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必修3

上传人:应*** 文档编号:184571494 上传时间:2021-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四)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魏源是中国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他的代表作是()A资政新篇B孔子改制考C海国图志D天演论C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的,故A项错误;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的著作,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代表作,故C项正确;天演论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严复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2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 【导学号:12322162】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维新变

2、法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B题目中的信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表明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B项。3鲁迅曾撰文评论某主张时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是() 【导学号:12322163】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B从题干材料“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可知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故选B项。4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

3、的是() 【导学号:12322164】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C“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实质相同,因此C项符合要求。5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A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B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B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到英国重金购回一台缝纫机,而对英国议会的态度是“无甚可观”;由此可见,洋务运动重视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毫不上心。故选B项。6“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4、;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提出该主张的是() 【导学号:12322165】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立宪派C材料体现了兴学校、变科举、变官制的变法思想,符合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故本题选C项。7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他打着孔子旗号的目的是()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变法寻找合理性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ABCDB康有为托古改制,宣传变法,打出孔子旗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巩固儒家的正统思想,而是为宣传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减少阻力,故选B项。8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用民权否定君权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是() 【导学号

5、:12322166】A郑观应B康有为C严复D梁启超C在宣传维新思想时,严复指出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故选C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今之聚书,务使海内学者知中国自古有穷理之学,而讲求要用之意,亦未遽逊,正不必惊望而无极,更不宜画界以自封。”龚郭清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会通中西的贡献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做完整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

6、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说明康有为该项观点的本质意图。(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讲求要用之意”“更不宜画界以自封”等信息,可以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本质意图是考查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

7、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1)观点: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主张中国应借鉴西方思想文化。本质意图:为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寻找理论依据。(2)原因: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冲A挑战练10近代学者在评价某部书时说:“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BCDA由“其书罗列甚远之国”可知,该部著作主要介绍了西方的有关情况,可谓开眼看世界之作,应是海国图志,A项正确。11梁启超批评当时某

8、个派别的主张时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派别的主张是()A实行民主共和B固守原先的封建统治C实行君民共主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由“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可知该派别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再结合“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该派别为洋务派,其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D项正确。12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导学号:12322167】A暴力革命B改良维新C民主共和D君主专制B由材料“何必定出于革命乎”可知,这

9、位思想家并不主张革命,其主张改良,故选B项。A、C两项是革命派的主张;D项是顽固派的主张。13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著述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D根据材料“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说明欧洲诸国与欧洲诸国相遇,恒以道理为权力,A项错误;根据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可知,道理不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民族平等,C项错误;根据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

10、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说明作者强调民族要自强,故选D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2322168】材料一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

11、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1)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康有为的观点。简要评论这些看法。解析第(1)问,“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

12、式的儒家管理方式”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第(2)问,据“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概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答案(1)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在维护中国的专制制度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保守势力强大。(2)观点: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康有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评论: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理论准备;抨击了顽固派“祖宗之法”的陈腐观念。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