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4215054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荐)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一(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下列语句的语意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2、“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崇尚

2、自由 崇尚法治 权利重于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 B C D3、近年来,很多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潜在特质、专业意向或职业需求,扬长避短,更快走向成功之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我们( )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分析 确定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分析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 一旦确定目标,就要付诸行动不再调整ABCD4、人们常说:谋定而后动。要踏上新征程,首先要明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是( )A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D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5、随着人工智能技

3、术的进步,智能门锁、智能窗帘等智能家居逐渐成为人们的贴心助手。这反映了( )A创新让生活更美好B创新引领国家走向富强C创新促进社会变革D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6、有识之士认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动要从“礼让”向“理让”转变,不仅要规范机动车避让行人,更要倡导行人与机动车互相避让,违法行走的路人,不应在“礼让斑马线”的范围。这一观点强调了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行使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相同的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ABCD7、“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表明( )A“我

4、为人人”的前提是“人人为我”B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他人利益C有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才有保障D我们应积极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民主专政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9、“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踩出阳关道。”这句谚语启发我们( )A集体中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B集体的力量取决于集体成员数量的多少C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汇聚可产生强大的合力D集体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写入我国宪法。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治理,主宰世界新格局有利于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中国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繁荣A B C D11、“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此,下列评论错误的是()A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主要看经济发展B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C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D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12、“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

6、于圣人矣。”这一名言蕴含的做人道理是( )A良好的集体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B要自觉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C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D只要有共同目标,集体就能够获得成功13、如图漫画选村长中的行为( )A妨碍村民正确行使监督权B剥夺了其他候选人的被选举权C体现公民享有选举的权利和自由D损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败坏社会风气14、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批判性。对“思维的批判性”理解正确的是( )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批判只针对事物本身,而不攻击他人 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批判只是一味否定,不考虑他人的感受ABCD15、

7、“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能依次体现画线歌词寓意的是( )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才能得到实现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我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平衡,充分发展贡献力量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紧密联系,高度统一的ABCD16、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先后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总体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8、强国-基本实现现代化D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7、李某因贩卖公民个人财产信息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赵某因开车不慎撞坏余某房屋遭起诉,人民法院判其恢复房屋原状。李某和赵某的行为分别是(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18、某校九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主题,提出下列观点,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

9、治制度ABCD19、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时不我待,中国要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就要( )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宰权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A B C D20、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10、间的矛盾21、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不侵犯权利”是社会法律的底线。这种权利,如霍姆斯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启示我们(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相辅相成的C有序的社会需要特定的规则D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2、今年3月5日这天杭州谢先生带孩子乘公交车回家,到站时车起大雨本以为会和孩子淋雨回家没想到公交车司机递给他一把伞,谢先生十分感动事后他定做了100把“爱心伞”寄到公交公司。对此你的感悟是( )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要体谅他人、助人为乐学会感恩传递正能量要宽容他人、严以律已A B C D23、有一天

11、,孔雀向喜鹊哭诉:“我的声音太难听了。人家黄莺的声音多美妙啊。”喜鹊安慰道:“可是你有美丽的羽毛,这是别的鸟儿都不能比的。”对话告诉我们( )A 美丽的羽毛比美妙的声音更重要B只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最客观C要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D从外在形象认识自己最重要24、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25、“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

12、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这是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黄大年的颁奖辞。材料体现了黄大年( )履行了公民的法定义务 在奉献中提升了生命价值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高尚境界 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BCD二、材料分析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材料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 阶段,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二是出现贫富悬殊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 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自2010年我国人均GDP迈过 4000美元,正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就翻了 一倍有余,2017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

13、9100美元,基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内外条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上限 12000美元已成必然。然而,回归到普通居民身上,情况却不是这般乐观。虽然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进度却赶不 上人均GDP这一指标;而近年来经济形势的低迷与下行压力的与日倶增,也直接削弱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势头。材料二:国家“ +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努力跨越中等收 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作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 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1)材料一说明党和政府必须坚持什么发展思想?这一发展思 想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2)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何重要意义?(3)请你从“改革”的角度谈谈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该如何做。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亦劳止,可小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追求的小康社会,今天已触手可及。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1)“国无信则衰,人无信不立。”党中央的郑重承诺对我们青少年践行诚信有哪些启示?材料二:五十六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