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 教法学法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184259011 上传时间:2021-06-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 教法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 教法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 教法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 教法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 教法学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 教法学法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昌江思源实验学校王海平内容提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词:情境创新意识和谐 质疑茁壮成长思维能力学源于思寻根问底创新精神根本概念建立新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和江泽民的重要思想为

2、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开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开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生的愿望和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人在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现在本人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新课程强调教学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3、,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课堂环境,学会动脑思考问题,敢于动口表达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学和通过自己参与感受发挥自身的潜能,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节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音乐?生命之歌?其次,让学生谈谈当挫折来临时,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谈谈假设是你,你会怎么面对。再次讨论归纳:1生活目标不同2生活态度不同3生活阅历不同4心理准备不同5身体状况不同6得到帮助情况不同采用音乐衬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内容,从而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情景,既可使学生在听觉享受中激起学习兴趣,展开想象,又可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二、充

4、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协作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讨论,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实际上新发现、新见解往往就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讲座中产生。给学生看书,阅读思考的足够空间,从而启动学生内驱力。变接受知识的机器为知识探究者,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发挥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热情发现亮点。良好的心境可以思想活泼思维敏捷,热情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师严、“教师权威,恰恰这些观念与思想给学生创造力的开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平等的心态从事教学,教师要

5、学会宽容,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中学阶段,好奇心、想象力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表现,是创新素质的得到提高茁壮成长的阶段。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新课时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多向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师生交往新观念?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信息时代的出现,虽然不会取代教师职业,但是确实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为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价钱能猜测一下对方的身份吗?为什么?时代

6、的进步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看来我们与老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师生关系的新观念。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启迪学生创造思维,进而展示探究性的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从网络对话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网络本身并不陌生,而且还颇为熟悉,材料能贴近学生,而现实中确实也有许多老师运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材料真实。如?给未来插上翅膀?一课,请学生发言答复这样的一个问题:小时候你的理想是什么?现在你的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以心灵为笔,以生活为线。画出自己的理想蓝图。以这样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稳固所学知识。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古人云:“

7、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不疑那么不进。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可能引发创新的欲望,任何创造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寻根问底,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富有创见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例如教学?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逆反心理?一课,讲述故事: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搅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爸爸也难过地说:“自从挂了那张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但华华却不以为然。引发讨论:父母为什么会难过?你对此怎么看待?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

8、况,你会怎么办?如果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家庭规那么并遵照这个规那么去做,结果可能会怎么样?这些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自然的是渴望独立,渴望成熟的表现。但是这些冲突和对立会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我们不能以“正常为理由任其开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每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既是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归宿。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主要包括独立的阅读能力,独立

9、的思考能力等。科学上的创立新学说的人都是思维独立性很强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因材施教,设计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恰当程度的自学提纲,通过不同层次富有启发性的设问,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进入新知识领域。学生自学时,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参与。教师除了掌握全班的动态外,还要进行个别辅导和检查,对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引导,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会终生受用无穷。要按照教材内容课堂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自学方式。在学习到第一课第一节第三方框时,

10、先让学生预习?实施科教兴国的开展战略?,本方框主要讲两个问题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后用小黑板事先写好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练习,从练习过程中对容易产生分歧的内容组织小组讨论,重点掌握第一个问题。还要多设计一些不同的题型,一般知识点多进行阅读,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对重点内容进行概括,表述和说明,其中包括哪些根本概念,根本观点和根本问题,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要把握重点内容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等。具体耐心指导学生制订自学方案和掌握方法,严格要求学生切实落实自学方案,通过课前提问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单元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复习和掌握效果,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思考的程

11、度。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对学生进行分析。在重点和难点知识上点拨指引,在根底知识的辨析过程中要拨正路,鼓励学生善于把握思维的脉搏,及时指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努力思考。根据学生不同条件和教材的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特别培养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效果。总之,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是上好一堂课的根底,是创新教育进入课堂的前提,是学生以最正确状态参与学习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的勇气,最根本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尊重学生人格,从头到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时机,

12、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究,再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开展潜能和个性,使学生对创新产生热爱的情感,根据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兴趣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的局面。从而更好地提高全体学习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教育部根底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序言第2页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刘强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