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84457408 上传时间:2021-06-21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60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20 分)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种春菜在田间地垄悄然探出头,娇弱的身子轻轻摇曳(y),而稚嫩的豌 豆尖更是惹人喜爱,叶子清澈通透如翡翠薄片,茎上嫩须迎风轻颤(chn), 引逗着人们去采撷。 B.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是一蹴(c)而就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摒 (bng)弃拜金主义,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帮助青少年成为科学研 究和技术攻坚的人才。 C. 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证博引的方式驰骋(chng)

2、上下五千年, 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传承,让观众眼界大开,堪称当下文化节目的扛 (gng)鼎之作。 D. 那些或坐落于安静的小镇古街、或藏身在喧嚣的商业密林的个性实体书店,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执拗(ni)生长,规模不大却洋溢着审美情趣,足以让灵魂 片刻栖(q)身。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摇曳”的“曳”读音错误,应为“y”; B.“摒弃”的“摒”读音错误,应为“bng”; C.“旁证博引”的“证”字形错误,应为“征”。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

3、 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 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 ,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 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 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 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 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孜孜不倦 B.不露声色 C.或许

4、 D. 留存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乙 C.丙 【答案】2.B 3. C 【解析】 【分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本处指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 色彩的追求不知疲倦,所以运用正确。 B.不露声色: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这里的陈述对象是器物, 是说器物的拙朴,而不是指人,所以不露声色运用错误。 C.或许:也许,不一定的意思。这里是指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也 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所以运用正确。 D.留存:存留、保存。本处指那些传统工艺家

5、具与器物除了保存在一些宫殿、 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所以运用正确。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分号”运用错误。“不仅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并非两个并列句子, 中间的“分号”应该改为“逗号”。 故选 C。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 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 改善生产。 B.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场力 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

6、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 尊重而砥砺前行。 C. 近期,公安部联合主要媒体网站持续推出反诈骗系列报道,不断加强社会宣 传,扩大宣传精准性,构建立足社区、覆盖全社会的宣传体系,掀起全社会共 同反诈骗的热潮。 D.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应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 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城市在职科技人员,退休人 员积极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是错误的。首先,“不但” 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放到“用户”前面;其次,在“用户”前面加上“使” ,否则属于中途易

7、辙。 B.“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以及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是错误的。“承担” 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最后加上“的重任”。 C.“扩大宣传精准性”是错误的。“扩大”和“精准性”搭配不当,可将“扩 大”改为“提高”。 故选 D。 5.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使用公筷广告:长筷短筷,筷筷都是你我的爱。 B. 论文答辩致谢语: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C. 垃圾分类宣传语:各得其所,细微处的文明之光。 D. 经典阅读推荐:智慧火源,值得为之付出热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

8、表达得体的能力。 B.“聆听”是错误的。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 有尊敬被听者的色彩。而且,这个词是由听讲者使用的。而这里面是指专家和 评委听自己的论文答辩,使用错误。 故选 B。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来,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的国宝,从感 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微纪录 片以小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关照社会,在讲好中国 故事、书写新时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食类纪录片向来最受欢迎。如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不仅带观者吃遍 全国各地,短片中更有故事有乡愁,一句“只需早起,你就能

9、找到故乡”不知 打开了多少人的味觉记忆。 美食养胃,国宝养眼。2017 年,如果国宝会说话横空出世,该片用文 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将精美与精彩浓缩在 5 分钟的短片中,推出之初 便引爆相关话题,“国宝热”持续至今。 微纪录片这一新型纪录片形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到每个人的身边, 记录典型人物,宣传地方风物,传承文化记忆,聚焦特别主题,定格了多彩中 国的一个个精彩瞬间,用镜头把各地的亮色呈现给相对固定在一地的受众。以 小角度记录人生和社会百态,为时代画像。 (1)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 (2)“真实性”,是微纪录片的基本要求。根据上文,谈谈对微纪录片“真实 性”的理解。要求

10、:语言简明、准确。 【答案】(1)示例:微纪录片:小视角呈现多彩中国 为时代画像的微 纪录片 (2)内容真实。如:取材于百姓日常或传统文化。 手法写实。如:用乡愁情结唤醒美食共鸣;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语段的陈述对象是微纪录片,然后说到微纪录片具有小视角、短时长的特点, 并且起到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记录多彩中国一个个精彩瞬间和记录人 生和社会百态、为时代画像的作用。概括题目时首先要体现文段的陈述对象, 比如本文的陈述对象是“微纪录片”,然后再体现其特点和作用,如微纪录片 可以为时代画像。因此标题可以为:

