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84374583 上传时间:2021-06-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思考多少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生多年来一直发出这样的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如果说每一节课都有其重难点,那么作文教学应该说是整个教学领域的重难点。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有史以来都是重头戏,说它占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缺乏以道出其重要性和决定性。我们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对整个小学乃至中学大学更甚至学生的一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进而整个学校办学的灵魂。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究其原因就是作文教学训练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层次清楚

2、的训练体系,最起码没有一个比拟清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作文教学处于无序化状态。几年来,我曾先后屡次去凤城东方红小学观摩听课。反复学习他们的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对他们的“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探究和实践,根本上领会了这一作文教学法的精髓。可将其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阶段,六步训练。一个核心:开展思维,开展语言,提高作文水平。三个阶段:根底训练阶段,单项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六步训练:一年级看图说话;二年级看图写话;三年级片段写作;四年级观察想象作文;五年级命题篇章写作;六年级全面达标综合训练。我们通过学习探讨研究实践,对贯穿六步训练过程中的小学作文

3、课堂教学模式做了根本的探究,每一节作文课堂教学也可以概括为:“三段六步。三段:1.思维阶段,教师指导。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口述表达;2. 书面表达阶段,学生述后写作起草作文。3.师生点评阶段, 师生点评作文,学生修改定稿。六步: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议修改。第一阶段:作文指导。一教师主导。作文指导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其重要分量不言而喻。但是过去的作文指导一是简单化,教师布置一篇作文,出个题目,程式化的说几句,然后学生绞尽脑汁,搬出一大摞作文书,胡乱的翻看胡乱的拼凑,交差了事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局面和结果?关键是没有找到作文指导的突破口。其实作文指导就两个切入点或者叫侧重点:一是内容上指导作文,重点

4、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好比是“巧妇,“写什么好比是“米。二是从形式上指导作文,重在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怎么写好比是“炊。正所谓“巧妇易做有米之炊。例如:东方红小学四年级蔡贵贤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让爱住我家?指导阶段:1.展示课件,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 2.展示指导提示课件: 1当一个人在外的时候,最想念的人是谁? 2当取得好成绩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儿,最想告诉的人是谁? 3在你的家里有哪些快乐和伤感的事儿。 4你的家人和你的同学当中谁最幽默。 5你喜欢你的家吗?最爱她的哪一点。 从这一指导课例我们不难看出蔡老师很好的在创设情境和写

5、作提示当中帮助学生解决了“写什么“米的问题。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点:这位老师在内容上指导写作都是从学生生活家和学校实际出发,教会学生丛生当中的细微之处挖掘作文素材。因为,作文指导本来就不应该局限在课堂40分钟之内,更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的小天地里。作文的功夫在向外,行万里路犹如读万卷书。读书如能破万卷,下笔何愁如有神。二学生主体,审题构思口述。这是一个把思维审题构思和口头语言表述完美有机结合的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过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我们开展儿童的思维,也就无疑的影响着他们的语言;而我们开展儿童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促进他们思维的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思维和表达具有明显的

6、差异性和不同步性。在一分钟之内思维使用的语言可以到达450个字,口头表述可到达150个字,书面表达不超过30个字。思维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心游万仞,精鹜八极。如此迅捷的思维,幻化成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于上青天实不为过啊!如果持之以恒的坚持把思维和口头语言表述完美的结合起来,由审题思考到口语表述再到书面表达,这样就把思维形成的内部语言转换成口语表述的外部语言,使思维得以用比拟完整的句子表现出来,有利于形成书面语言,使思维的结果更加清晰,到达了思维生生之间共享的理想境界。例如:xx乡南隈子小学二年级李越慧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植树?这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1.

7、在黑板上张贴展示教师自己画的一幅小学生植树的图画。2.审题构思口头表述提示:1 图画上都有什么?2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3 小鹿和小狗跑过来会对小树苗和小朋友说什么?4 小鸟儿飞过来会说些什么?5 植树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6 小朋友们,把你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好不好啊?然后小组同学之间叽叽喳喳,甚至有的小朋友都离开座位到别的小组。真是一幅天真童趣儿热闹非凡,积极探究争相表达的美丽画卷。从这位新老师的指导过程可以看出思维和语言的完美结合的作文指导。在这个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独霸课堂一手遮天模式。教师为主导,重在“导。学生为主体,表达学生才是作文课堂教学的主人。还要告诉

8、学生,作文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无非是把自己看到东西,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不要认为“作文是老虎,即使是“老虎,也可以随便它的摸屁股。轻松幽默,消除孩子们“畏作文如虎的恐惧心理,微笑思索,快乐想象,从天真的心灵里唱出欢快的作文之歌儿。第二阶段:学生构思起草作文。有了前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指导阶段,学生在本节课作文思维和口语表述已经到达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书面起草写作只不过是把说的进行一下深入的加工和整理,应该是驾轻就熟,轻车熟路了。老师可在座位间巡视解决孩子们的疑难问题,所以毋庸赘述。第三阶段:师生点评,修改定稿。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是 课上指导学生写作,课堂剩余时间学生胡乱的翻阅作文选

9、,课余时间写作文,上交到任课教师进行批改,最后随便找个时间讲评作文,不负责任的老师根本不讲评。这样的别离式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为地延缓了作文信息反应,学生不能及时的获得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作文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不能及时的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作文根本上来说是“闭门造车,应付了事。我们通过系统的学习观摩实践探究,把对学生的作文评改和指导,写作一样放在一节作文课堂上。学生能够及时的从老师和同学们两方面的点评获得反应信息,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能够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而且在此之前,学生对作文构思相互研讨探究,合作交流。这样无论对于作文指导还是写作都将是利莫大焉。如何进行点评?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上主

10、导作用的位置,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少说话,说精要的话。其二,教给学生点评作文的方法。不同年级作文的要求不同,需要在作文当中表达的内容和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不尽相同。即使是同年级,作文题材,体裁不同,写作要求和点评要求也需要有差异存在。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选材是否典型并接近生活;构思是否巧妙,语句是否通顺;运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修辞方法;有哪些经典的语句等等。重要的不是学生能够点评出多少内涵,也不在于学生点评的是否准确,更不在于把学生培养成评论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说出对他们耳朵里听到的同学们的作文的感受,这又是一个由“耳闻思维口语表述结合在一起的更高一层的作文训练。诚然,

11、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仅仅依靠一两节精彩充分的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做到:(一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帮助学生做好生活积累。从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当中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生活色彩。比方红旗小学这个学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春游,绘画展览,读书竞赛,歌舞表演等。引导学生倾吐生活积累。于漪老师说过:“学生生活是很丰富的。没孩子头脑里都有一个活的仓库。教师要善于给他们抽个线头儿,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自己的仓库里寻找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东西来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经常启发学生观察感悟生活,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积累中寻找写作材料。这一点我建议我们的学校要经常组织老师去东方红小学观摩学习,然后认真研讨并且付诸实践,对我们作文教学乃至整个教学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二必须突破目前两周一文的传统模式。小学生作文其实就是练笔行为,目的在于形成作文技能。没有充分的量 的积累很难达成质的飞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每个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活动,作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活动,数学英语科学等等。所有的校园社会家庭生活都围绕一个中心,一个灵魂作文教学,那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指日可待。另:作文课堂教学 时间分配:作文指导(10分钟)起草写作15分钟朗读作品,师生点评1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