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4209484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遥人生叙事的深层结构叙事理论认为,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叙事性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我们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第一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我们称为表层结构,后者称为深层结构。下面,我试着对路遥的人生的深层结构进行探讨。从表层结构来看,人生讲述了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民办教师,随后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教师的职位,不得不下地当农民,接着的一个机会让他去到城市当记者,最后被举报而再次回到农村的人生变化过程。从深层

2、结构来看,人生通过描写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传达一种悲剧的意识,这种悲剧产生的原因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路遥笔下的人生虽然是一个悲剧,却令人十分感动,其原因在于他笔下的主人公高加林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屡遭不幸,但他并没有屈服于苦难,向命运低头,而是愈挫愈勇,更加坚定了对理想的追求,对自我的超越。虽然高加林也有犯错误,但他的错误仍然让人不忍多加责备,当他落得最终的悲剧结局时,留给读者更多的是对他的同情与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作家通常把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的生活阅历投影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为了进一步分析人生的深层结构,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路遥生活的社会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经历。路遥1949

3、年12月出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七岁时因为家庭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编辑。从建国初到1976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及计划经济的束缚,中国经济在曲折中艰难前进,经济结构严重失调,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贫困不堪。作为从黄土地走出来的作家,路遥将文学创作的视角投向了转型期的“城乡交叉地带”,在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缘地带”上演了一幕

4、幕悲剧,人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转型期社会各种制度的不健全是造成主人公悲剧的重要因素。此间,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户籍管理、计划供应等制度在城乡之间构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城乡间的差距激起了农村一些优秀青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的强烈欲望,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就是这么一位不甘于生活在农村的青年,他对城市有着十分强烈的向往之情,所以他才会想方设法跻身于城市居民的行列,也因此才有了命运捉弄人般的悲喜转变。 法制不健全,监督系统不完善使得高加林的教师资格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生硬地剥夺了,从这里看来,高加林是不健全制度的受害者,但不久他也钻了不完善制度的空子,村干部为了巴结他叔

5、叔,弄了个县委记者给他当,虽然他是“被走后门”的,但他的欣然接受也使得他迅速从黑暗权势的受害者变成受益者,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很大的讽刺。监督机制的破坏使那些游弋与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干部以权谋私,为所欲为。由此我们已不好简单的断定谁是谁非了,只能哀叹这个社会的不良风气,而高加林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换来的以为是幸福的生活注定要以悲剧收场。以上分析是从时代因素的角度来看的,下面我以作者自身因素的角度来分析他笔下的悲剧。文学是作者个人体验的产物,路遥笔下的主人公是他个人情感与体验的折射。童年的路遥因为家庭贫困而特别自卑,他不敢跟其他男孩子玩,因为裤裆已经缝补过很多次,一不小心就可能再次裂开,这使得他特别

6、羞怯与孤僻。童年有一个同村的女孩子对他特别好,还帮他缝补过裤子,他觉得无以为报,只能盼着山上的野杏熟了摘一捧去送给那个女孩。在好友曹谷溪的撮合下,路遥初尝了爱情的甜蜜。他爱上了北京知青林红,他爱上了北京知青林红,并将县上给他当工人的唯一指标让给了心爱的人。然而,生活总有许多说不清的巧合,就在县革委会宣布对他隔离审查的当天中午,林红因路遥的“农民身份”而提出断交。这暴风骤雨般的打击,使得风云一时而又倔傲的路遥一下从崖边掉进了沟底。情感是体验的核心,作者通常从自身的经历以及全部内心情感的积累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再投射到其作品当中去。可以说,正是他的生活中有这些活生生的女性形象,才使得刘巧珍、

7、黄亚平这些人物形象在人生中出现成为必然。倘若他没有如此真切的生活体验,他就不可能刻画出如此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了。路遥说只有人生中的刘巧珍可能是他自己最好的“媳妇”, 刘巧珍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妇女勤劳、贤惠的优秀品质,这是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不自觉的认同与彰显。我们从高加林身上不难看到作者路遥自身的影子,他们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有苦难的生活,同样当过乡村教师,同样渴望凭着自己的才智改变命运,同样到处碰壁路遥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悲剧,所以注定人生也是一个悲剧。我觉得路遥写悲剧还跟他潜在的宿命观有关,作为长子,因为家庭贫困,他逃不过被过继的命运,对爱情执著追求,却逃不过情

8、感、婚姻不幸的命运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主人公都逃不出悲剧的结局,这不能说是偶然性,应该说是在路遥的生命意识深处,有一种潜在的宿命观,正是这种悲剧的宿命观使得他作品中的人物都走向悲剧。接下来我还想补充一下作品主人公的个人因素对悲剧人生的影响。高加林既是悲剧的牺牲者,又是悲剧的创造者。如果高加林安心于当一个农民,那么他完全可以跟温柔贤惠的刘巧珍拥有平淡但幸福的生活,但高加林生来就是心高气傲,他怎么会甘心于一辈子呆在农村呢?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不会有悲剧,人是自我塑造者,一个人越是积极地塑造自己,他就越使自己处于更大的压力之下,他就把自己投入更危险的境地。随遇而安,碌碌无为的人虽然得不到什么大的自

9、由和幸福,但也不会有更大的危险、灾难和痛苦,他可能会平平安安度过一生,正是高加林的“不安分”才酿造了他的悲剧。不知是他开了命运的玩笑,还是命运开了他的玩笑,他走后门当了县委记者,抛弃了以前的爱人刘巧珍,选择了城市姑娘黄亚平,正当他处于人生的巅峰的时候,一个揭发就把他打回原形,带着悔恨重新回到农村。高加林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不惜出卖良心,在他将刘巧珍推向悲剧的同时,也拉开了他个人悲剧的序幕。深层结构是作品潜含的文化意义,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因而往往呈现为多义的状态,以上对路遥人生的深层结构分析仅仅属于个人的一些比较浮浅的见解,我们当然还可以从其他层次、其他角度来作出更加深刻的探讨。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