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184156449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教出语文的美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汪琴【摘要】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语文根底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根底知识的教学是通过大量的课文来进行的。语文教学既要有理智的评价,又要有情感的评价,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熔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于一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时所占比重最大,在学校美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充分开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四点。一、开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二、感受教材中美的形象

2、。三、体味教材中美的语言。四、欣赏教材中美的音韵。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美育因素 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语文根底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根底知识的教学是通过大量的课文来进行的。语文教学既要有理智的评价,又要有情感的评价,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熔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于一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时所占比重最大,在学校美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充分开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开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美育因素,学生通过学

3、习可看到大千世界的纷繁变化、绚丽多姿的生动画面,感受到人情之趣,激发想象,丰富情感,产生“移情力量。例如,阅读?长城?,不但能欣赏到长城雄伟壮丽的魅力画面,而且在愉悦的体验中,引起对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伟大创造力的遐想,从而升起对祖国的热爱。我们读着?草原?,字里行间仿佛看到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如同置身于牧人之中,激起对北国风光的向往和对民族团结的深情。我们学习?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对过着穷苦生活的凡卡和在饥寒中死去的小女孩充满同情和悲愤的心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人类同自然和社会作斗争时留下来的,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故事。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4、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前赴后继的斗争,所出现的动人事迹。这些事迹都包含着集美的境界,闪烁着灿烂的火花。如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专题中的毛主席、?一夜工作?中的周总理、?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李大钊、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灯光?中的郝副营长等等。他们的革命精神、崇高德行,不知使多少人感动的热泪盈眶。教学时要从具体词句引导学生仔细体味这些人物形象,把学生带到高尚、美丽的精神世界。 教材中还编入了一些蕴含哲理的优秀文学作品,如?钓鱼的启示?穷人?尊严?唯一的听众?桃花心木?等,这些课文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反映了作者心灵的真善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感受“爱、老实、善良、崇高是人类的美德。从而“净化

5、心灵,摆脱庸俗,进入一个情操优美的世界。 此外,教材中还有情节优美的童话、寓言、散文、诗歌等,这些文章形式灵活,题材多样,都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学中如再辅之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运用多媒体配乐、配画,就会把学生引入愉悦的境界,唤起他们对美的向往,激起美的情趣,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受教材中美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力量就在于借助形象来诉诸人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来理解作品内容,也就是作品的人物、情节、场景和故事等,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审美印象。可以说,这是语文课中美育的核心。正所谓:浮想联翩,沉吟万象。对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景物历历在目、身临其境。

6、曾听过一位教师介绍她叫?月光曲?时进行美育的过程,很有特色。一开始,教师对贝多芬作简要的介绍,接着给学生描述一个静谧的月夜情境,诱发学生去深思,去遐想:皓月当空,月光如水,那柔软的银光洒满小屋,如轻纱、似薄烟,清朗静幽,周围是那样的美。然后用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闭眼静听,边听边想象月夜的情境。从文字描绘的月夜中想象贝多芬那悦耳的、真情的、动人的琴声。这完全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 又如?桂林山水?山雨?燕子?火烧云?等课文,简直就是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教学时,教师如能使用形象的语言,再借助多媒体把自然景物展示出来,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就会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三、

7、体味教材中美的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是学生了解作品的人物和情节,还必须使学生对作品的语言没有所感受。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想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要轻易放过,一个词也不要随便对付把它的滋味出来。教学时,教师必须依凭课文中的字、词、句、段,以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揭示语言文字的内涵,使其对所学的词、句形成具体的形象。 如?燕子?这课的一段描写: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荣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这里写景的词语是“

8、蒙蒙细雨、“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各色鲜艳的花、“光荣夺目的春天。这些词由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的贴切、准确,阅读时不仅要学生掌握词语的搭配形式,更重要的是“品味想想这些词语的含义,让书中描写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春天的图画。学生的词语丰富了,欣赏、鉴别和创造美得能力就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欣赏教材中美的音韵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甚至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感受到文中的音乐美。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这也是渗透美育的根本方法。教师的范读,应该充分运用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起伏、疏密顿挫,读出文章的组织结构,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入情入境。范读有助于纠正学生的语病,培养语感,使学生更快更深

9、入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指导学生朗读,应该以在学生已经懂得课文的思想内容,被内容所感染,引起了这种感情为根底而不简单地从语言形式上要求表达什么养的感情,仅从声音形式上作提示。也就是说我们指导的不是语音这一结果,而是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指导朗读,带着学生深入文章内容,唤起情感共鸣又促进更好地朗读,相辅相成。如?穷人?第九小节,在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的根底上,首先指导学生体会: 1桑娜家里穷得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现在她没有征得丈夫的同意,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她当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体会她冲动、不安的心情 2“他会说什么呢?这弄着着玩的吗?桑娜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体会害怕的心情 3

10、“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了“为什么把他抱过来啊!这又是怎样一种心情?体会自责、内疚的心情 4“揍我一顿也好这时桑娜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思考后趋向平静的心情 这样的指导,学生能深入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在此根底上再作声音技巧的指导:用降调慢读“他会说什么呢?用沉重缓慢的语调读“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了“自己“够读重音,用较高的语调读“是他来了,用较低的语调读“不,用平静的语调读“揍我一顿也好。这样体会后读,读后再体会,读思结合,提高了朗读技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更快的“披文入情,接受情感的熏陶。 所以,要取得美的效果,阅读教学应该重视朗读。如果学生掌握较高的朗读技巧,就更能深刻地体验美感,获得更高的审美能力。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