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新人教必修3

上传人:应*** 文档编号:184571490 上传时间:2021-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新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新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新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新人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新人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新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新人教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导学号:12322141】A牛耕B蒸汽机C内燃机D互联网B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完成,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这样人类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过渡。2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导学号:12322142】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机、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C注意题干时间“1851年”,这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电灯泡和电话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B、D三项;C

2、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符合题意。3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B蒸汽机的发明是工匠们长期积累丰富生产经验的结果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方便可靠的动力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AB、C两项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大,排除;D项与材料中所述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故选A项。4IC乘车卡应用的是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一原理的发现者是() 【导学号:12322143】A达尔文B法拉第C牛顿D普朗克B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选B项。5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

3、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是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信息时代的到来B理性时代的到来C蒸汽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的到来D由“更明亮”“而不是害怕大自然的黑暗”可知这一发明是关于电灯之类照明工具的出现,这需要电的发明和使用才可以实现,D项符合题意。6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发生于()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

4、初D20世纪初D依据“电报和电话线缆”“电力铁路线”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选择D项。7198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C互联网只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颠覆,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信息,故错误;“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的信息说明互联网购物方便快捷,改变了传统的

5、购物方式,故C项正确;D项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错误。8如下图所示,每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力的重大突破,下列对其突破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B人类社会进入竞争时代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D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B图一是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图二是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图三是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故选B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12322144】材料一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

6、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分别使用什么能源作为动力?(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这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的火车机车和飞机分别是第一次工

7、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分别以煤和石油为能源。第(2)问,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3)问,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中国近代工业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答案(1)火车机车:第一次工业革命;能源:煤。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能源:石油。(2)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冲A挑战练10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

8、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B资产阶级对世界支配地位的确立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结果。所以本题选B项。11恩格斯在评价某项技术的意义时曾指出:“这一发现使工业彻底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里的“某项技术”应该指() 【导学号:12322145】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电力传输技术D蒸汽机、内燃机不可能使工业摆脱所有地方条件

9、限制。如果使遥远的水力利用成为可能,只能把水力变为电力传输过来,用电力为工业提供能源;因此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指的发明应是D项。12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导学号:12322146】A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D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D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并未改变工人的经济地位,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只是其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不能涵盖整体影响,故C项错误;结合上述结论,可以看

10、出D项正确。13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B现代信息技术无法代替蒸汽火车和轮船,A项错误;“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说明它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B项正确;现代信息技术与“出行方式”无关,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当时互联网尚未诞生,D项错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

11、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及产生的影响,并指出电力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的优越性。(2)根据材料二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提取图片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以从使用范围、动力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先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有机的系统”等,归纳出“地球村”的相关特点;根据题目要求列举加强各地联系的科技发明。答案(1)历史信息及影响: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人类开始告别用油灯照明的时代。优越性:用途更广;动力更大;应用更方便。(2)特点:世界各地的时空联系日益紧密,全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举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或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或飞机、电话、电报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