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课件31张(共31张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84204047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人教版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课件31张(共3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年级人教版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课件31张(共3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年级人教版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课件31张(共3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年级人教版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课件31张(共3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年级人教版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课件31张(共3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人教版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课件31张(共3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人教版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课件31张(共31张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统编历史教学策略分享,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注重对基本事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5.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2011)对教学工作的具体建议:,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政治和思想的导向,在阐发教材时,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既讲清基本史事和历史发展线索,也要通过对具体史事的分析和解释,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历史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

2、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1.坚持导向,正面引领,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全面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要把握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在此基础上,搞清楚每课课文的具体内容。,课标修订组对教材使用原则的建议:,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而且要将这些重要的问题联通起来,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认识某一时期的发展,进而形成整体性、全局性的认识。,3. 承上启下,融会贯通,4.全面分析,提升认识,教师要始终关注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对基本史

3、实进行必要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历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发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CONTENTS,课程目录,几个基本的教学理念,几个常见的课堂细节,一个常规的案例分享,一、几个基本的教学理念,1.如何理解历史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

4、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例:八(上)部分课文教学目标设定(示例),1.学生中心:教师最好的角色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此构建“学习共同体”,它意味着倾听、交流、合作、反思等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2.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这种心理状态; 3. 思想性与学科性并重。,温馨提示:,2.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1)在纵向的时序框架里整理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通过历史的时序、地域定位,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2)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

5、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经过归纳、分析、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发展规律。,线索是基础知识(史实),规律的价值观(史论),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的发展线索和规律(示例),1.基础知识层面:要建立在线索梳理的基础上; 2.基本能力层面: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比较和归纳; 3.教学方式层面: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时,要注重学生的概括性表达,即使是尝试性表达,也不要采取告知的灌输方式; 4.教学环节层面:在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后,要设定材料情境与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投身学习,亲身参与过

6、程。,温馨提示:,3.如何促成学生形成、运用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首先,它是认识历史知识的中心环节,形成和运用历史概念实际上就是掌握知识结构的关键和锁钥。其次,它不仅是知识的浓缩也是认识的升华,形成和运用历史概念就成了分析历史问题、获取历史结论的桥梁和抓手。,(1)初级历史概念,例:家庭联产承包制,(2)高级历史概念,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使学生有效地感知新的历史知识,重视丰富的历史表象的形成。历史表象的形成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学生头脑中的历史表象越是丰富、生动、具体、准确,就越有助于他们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概念; 2.

7、要帮助学生对众多的表象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用概括性的语言加以提炼。教师需要提供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角度,例如:概念所反映的现象、它的概括性内涵、它在历史之链上所处的地位等; 3.学生在一般的历史概念形成以后,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由具体概念逐渐上升到理论概念。理论概念比具体概念更高级、更概括、更深刻,所反映的历史规律更全面,所彰显的历史本质更科学。,温馨提示:,4.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历史教学的“证据”意识,主要指在拥有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论证、严谨的思辨、合理的推理来还原历史的过程。基于“证据”意识的教学,是一种围绕史料论证历史问题从而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思辨意识和思维品质

8、、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心智过程。,例:十一届三中全会,1.课堂容量:以学生的收获为主导,即这节课的核心课眼,或者说教学的核心目标; 2. 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放在不同历史时期去判断,与时空关联; 3.证据意识:史观与史料间的因果关联,客观立场、多重证据、孤证不立论; 4.史料作者的意图与你自己的叙述:有一定的史观参与下的论从史出、试论结合;,温馨提示:,5.如何指导学生尝试收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备课之“时空观念”,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培养目标: 1.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能够按

9、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1.学法转变: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 2.课堂结构转变:以活动为主,不是贴标签,是有机融汇; 3.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宏观与微观结合、并落在细微之处; 4.探究性的多角度、延伸性,整体把握思考对象。,温馨提示:,6.其他问题,(1)怎样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理解问题? (2)如何让学生在“共同探究问题”时表现出倾听与分享? (3)怎样指导学

10、生评价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 (4)如何让历史教学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怎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与国际视野的素养? (6)如何让历史教学蕴涵科学精神? (7)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汇? ,二、几个常见的课堂细节,例:第1课鸦片战争的导入与课后作业,中学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看法 : 1.历史是时间、地点、人名和事实的代名词 ; 2.学习历史要死记硬背,所以历史课是一门令人生厌的课程 ; 3.历史课上学习的东西往往不切实际,距离现实生活太远,而且不能有自己的看法; 4.历史就是教科书上写的东西,既不是故事,也不是史实; 5.我们的历史观点经常是被强迫接受的 。,1.

