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184197448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措施 1、 贯彻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 术前应完善病人化验检查,要求所有手术患者术前要化验免疫四项,即乙肝、丙肝、梅毒、HIV,阳性患者一定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以便提前做好防控预案。3、 护士为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如血管穿刺输液等),或接触可能被病人体液污染的物品(如尿管、引流管等),要戴手套。操作完毕,应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禁止用戴手套的手继续从事其他操作。4、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操作前、后均应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5、 对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手术,应安

2、排在隔离手术室内进行。手术人员应带双层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手术衣浸湿要及时更换。6、 锐利器械如刀片、缝针、针头、套管针芯、玻璃安剖等,必须要放在专用锐器回收盒内,由专人进行统一处理。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7、 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处理(见附件1)。8、 器械清洗人员需配备口罩、护目镜、防水围裙、长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9、术中需要行透视或X光照相的手术,安排在专用X射线屏蔽手术间内进行。参与手术人员应配备铅衣、铅围裙、铅围脖等防护用具。孕期和哺乳期护士不宜参加此类手术。10、定期体检,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

3、接种,根据需要加强接种。附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紧急处理程序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程序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2)填写医务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登记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3)根据受伤情况及伤者自身免疫状况,进

4、行适当的免疫治疗,必要时注射乙肝病毒高价免疫球蛋白。若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时,立即做危险评估,决定是否实施预防用药,并于6周、3月、6月、12月定期复查HIV抗体。附2:医务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登记表 医务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登记表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针刺伤暴露的经过:时间 地点证明人 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追踪监测病人为HBsAg(+):(1)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 (+),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2)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者,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HBI

5、G注射时间 剂量 执行人 疫苗接种情况:刺伤后6个月、 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6个月的检测结果 ( 年 月 日)暴露后1年 ( 年 月 日)肝功能HBsAg anti-HBs anti-HBc肝功能HBsAg anti-HBs anti-HBc病人为HCV抗体(+):受伤者HCV 抗体(),3个月后查HCV抗体、肝功能。 年 月 日肝功能:抗HCV病人为HIV抗体(+):专家评估意见(市疾控爱滋病防治科电话:86963947、86038642、8008038066)刺伤后6周 年 月 日 3个月年 月 日6个月年 月 日12个月年 月 日抗HIV抗HIV抗HIV抗HI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