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84117773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选择题(1、2、3、4、5、7、10、11、12、14、17、18、19)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余试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祭祖是一个极富特色的文化符号。在祭礼的发展历程中,自先秦时期开始兴起

2、,后经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变迁,一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在传统社会,无论是王朝政府、官僚贵族,还是寻常百姓之家,祭礼早已内化为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仪式传统。传统祭礼的历史传承对当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商代时,人们将祖先视为可怕的死者,死者经常制造各种灾祸,给生者带来伤害。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需要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祈求祝福。胡适在说儒一文中说“看殷墟出土的遗物与文字,可以明白殷人的文化是一种宗教的文化。这个宗教根本上是一种祖先教。祖先的祭祀在他们的宗教里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丧礼也是一个组成部分。”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在秉持内在的祖先崇拜的信仰意义外,更增加了稳

3、固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的含义。此时,祭祖礼仪不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也与国家的统治、社会的安定相联系。在这种背景下,祭祖礼仪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被高度重视,最终形成一套上至王侯,下达百姓的完善的祭祖礼仪体系。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诸侯相对于天子是“小宗”,但又是本国的宗子。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虽然不同阶层所设置的宗庙数量不同,但社会各阶层都重视对祖先的祭祀。礼记大传谓“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4、”,又谓“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可以看出,人们将处于冥冥中的祖先和现实生活里的宗族结合起来,这就使得祭祖礼仪突破了氏族时期单纯的精神信仰范畴,结合了国家统治的政治需求和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需求。从王朝统治者角度看,天子祭祖能够提升自身血统的神圣地位,增强自身统治的权威性。从社会运行角度看,祭祀祖先能够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情意识,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周代宗庙体制的内容和形式在后世都发生了变化,但是祭祖的文化传统却历久不衰,成为维持家族人伦关系,促进基层治理,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社会,礼不仅是个人行为规范,同时具有更深远的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控

5、功能,这与礼存在的社会环境以及统治阶层如何看待和利用礼为国家统治服务有关,“先秦的礼主要用于规范和协调贵族之间的行为;汉朝的礼主要发挥了建设新体制、实现大一统的作用;南北朝时期,礼被突出地用以维护门阀的特权和地位;到了宋代,礼的重心则已向民间的礼教倾斜,而到明、清,民间礼教的发展达到极致”。与前代王朝不同,宋代统治者对礼进行了重新界定和使用,突出强调礼仪文化的教化作用,重视推进民间礼教的发展。同时,随着庶民宗族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权利也在逐步扩大,庶民礼仪开始融入到国家礼仪文化体系当中。(摘编自邵凤丽社会治理视阈下“以礼治家”的历史实践)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6、 祭礼自先秦时期兴起以来,经历代王朝变迁,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内化为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传统。B. 殷人认为死者经常制造各种灾祸,给生者带来伤害,故举行祭祀活动,来防止祖先作祟,祈求祝福,来加强对国家统治的稳固。C. 祭祖礼仪规范化、制度化和体系完善,是周代在祭祖礼仪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与国家统治、社会安定相联系的背景下制定的。D. 在传统社会,统治阶层更看重用礼为国家统治服务,因而弱化礼对个人行为的规范,突出了礼的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控功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段使用道理论证,引用胡适说儒的观点,意在证明殷人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

7、方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拜。B. 文章第段引用礼记王制,通过不同阶层设置的宗庙数量情况,论述了周代社会各阶层对祖先的祭祀重视程度不一的史实。C. 文章第段写到了先秦、汉朝、南北朝、宋、元、明、清时期礼的不同作用,论证了礼具有国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控功能。D. 文章梳理了祭礼在历代的含义和功能变迁情况,意在揭示出传统祭礼的历史传承对当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仍有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祭祀祖先能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情意识,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是祭祖的文化传统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B. 祭祖礼仪得以突破氏族时期单纯的精神信仰范畴,与人们将处于冥冥中的祖先和现实生活里

8、的宗族结合起来紧密相关。C. 庶民宗族社会地位提高和文化权利逐步扩大,迫使宋代统治者重新界定和使用礼,庶民礼仪开始融入国家礼仪文化体系。D. 传统祭礼可谓精华糟粕并存,维持和巩固王朝统治的成分应当舍弃,维持家族人伦关系、促进基层治理等优势应继承和发扬。【答案】1. C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遗漏信息,“祭礼自先秦时期兴起以来,经历代王朝变迁,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内化为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传统”中“并开始内化为中国人

