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党课走在扶贫第一线教材PPT课件

上传人:若*** 文档编号:184216147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政党课走在扶贫第一线教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党政党课走在扶贫第一线教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党政党课走在扶贫第一线教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党政党课走在扶贫第一线教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党政党课走在扶贫第一线教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政党课走在扶贫第一线教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党课走在扶贫第一线教材PPT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在教育扶贫第一线,教育扶贫党政党建党课PPT课件,主讲人:XXX 时间:20XX.XX,第一部分 了解建档立卡学生,(一)什么建档立卡学生?,1、拥有扶贫手册,且手册中有该生的名字。 2、国家扶贫库有该生的数据,该数据为动态的,每学期都有变化。,(二)贫困户的类型?,1、未脱贫 2、已脱贫 3、稳定脱贫,(三)为什么要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政治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扶贫是系统工程,既要扩充教育资源,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有学上”,又要实施学生资助,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上得起”,还要提升教育质量,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上得好”。,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四)扶贫与教师有什么关系?,第二部分 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一)学前教育政策,1.就学扶助: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发放500元。 2.特困救助: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特别救助。,(二)义务教育政策,1.就学扶助: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学年给予800元。同时可叠加享受孤残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就学扶助政策,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800元。 2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对建档立卡家庭寄宿生提供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生活补助。 3.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作业本、同步练习册、填充图册、

3、寒暑假作业、试卷等教辅材料费用。 4.特困救助:对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特别就学救助。,1.免学费: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的学杂费,对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公办学校标准给予补助。 2.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最高档,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三)普通高中教育政策,3.就学扶助: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同时可叠加享受孤残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就学扶助政策,每生每年1000元。 4.助学贷款

4、: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办理助学贷款2000元,如之前在校期间未落实务必进行补贷,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承担。 5.特困救助:对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特别就学扶助。,(三)普通高中教育政策,(四)中等职业教育政策,1.免学费: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学费。 2.国家助学金:对具有正式学籍并就读于我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资助,每年按照10个月发放,每月200元。,(四)中等职业教育政策,3. 就学扶助

5、: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同时可叠加享受孤残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就学扶助政策,每生每年1000元。 4. 助学贷款: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可办理助学贷款2000元,如之前在校期间未落实务必进行补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产生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承担。 5.特困救助:对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特别就学扶助。,(五)高等教育政策,1.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 2.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省内院校录取的每生资助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每生资助1000元。 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学生每学年贷款不超过8000元,研

6、究生每学年贷款不超过12000元,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财政承担。,(五)高等教育政策,4.就学扶助:对于首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发放2000元的一次性就学扶助资金。 建档立卡学生考上大学不用愁,政府多项实惠让人生更精彩。 8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校期间无利息,学费不用愁;3000元国家助学金和首次办理助学贷款 2000元就学扶助资金,生活费用不用愁;新生入学资助,省内院校500元,省外院校1000元,入学路费不用愁; 政府多重保障,学子尽沐阳光,代际贫困阻断,幸福生活走起。,第三部分 帮扶方式,(一)建立四项清单,校长和帮扶责任人(班主任)要做到

7、两个“一口清”,一是对建档立卡学生生活和学习状况“一口清” ;二是对该生应享受的资助政策“一口清” 。 学校经比对审核确定建档立卡学生后认真填写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所在学校、所在年级、所在班级、联系电话(手机)、家庭地址,(班主任)姓名和联系方式等表中要求的各项信息。,(二)落实扶助政策,帮扶责任人(班主任)要熟知教育扶贫政策,针对每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家庭状况确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负责帮助学生落实应享资助政策,切实做到应享尽享、一人都不少、一项都不漏,并通过电话回访和家访对所帮扶的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并及时告知家长受助情况。 到学生家中张贴明白卡,核实学生资金落实情况。,(三)、工作任务(

8、班主任),1.了解政策,熟悉流程。 学生应该享受哪些政策,每项政策的办理流程 2.进行家访,了解情况。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并告知家长,联合家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了解资助政策知晓情况 3.落实政策,确保满意。 告知受助情况,张贴明白卡,第四部分 班主任开学工作,(一)建档立卡学生资料收集,1、民办幼儿园填写明白卡 2、义务教育学生教辅减免申请表 3、建档立卡学生核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 4、民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社保卡账号的收集。,一、资助范围: 1、在籍在校住宿学生; 2、在籍在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学生; 3、父母双亡或单亲的子女,残疾、大

9、病或因意外事故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 4、家中因意外灾害致经济重大损失的子女; 5、其他家庭情况困难学生。 下列情况不予以资助: 1、在校期间有上网、抽烟、赌博、打架、拿手机等不良行为屡教不改者; 2、生活不节俭有随意花钱,浪费钱财行为者; 3、在资助申请中弄虚作假的; 4、父母双方均为正式在编在岗国家公职人员,三年内无重大家庭变故者。,(二)亳州十中寄宿生生活补助实施办法,(二)亳州十中寄宿生生活补助实施办法,三、申请资助程序: 1、填写申请表; 2、出具证明材料 (1)、填写贫困住宿生申请表; (2)、亳州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证;父母双亡的证明材料;残疾证等。 3、根据贫困寄宿生资助范围和资助

10、人数进行审核,确定各班学生名单。 4、班主任、班级学生代表进行调查写出评议,在班内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 5、学校审核后,并在校务公开栏内对申请资助的学生情况进行公示。 6、公示无异议,学生填写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申请表、上交建设银行卡号及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一张(注:卡号户名要与身份证姓名一致),发放补助。,(三)中职免学费,中央与我省共同设立中职国家免学费,用于免除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学费,我校免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比例按在籍在校城市学生总人数的10%确

11、定。我省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及亳州市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全部纳入国家免学费范围。,(四)国家助学金,中央与我省共同设立中职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按在校生总数的15%确定。我省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及亳州市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范围。,(五)中职校内资助政策,按国家规定,我校必须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不少于5%的经费,用于发放校内奖学金、校内助学金、孤残资助、学费减免、勤工俭学和生活困难补助等。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

12、用,建立并完善校内资助明细账备查。 我校校内资助 一、校内奖学金 二、校内助学金 三、特困补助 四、住宿费减免,(六)亳州市就学扶助政策,1.对具有亳州户籍且就读于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在校建档立卡、城市低保贫困家庭子女给予每生每年1000元就学扶助,同时每年还可以在银行办理最高2000元的就学扶助贷款。 2.对具有亳州户籍且就读于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在校孤残学生或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子女给予每生每年1000元就学扶助。 3.对具有亳州户籍且就读于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在校的学生,困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意外意外事故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给予一次性2000元特别就学扶助。,感谢观看,教育扶贫党政党建党课PPT课件,主讲人:XXX 时间:20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