11、“为时代画像的微纪录片”,或者是“小 视角呈现多彩中国”。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作为纪录片,它的“真实性”无非表现为内容的真实和记录方法的真实,考生 可以根据这两个方面从文中去筛选有关内容。 第一段介绍的是微纪录片的内容,“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的国宝,从感人的抗 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微纪录片以小 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关照社会”,可见它记录的是 典型人物,宣传的是地方风物,传承的是文化记忆,而这些都取材于百姓的日 常或传统文化,所以从内容上来说微纪录片体现了真实性。 再看手法的真实,第二段

12、主要介绍美食类纪录片,“微纪录片早餐中国, 不仅带观者吃遍全国各地,短片中更有故事有乡愁,一句只需早起,你就能 找到故乡不知打开了多少人的味觉记忆”,真实记录美食和与之有关的故事、 情感;第三段介绍国宝,“如果国宝会说话横空出世,该片用文物讲文物, 用文物梳理文明,将精美与精彩浓缩在 5 分钟的短片中”,如果国宝会说话 用文物讲述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真实呈现国宝与文明的状况。可见微纪录 片的写实手法体现了真实性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3030 分)分) (一)(一)(101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读到的散文多数充满回忆的味道。一次旅行、一场际遇、

13、一位亲人、 一只宠物写作者回到书桌在回想之中开始写作。当然有着具体的情节、场 景和片段,但写作者的视角,往往是从终点望向来路;读者清楚或隐约地知道, 一切,属于过去完成时态。 我想特别强调这个词:时态。 我们假设,事件发生的完整顺序是从 1 排列到 10。小说从中间起笔很常见, 甚至只有 345 的部分,前史和尾声都隐藏在露出的冰山之下;顺序的颠倒、错 位与叠加,也是常用手段。小说的情节不断走动,我们仿佛听到金属指针每分 每秒制造的尾音,悬念和陡峭的转折随时随地酝酿其中。 散文通常如何处理时序呢?是站在终点位置平行回望,从 1 到 10 按部就班 地重述,无论 1 和 10 之间相距多远,我们

14、总是忙于在事件结束之后,开始“事 后诸葛亮”地讲道理。当小说的时态进行自如变换的时候,作家需要跃起,跳 离原地,这时出现了平面之上的点,使叙述多维和立体。许多散文写作者相对 懒惰,缺乏弹跳的运动能力,作品平铺直叙,相当于扁平的二维世界。一切, 只是为一锤定音的“道理”做铺垫,所以对从 1 到 10 的整个过程,往往进行潦 草而剧烈的概括,就像压缩饼干一样,只剩干燥、单调和基础的维生热量,却 丧失了新鲜的水分和味道。这样的散文写作,形同制作标本。 正在进行时的好处是什么?把读者凌空抓起来,直接扔进叙述的情境中。 即使是回忆体小说,也强调情节和细节带来的效果逼真的还原体验。小说家要 带领读者在丰富

15、、复杂、紧张、多变的仿真景况中做出临场反应。而这种技术 手段,似乎被散文所遗忘。也许散文更多跟个人经验相关,经验都是过去的, 而我们又急于把经验中的“道”提炼出来。 所谓进行时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当读者迷惑:现在有些散文为什么写得像小说?是对小说的借鉴吗?我认为不 是。问题的核心在于进行时态的介入。随着散文表述时态的变化,散文的场景、 结构、节奏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散文以正在进行时态来构思和描写,就不像过去那么四平八稳,可能出现 突然的意外和陡峭的翻转。少了定数,多了变数;不是直接揭翻底牌,而是悬 念埋伏;更注重过程和细节,而非概括性的总结。文学的魅力就在

16、于此,它不 像数学一样有着公式和标准答案,而是具有难以概括的美妙的可能性;即使答 案偶尔是唯一的,过程也依然能有多种、多重、多变的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散文上手不难,写好并不容易。散文的耗材严重。人生的经历 密如丛林,开始做家具,很快只能做筷子,后来就只够做牙签的,最后干脆没 柴烧了。假设我们改变散文的构思和表达方式,就能够更“环保”地使用材料。 进行时态式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部分缓解散文的资源性匮乏。 就像散文长度的变化不仅是字数叠加,而且带来了重要的结构之变一样。 我认为时态之变,也会为散文读者带来更为生动而复杂的审美体验。以正在进 行时态写作!对于写作者来说,散文不仅有终点的视角,也有途中的视角;对 于读者而言,散文时态的改变,使他们的角色从旁观到参与,从被告诫到共分 享。 散文要表现“此时此刻”,这使我们不会忽略沿途的风景;“现在”,连 接过去的屐痕,也指向未来的光亮。 (周晓枫散文的时态,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进行时态”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家和小说家一直掌握着运用进行时态写作的技术手段,他们可以带领读 者在仿真的叙述情境中体验丰富、复杂、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