感应”督促君主要施行仁政;故选D项

5、。7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强调“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其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使儒家思想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C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维护了封建统治D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专制皇权,防止暴政的出现B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理论基础,而大一统的实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故选B项。8下面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的争论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12322076】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C董仲舒“罢

6、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说有利于实现思想的统一,从而更好地维护“大一统”的局面,故选C项。9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存天理,灭人欲”C“知行合一”属于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朱子语类,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属于陆九渊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意思,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格物须是到处求”可得出是朱熹修养论中的“格物致知”,故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10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

7、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D根据材料“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可以确定与宋明理学有关,据此可排除A、B两项。朱熹的理学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来贯通明理的,而题干材料主张人性存在于人心之中,即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项。11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阳明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B整治人心

8、,挽救统治危机C提倡“知行合一”D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A从“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理论大众化,故选A项。12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导学号:12322077】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C宋明理学家提倡的修养论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最终达到维护封建秩序、封建制度的目的。13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

9、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A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与戴震的“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一致,故选A项。B、C、D三项的思想与戴震思想无相似之处。1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导学号:12322078】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下之所是未必是”BD项不是黄宗羲的思想;C项是经济主张,不符合“民主性”,这两项首先排除;A项强调反对君主专制;B项符合要求。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

10、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C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然后进行教化以改善习俗,故C项正确。16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这一主张() 【导学号:12322079】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D王夫之强调“理”“欲”的一致性,

11、明确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故选D项。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说法错误,排除。17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D是否由“贤人”来做统治者A“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来考察一切,故A项符合题意。18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导学号:12322080】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危及

12、社会秩序和道德D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会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故选D项。19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导学号:12322081】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B“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具有直接紧密的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所以选B项。20西欧中世纪后期,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

13、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这种变化表明() 【导学号:12322082】A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B神学放弃对教育的控制C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兴起D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C从题干材料“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可知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故选C项。21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是()A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C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D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A文艺复兴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而不是天主教,其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追求个性解放,故选A项。2

14、2路德曾说:“教皇、主教和王公、贵族、农民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导学号:12322083】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C现实世界人皆平等D反对封建君主统治C根据题中的“除职业外,并无区别”,说明了马丁路德并不是反对宗教信仰和神职人员的存在,而只是反对这种等级差别,A、B两项错误;D项与宗教改革无关。故选C项。23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C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D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B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口号,其代表人物之一康德主张“人非工具”,故B项正确。24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束缚促进人性的解放ABCDC智者运动没有提倡科学的观点,故错误;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三者都有,故正确;智者运动没有反对封建束缚,故错误;促进人性的解放三者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