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春秋笔法”古文学专业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4209553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中的“春秋笔法”古文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史记》中的“春秋笔法”古文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史记》中的“春秋笔法”古文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史记》中的“春秋笔法”古文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史记》中的“春秋笔法”古文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记》中的“春秋笔法”古文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中的“春秋笔法”古文学专业(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记中的“春秋笔法”摘要: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其独有的魅力和文风艺术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在历史意识空前发展的周代,“史官文化”因为史官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肩负对现实的责任而成熟,以春秋为例,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是要原始察终,惩恶扬善,拨乱反正,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他的爱憎,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被誉为“春秋笔法”,影响着后代史传文学作品。史记,作为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约成书于

2、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司马迁借鉴了诗经和楚辞、战国散文中酣畅淋漓的风格,又将“春秋笔法”发挥到了极致;在完成自己毕生抱负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司马迁的史记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巅峰。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人格的魅力作为抑扬的标准。司马迁的史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 这些全部使史记不仅成为史书之典范,也是不朽的文学名著,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然“春秋笔法”是“微言大义”“刺讥褒贬”,探究史记

3、中的叙事艺术的特点,能深刻反映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爱憎情感,也能了解到作者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关键词:春秋笔法;史记;继承;发展中文图书分类号:I106.4Historical Record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Abstract : Revenge is the common humanity of all ethnic groups have prevailed over a cultural phenomenon , it has in the West have a long history . Revenge behind c

4、ontains a complex social causes and profound human basis , thus , revenge is widely expressed in literature. Count of Monte Cristo is famou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revenge novels , Dumas its shape to become a very vindictive God on earth through its power to criticize the restoration o

5、f the peoples brutal persecution of anti-restoration . Heiwa is reflects the ethnic Secret History masterpiece White Deer is a key figure , the author of its shape into a tragic avenger to express a rational refl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 Two works have shaped the image of a deep Avenger , both

6、 revenge and for similar reasons yet to two different roads , Count of Monte Cristo and Heiwa means in terms of revenge , revenge results , revenge objects ideology behind other aspects have a high comparable.From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and Heiwa image of origin of these two environments revenge

7、,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f revenge , vengeance and revenge means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inall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Avengers in a similar

8、 but opposite reasons of revenge , a deep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era , the impact of culture and the author of two Avengers .Keywords: Succinct;Historical Records;Inherit;DevelopingClassification: I106.4目 次致 谢41.1研究意义81.2国内外研究现状91.3研究思路102“春秋笔法”112.1何为“春秋笔法”112.2“春秋笔法”在春秋中的运用112.2.1“微而显”112.2.2“志而晦

9、”122.2.3“婉而成章”122.2.4“尽而不污”132.2.5“惩恶而劝善”143史记的“春秋笔法”143.1史记对“春秋笔法”的继承143.1.1“微而显”,指辞微且义显。143.1.2“志而晦”,是记得隐晦153.1.3“婉而成章”,指委婉含蓄,婉转曲折163.1.4“尽而不污”,即直书其事,真实记载173.1.5“惩恶而劝善” 是指善名必写,恶名也记,赏罚分明,用来劝惩。183.2史记对“春秋笔法”的创新和发展183.2.1变换叙述口吻以传达“微意”183.2.2以丰富的修辞手段来传达“微意”204从史记的“春秋笔法”看司马迁224.1司马迁始终遵循春秋的道德评判观点224.2司马

10、迁提倡“德治”的政治思想234.3司马迁坚持“严谨求实”的史学精神244.4司马迁本质上仍然维护“君臣上下”的礼学思想255结语251 引言1.1 研究意义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其独有的魅力和文风艺术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在历史意识空前发展的周代,“史官文化”因为史官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肩负对现实的责任而成熟,以春秋为例,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词,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传为孔子所作。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它虽然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但其记事随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

11、文。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是要原始察终,惩恶扬善,拨乱反正,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他的爱憎,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被誉为“春秋笔法”,影响着后代史传文学作品。阐述春秋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其中的左传在阐述春秋思想之外,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左传语言精练,文辞优美,其叙事手法历来为人称道,在对战争的记叙时,善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战场氛围,不闻刀剑之声,却如亲历沙场;人物成

12、为主角,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相比左传,公羊传重在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而略于叙事,可谓训释之传。在训释春秋颇多牵强附会之处,当代学者杨伯峻甚至称它“不是空话,便是怪话”,但由于其中所表述“大同统一”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公羊学屡兴不绝,西汉乃极盛之期。 史记,作为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约成书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史记”一词,东汉之前乃一切史书之统称,后始为司马迁史书之专称,原书最初被称为太史公书,到东汉桓帝才改称为史记。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司马迁借鉴了诗

13、经和楚辞、战国散文中酣畅淋漓的风格,又将“春秋笔法”发挥到了极致;在完成自己毕生抱负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司马迁的史记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巅峰。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人格的魅力作为抑扬的标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例如对于失败者项羽,写项羽之神勇,诸侯将“莫敢仰视”,写虞姬项羽之别,悲歌和应,更是千古离别之冠,赚近诗人才子笔墨,荡尽失意之仁哀肠;他善于将人物置于广阔社会背景下,使得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强烈的传奇色彩又赋予人物神秘感。司马迁的史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

14、这些全部使史记不仅成为史书之典范,也是不朽的文学名著,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然“春秋笔法”是“微言大义”“刺讥褒贬”,探究史记中的叙事艺术的特点,能深刻反映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爱憎情感,也能了解到作者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对于史记的研究,前人就已经十分重视了。在20世纪初,梁启超的眼光超出了前人许多。后来到了三四十年代,研究史记的成果多了起来。其中李长之先生,他先是在40年代发表了若干单篇文章,后来集成一个集子。到了五六十年代,研究的文章数量明显增多,特别是白寿彝先生,他对史记思想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司马亲“究天人之际

15、,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观点研究得很深入,他撰写的史记新论虽然篇幅不长,却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多数学者对史记的研究也慢慢集中在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三句话的理解和表达上。不难看出,这三句话串联起司马迁整部史记,这包含了对人的描写,对历史事件的个人解析和看法,更是他对春秋中所熟练运用的暗喻褒贬手法的巧妙运用和开拓创新的继承和发展。西方对史记的研究首先要从它的译介说起。史记的主要西语译本有德文译本,法文译本,英文译本。其中最早的德文译本是在19世纪中期,奥地利汉学家先驱菲茨迈耶把史记24卷译成德文,零散发表在维也纳科学院会议报告上。后在1956年,一专门研究史记文献而著名的德国汉学家弗勒兹杰格的译文,史记卷82,载入中日研究:安德烈韦德迈尔诞生80周年纪念文集。在法国,最早大规模译介史记的是汉学家沙畹博士。1972年,吴德明撰写的 史记 卷117 司马相如列传 译注是一种面向专家的学术性译介与研究的翻译典范,注重不同释义的考证,吸收了中国传统注疏、文学和语文学研究的成果。译风严谨,译语华贵、优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