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一轮复习学案(考点总结精讲及配套习题)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4197681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一轮复习学案(考点总结精讲及配套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一轮复习学案(考点总结精讲及配套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一轮复习学案(考点总结精讲及配套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一轮复习学案(考点总结精讲及配套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一轮复习学案(考点总结精讲及配套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一轮复习学案(考点总结精讲及配套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一轮复习学案(考点总结精讲及配套习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 1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5 -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标内容要求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纽约对周边地区、城市带、美国、世界的影响,分析城市的辐射功能。区域认知:明确中原城市群、波士华城市带、武汉都市圈的地理位置。地理实践力:通过视频、网络、实地考察等形式,分析武汉等特大城市的辐射功能。知识体系导图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概念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类型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差异功能比较单一,如格尔木集

2、散功能、武夷山市旅游功能突出多种功能,如省会城市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城市的功能。(3)大小表示:城市腹地范围。 4城市体系 (1)概念: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2)城市等级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城市的地位越高。,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区域是城市发展的依托。省会城市往往具有多种功能,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城市腹地是城市周围与

3、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密切相关。城市的发展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5.大都市 (1)概念:规模较大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典型代表:纽约地理位置优越,与腹地关联密切,辐射功能显著。二、纽约的发展1.优势: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2.发展历程(1)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纽约腹地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2)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_000万的城市。三、纽约

4、的辐射功能 1.“波士华城市带”(1)轴线:沿海发达的陆海空交通干线(2)组成2.纽约的辐射功能:综合性辐射功能具体内容周边地区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周边地区,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城市带通过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美国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世界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国际大都市,是城镇化进程中一顶给城市戴上的皇冠,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

5、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都市。从纽约发展的历程来看,交通条件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也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功能,对周边地区、“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特大城市之一,在综合交通方面优势显著,是承接东西,互联南北,辐射周边的金融、商贸、科教、信息、物流和旅游集散中心。考点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2020山东等级考)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

6、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获取信息】相邻城市。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首位客运、次位客运含义。滁州、合肥、南京三者之间行政联系、地理

7、位置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等。【尝试解答】(1)B(2)C解析:第(1)题,合肥巢湖最适宜推进同城化,两者距离相邻,且属于双向首位客运流向;其他选项都属于单方向首位客运流向。第(2)题,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力更大,且与滁州距离更近,更有地理位置邻近的优势,会加大两者的客流差异;合肥和滁州都属于安徽省,且合肥属于省会城市,两者行政联系密切;虽然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但两者城市规模、等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与滁州更邻近,除去行政因素,南京的吸引力更大。城市辐射力1概念:指城市对周围地区,以及其他城市的影响能力。2因素:辐射力的大小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关系。一个城市

8、的经济越发达,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的辐射力也就越强。3分析:由于城市的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它不仅与城市周围地区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城市也存在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以交通通信设施为联系途径的物质、人员和资本的流动,也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影响城市腹地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表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资源条件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资、劳动力和城市用地等交通条件便利的交通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

9、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政策因素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及规划城市发展的规模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或享有优惠发展政策的城市,其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大城市等级体系(2020江苏高考)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D主要分布于胡

10、焕庸线以东地区2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1D2.B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西部也有成熟型城市群,A错;东部沿海也有成长型城市群,B错;东部和中部也有培育型城市群,C错;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人口密度大,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于此,D正确。第2题,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所以发展定位应为“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B正确。与东部的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低,并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A、D错;天山北坡

11、城市群地处西北地区,与各大城市群联系不便,C错。考点二大都市的辐射功能(2020浙江7月选考)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完成(1)、(2)题。(1)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A修建在地上 B日客运总量大C发车频次高 D站点间距离小(2)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获取信息】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的分布不同,推知特征差异。【尝试解答】(1)A(2)D解析:

12、第(1)题,为了避免干扰市内地面交通,减轻市内交通压力,市内地铁修建在地下,而市郊铁路通常是修建在地上。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所以市内地铁日客运总量大、发车频次高、站点间距离小。第(2)题,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分工合作。市郊铁路的建设,可以缩短与外围城镇的运输时间,并不能缩短与外围城镇的空间距离。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人口、产业扩散。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可以使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以上海为案例分析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2上海市对外

13、辐射的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及其对协同发展影响背景地理条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三地位置邻近有利于三地的协同发展,三地有长期协同发展的基础交通交通运输便利,形成连接三地的快速交通网有利于加强三地之间人口、产业的流动,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资源水资源短缺严重;有较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但供应较为紧张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不利于区域发展;加强资源跨区域调配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分布不均人口流动不合理,加强人口流动的管理经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显著,京津发展水平高,河北发展水平低没有形成良好的地区间经济合作机

14、制,缺乏良好的地区分工与合作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内容主要措施交通一体化构建快速交通网(公路网、铁路网等);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缩短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时间;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实现主要城市交通“一卡通”产业一体化加强区域间产业规划与合作;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与扩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建设产业带、构建区域间产业链生态环保一体化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3.京津冀协同发

15、展的意义(1)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与扩散,加强区域的分工与合作。(2)探索中国特色“大城市病”治理道路,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探索新模式。(3)有力推进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4)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新经验。(5)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实现区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2020天津模拟)通勤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在中心城外,与中心城的通勤联系达到一定规模的区域,被界定为中心城的都市区。下图是上海市都市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与中心城相比,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