9、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传统”信息遗漏,据原文第一段“ 自先秦时期开始兴起,后经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变迁,一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祭礼早已内化为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仪式传统”可知,应改为“祭礼早已内化为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仪式传统”。B项张冠李戴,“殷人认为死者经常制造各种灾祸,给生者带来伤害,故举行祭祀活动,来防止祖先作祟,祈求祝福,来加强对国家统治的稳固”中“来加强对国家统治的稳固”表述有误,根据原文第三段“ 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在秉持内在的祖先崇拜的信仰意义外,更增加了稳固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的含义”可知,举行祭祀活动“来加强对国家统治的稳固”的时期是周代,而不是商代。C项正确。据原文第三段“

10、此时,祭祖礼仪不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也与国家的统治、社会的安定相联系。在这种背景下,祭祖礼仪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被高度重视,最终形成一套上至王侯,下达百姓的完善的祭祖礼仪体系”可知,C项表述正确。D项强加因果、曲解文意,“在传统社会,统治阶层更看重用礼为国家统治服务,因而弱化礼对个人行为的规范,突出了礼的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控功能”中“统治阶层更看重用礼为国家统治服务”与“因而弱化礼对个人行为的规范,突出了礼的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控功能”不存在因果关系;“因而弱化礼对个人行为的规范,突出了礼的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控功能”表述有误,据第四段“礼不仅是个人行为规范,同时具有更深远的国家政治统治与

11、社会管控功能”可知,二者间应该是递进关系而非目的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曲解文意,“文章第段使用道理论证,引用胡适说儒的观点,意在证明殷人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拜”中“使用道理论证”说法错误,引用胡适说儒的句子是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B项曲解文意,“文章第段引用礼记王制,通过不同阶层设置的宗庙数量情况,论述了周代社会各阶层对祖先的祭祀重视程度不一的史实”中“论述了周代社会各阶层对

12、祖先的祭祀重视程度不一的史实”说法有误,“通过不同阶层设置的宗庙数量情况”是为了论述周代的“祭祖礼仪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被高度重视”和“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据原文“虽然不同阶层所设置的宗庙数量不同,但社会各阶层都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可知,周代社会各阶层对祖先的祭祀都是重视的。C项断章取义,“文章第段写到了先秦、汉朝、南北朝、宋、元、明、清时期礼的不同作用,论证了礼具有国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控功能”中“论证了礼具有国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控功能”表述有误,据原文“礼不仅是个人行为规范,同时具有更深远的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控功能,这与礼存在的社会环境以及统治阶层如何看待和利用礼为国家统治服务有关” 可知,

13、文章第段写到了先秦、汉朝、南北朝、宋、元、明、清时期礼的不同作用,是为了论证“礼存在的社会环境以及统治阶层如何看待和利用礼为国家统治服务”。D项正确。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祭礼的历史传承对当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推断出D项说法正确。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C项因果倒置,“庶民宗族社会地位提高和文化权利逐步扩大,迫使宋代统治者重新界定和使用礼,庶民礼仪开始融入国家礼仪文化体系”表述有误,原文第四段“宋代统治者对礼进行了重新界定和使用,突出强调礼仪文化的教化作用,重视

14、推进民间礼教的发展。同时,随着庶民宗族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权利也在逐步扩大,庶民礼仪开始融入到国家礼仪文化体系当中”可知,“庶民宗族社会地位提高和文化权利逐步扩大”是以“宋代统治者对礼进行了重新界定和使用”为条件基础的,并不是 “宋代统治者重新界定和使用礼”的原因。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8月31日凌晨,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的我国首座

15、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赣江特大桥,全长2.156公里,具有“水深、桩长、塔高、大跨”的特点。该桥主跨长300米,主跨塔底以上索塔全高120.6米,是昌赣高铁全线3座跨赣江的特大桥之一,以其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被业内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该桥梁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即首次将索塔钢锚箱结构、锚拉板、箱形钢混组合梁、新形钢混结合段构造连接技术应用于国内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为满足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通行要求,赣江特大桥在设计和施工

16、中进行了全方位技术创新,全面采用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建造相关技术,首次提出并推行铁轨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成为了现代智能桥梁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摘编自中国桥又有新突破)材料二:“高铁是我国走出去的闪亮名片,我认为桥梁建筑也可以作为我国走出去的名片之一。”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启贤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技术自信,让武汉建桥企业海外之路越走越宽。2014年底,“湖北造”大桥首次搬上欧洲大陆。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基建项目塞尔维亚泽蒙大桥主桥通车。2014年12月18日,塞尔维亚领导人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共同出席大桥竣工仪式时,对中方施工人员说:“你们在欧洲打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