1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走入精彩的历史天地,1.历史想象,是指师生对头脑中已有的历史信息表象进行加工、构建,创造出近乎历史原貌的形象的过程,是师生对历史信息从来没有感知过的对象和印象的创造。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努力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据历史想象的目的、任务、新颖程度、创造水平和形成方式的不同,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形式。,温馨提示:,2.所谓的“爱国主义”,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这次战争中,中国的屈辱越来越深了,英法侵略者居然一把火烧掉了华美

12、的圆明园。你对英法联军的行为有何感想? 生1:这种行为简直就是野蛮人所为,亏他们还自称文明人。 生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为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因为圆明园内藏有无数珍宝文物和历代珍贵典籍,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 生3:我觉得英法联军的军纪很差,他们占领圆明园后,上自统帅,下到士兵,无一例外地参加了抢劫,简直就是强盗。 生4:我觉得英法联军不仅是野蛮人、强盗还是疯子,这些人抢完之后还四处纵火,将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我觉得他们还是纵火犯。 师:同学们对于英法联军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种行为非文明人所为,和你们一样,当时法国的大作家雨果也这样评价过:“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

13、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在昭示着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火烧圆明园”的评价,这个案例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对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 但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中,对于“英法火烧圆明园”的反思是不够到位的。我们在揭露、批判这些所谓“文明人”的强盗行径之余,是否要多问一句:当时的大清王朝是否有过举措失宜的举动? 在中国努力按照国际规则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满足于揭露的畅快,不能因为所谓的民族自尊心而试图掩盖曾经的颟顸,不能因为屈辱的过去表现出一副被压迫者、被侮辱者的脸孔,还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占据

14、了道义的制高点。而我们的学生更会理所当然地将所有的灾难委过于人,却永远学不会反求诸己,这难道不是历史教学的失职吗?对苦难的认知最终沦为一种情绪的宣泄,成为一种保守、落后的爱国主义时,决不是强者所为。正视失误,是为了更好的成功。,温馨提示:,3.所谓“研究性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投影展示: 材料一 2007年祭孔大典现场直播(图) 材料二 经过三个多月四万多网民网络投票,选出了五句论语中的句子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宾语,宣传儒家思想。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师:当年,袁世凯

15、“祭孔”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而现在全国也在搞祭孔行动,却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并且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还得到大力宣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巨大反差呢? 生3:袁世凯“祭孔”是为其复辟帝制服务,而我们今天大力宣扬的主要是孔子思想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师:说的很好。结合上面学习的内容,大家再想一想,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案例是教师通过提供史料有效解决学生认知冲突的案例,它以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为参照系,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试图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但并

16、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在初中历史中,历史教学要遵循学科教育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不能随意把过去的历史现代化,这节课的主旨应该侧重在新文化对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冲击,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设计探究问题时应该围绕它展开。此类课例,现在较多而且流行,特别是一些以“研究性学习”为标榜的课例,充斥着假问题和伪研究。,温馨提示:,4.所谓的“影视情景”,“北伐战争”的探究,教师播放人间正道是沧桑电视连续剧的一个片段剪辑:1925年到1927年间,杨立青在黄埔军校的一段生活,设计如下问题: (1)杨立青考上的哪所学校叫什么?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2)教官瞿恩代表了什么形象? (3)杨立青参加的在湖北战场上的革命战争呈现什么形势?影响如何? (4)随军驻守上海的杨立青目睹了什么悲惨场景?这一场景实际上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上问题。期间,教师再次播放与问题相关的视频片段,将史实教学与视频情节杂糅起来,包括运用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课后总结时,老师自认为,他实施的是情境教学,培养了能力,也熏陶了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