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4202416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案 - 小学科学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材修改个人意见?:北方的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可以用黄粉虫代替蚕的观察。因为北方的气候不适合蚕生长,而且北方没有桑叶,即使有柞树蚕但造价也很高,很不适合我们的教学,黄粉虫既经济又好购置,而且黄粉虫的一生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就是黄粉虫的生命周期。并且能够让学生经历养黄粉虫的过程, 黄粉虫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了解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我已经实验一年了,如果哪位老师感兴趣也可以试一试。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科学概念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2、蚕卵里孕育生

2、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过程与方法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

3、课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卵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2仔细观察

4、,还有什么发现?比方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枯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 指导学

5、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板书设计: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颜色观察蚕卵大小形状教学后记:2、蚕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

6、密切相关。过程与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

7、: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二、学习新课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3、蚕还

8、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板书设计:2蚕的生长变化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教学后记:3、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想和描述蚕蛹和蚕茧。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

9、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创造及对世界作出的奉献表示敬佩和自豪。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 ?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

10、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想,同时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2、观察蚕茧和蚕丝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

11、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有更多的认识。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板书设计: 3、蚕变了新模样 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测量茧的长度教学后记:4、蛹变成了什么【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蛹经过to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2、在观察比拟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1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比拟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局部分别是蚕蛹的哪一局部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蚕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二、学习新课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答复。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答复: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

13、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答复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比照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拟宽大的盒子里,以防止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局部组成,然后观察各局部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方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

14、,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枯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3比照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画蚕蛾和蛹的图4、蚕蛾是什么是比拟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设计: 4、蛹变成了什么 蚕蛾和蛹的比拟蚕蛾蛹教学后记:5、蚕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

15、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过程与方法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教学难点】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忆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二、学习新课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