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84216951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总复习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03文言文阅读济宁4(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

2、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汙(w)池:水池。水潦:雨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 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焉A复到舅家问焉 B且焉置土石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

3、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分析】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

4、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孔子对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可以让人整天不觉厌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那个人容貌不值得看,勇力不值得怕,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够

5、不修饰。不修饰就是不礼貌,不礼貌就会失去别人的亲近,就没有了别人对你的忠诚,没有了忠诚也就没有了礼,失去了礼也就不能自立。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譬如污水池,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推辞。辞:推辞。解释不正确。B句意: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

6、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治:研究。解释正确。C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解释正确。D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到。解释不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例句句意为: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焉”,指示代词,那里;A句意为:再去舅舅家问他怎么样。“焉”,代词,指方仲永的情况;B句意为: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焉”,哪里;C句意为: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测,害怕有埋伏在那里。“焉”,那里;D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

7、玩弄它。焉”,语气助词,无意;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BCD都正确;A有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故选:A。(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有:即,就应该。更,重新。见事,认清事物。故译为:和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根据句意: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可划分节奏为: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

8、者/岂非学者之效也?答案:(1)D(2)C(3)A(4)和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5)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点评】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罝、状语后罝)、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滨州【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10、 疾:快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1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3分)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D评分:共3分11.C评分:共3分1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11、(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3.湍急纡回(深)侧面评分:共3分。每空1分,第一空意思对即可。1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评分:共2分。只答出“热爱”或“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1分德州(二)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0.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荆州)此用

12、武之国 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3分)(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13、。”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12.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何陋之

14、有? 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战于长勺。14.翻译下面句子。(3分)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15.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10.(3分)C11.(3分)淡泊名利 正面:面对物欲横流、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他能够独善其身,保持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反面:他的思想消极避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对社会发展有不利的方面。12.(3分)B13.(3分)B14.(3分)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15.(3分)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东营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